APP下载

以图像学方法解读《虢国夫人游春图》

2024-01-18赵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图像学

摘 要:《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仕女画代表作之一,作者张萱是唐代画仕女画题材的著名画家,画中描绘的是杨贵妃之姊虢国夫人出游的景象。图像学是一种诠释艺术作品的研究方法,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此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分析该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图像学;图像志;《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绢本设色,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之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画面中的人物洋溢着自信、乐观的风貌,体现出盛唐气象。

一、图像学的研究方法

图像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视觉感知和隐喻挖掘的关系。图像学研究方法是欧文·潘诺夫斯基进一步发展使之成熟的一种图像研究方法。他认为对艺术作品应该有三个阶段的分析,即前图像志、图像志、图像学,从而对作品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这种三阶段的研究可使图像中的内在含义得到挖掘。解读《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图像内涵、深层次含义,就需要运用图像学的方式进行研究。

前图像志阶段是对图像进行浅显的理解,即感官上所带来的东西,不需要去进行联系,也不用对图像中的东西进行任何的解释,但需要对图像进行细致的观察。前图像志阶段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画面内容进行了解,但不进行过多解读。基于此,图像志阶段是弄清图像中所涉及的人物、物象等,分析其内在的联系,了解图像的背景、图像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图像深层次的含义。此阶段需要从《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了解到画面的内容及张萱通过此内容想要表达的某些思想,以及此图的社会内涵。图像学阶段是综合前图像志和图像志阶段后而进行的第三个阶段,需要把图像置身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与社会背景中。图像学阶段即把《虢国夫人游春图》置于当时唐代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把历史的与现实的材料进行梳理,从而形成一种互证的关系,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图像的含义,剖析研究社会历史现象。

二、《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前图像志分析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一队行进中的出游人马,表现的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带着一些侍从在春天同游的情景。画中共有九人八马,疏朗的三骑为前导,画面的后半部分有五骑六人。前三骑中,中年从监乘着一匹黄色的骏马,头戴乌纱冠,身着青色的窄袖衫,袖口有描金的鸾凤团花。第二人是个乘着菊花青马的少女,乌黑的头发向左右分开,梳着两个长长的发髻,是当时仕女的常见发式。少女身着胭脂红窄袖衫,下衬红花白锦裙。在此少女的左上方又有一个乘着黑色骏马的中年从监随行,其身上所穿的粉白色的圆领窄袖衫,与黑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面五骑中的前两骑是虢国夫人姊妹。虢国夫人在全卷的中心点,双手握着缰绳,右手指尖挂着的马鞭下垂着。她脸庞丰润,头发漆黑,神态自若,身着淡青色窄袖上衣,披白色的花巾,身着胭脂色裙,裙下的绣鞋微微露出。在虢国夫人左面,是与她同行的秦国夫人,似乎在与虢国夫人诉说些什么。虢国夫人与秦国夫人的服饰都十分华美精致,丰润脸庞的刻画更能体现出她们的雍容华贵。虢国夫人姐妹之后,有横列的后卫三骑。居中的是一位老年女性,可见她右手护着鞍前的幼女,神情与姿态流露出小心谨慎。幼女的状态十分平和。老年仕女的左右兩侧是从监和少女侍从。

三、《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图像志分析

《虢国夫人游春图》作于唐代,对此幅作品的绘画技法、表现的形式、线条的运动、题材的处理、人物的布局、时代背景以及历史意义进行图像学上的解读,画面中的技法、形式、题材、布局等源于当时的人文环境,并且蕴含着形式美与时代美感,画中的人物表现及题材表达都可体现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及社会状况。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主题是“游春”,却又不见春景,利用画作主题与人物间的互动表达背景,就更加需要线条与色彩的支撑。作者不着重描绘背景却又可从人物形象刻画中感受到春景,这是一种十分精妙的表现方法。画家在画面中着重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使其与背景的简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之间的情趣。其在用色上主要是围绕“游春”这一主题进行设色的,更加体现画面中细节的主题化。《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珍贵之处并不局限于此,其价值更多的是给予我们研究和考察当时的社会时代风貌的参考。该作品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其中对人物、对动物、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场景的刻画都体现了当时的唐代社会风貌。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并没有安排背景,只是在描绘人马出行的浩浩荡荡的场面,却可以从人物之间的互动、人物的神态、马蹄的动作这些细节中反观出游春的场景。从一定意义来说,此幅作品虽仅限于对人马行进的“游春”队伍的刻画,但其所表现出的内容价值远远超出于此。

在技法上,对人物、服饰、马的刻画都可以体现出张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洞悉。画中人物的性格鲜明,有的手握鞭绳,有的目视前方,各不相同。图中的人物神态塑造,身材丰腴,体现出唐代“绮罗人物画”的特点。从《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可见,画家对一个孩童的刻画也是十分细致,惟妙惟肖。画中安排此人物形象,可能与张萱的作画行为有关,他不仅是当时擅长绘画仕女题材的人物画家,也善于描绘孩童形象,因此在画中十分注重对孩童的刻画,这体现出他对于幼儿绘画的熟练技巧。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张萱集合前人的绘画之长,形成自己的新风格,使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那一时代的鲜明特点。

在画面内容上,图中所涉及的人物都能在对其的细致刻画中展现出性格特征。有的人从容,有的人悠闲自在,有的人小心谨慎。不仅对于人物的动作安排考究,甚至连马的姿势动态都非常生动。同时,对细节的刻画可有效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在图中,妇女们的神情表现得十分放松悠闲,体现出一种生活闲适的状态。这种形象的表现,与当时的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趋势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另外,对于妇女的神情、面貌的刻画,可体现出当时贵族阶层的富贵,是一种对于当时时代风貌的表达。

在构图上,画中的人物排列有疏密关系。前三骑在构图中较为疏朗,后面则簇拥着紧密的五骑。在后五骑中,虢国夫人是画面的主人公,也在画面的中心点。画作构图先疏朗再紧密,有一种递进的关系,符合现实的生活出行场景。整个队伍在构图上的安排疏密结合、主次有序,且有一定的律动感,使画面无声却又有起伏感。

在线条上,全图中的线条极其流畅,顿挫有致,仅几根线条就可体现出人物肌肤的转折与变化。此画的线条力度感极强,画家通过不同的线条体现出马的体积感、人物的神态等。在线条中又有情感的变化及对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画。线条的长短、粗细、虚实、刚柔、紧密与稀疏、转折与顿挫等变化体现在此幅画作中,可见巧思。

在色彩的运用上,不同人马的色彩搭配也体现了很多细节。例如,画面中不同人物的衣着及整体的画面色调都体现出游春玩乐的春天气息,虢国夫人一行人衣服的颜色以嫩绿、浅红为主,通过对衣纹进行勾染,衣纹更富体积感,生动逼真,体现了“游春”的主题。同时,将人物和马的配色进行了细致的搭配和处理,在色彩上有对比关系。不同人物所穿的衣服和所乘的马不同,色调上也有轻重之分。前三骑中,不仅人物的色彩有轻重缓急的变化,且马的颜色安排也十分讲究:先是第一骑,人物的颜色深,马的颜色浅;第二骑是浅色的马配上人物亮色的衣饰;第三骑为浅色的衣服配深色的马。对比关系极强,具有视觉冲击力。后五骑马在色调的安排上比较统一,可显示出人物的身份地位。

四、《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图像学分析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线条、色彩、技法,更多的是其社会意义和功能。

唐代是人物画发展鼎盛的时代,设色的艳丽、线条的变换是当时人物画的鲜明标志。唐代的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使得当时的中外艺术交融,当时的中国人物画汲取了很多其他地域绘画的风格特点。以强大的政治经济为支撐,许多经典的画作也由此产生。唐代国家政治稳定,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生活尤其繁盛,当时的皇家贵族又喜游乐,因此唐代社会的发展更是暗含着此次出游的必然。从画中可见当时的时代风貌。虽然画中所描绘的是皇家贵族,但从《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我们可见的是当时整个社会不仅限于皇家贵族的某种姿态和现状,可以想见当时整个社会的繁荣。

“游春”是唐代社会一种社会风俗,以每年的三月初三为盛。当时的唐玄宗为了让世人有“游春”的好去处,特地将曲江池整修,焕然一新,使曲江池成为一个繁华热闹的游览地。每年的三月初三,妇女们尤其是贵族妇女都会来此游乐。画中所表现的虢国夫人与其姐妹同游,正是发生在此社会背景下。当时正盛唐时期,出现了一些专门描绘贵族仕女生活的绘画,一方面是记录妇女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可反映社会现状。在唐代,绘画更多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仕女画的发展尤为典型。此图表现的主要是贵族妇女的享乐,展示了官僚贵族的奢华生活,因此虽然描绘的是盛唐风貌,但也暗示着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趋势。

在画面中还需要注意的是,画家的画不仅具有技法、线条、色彩层面的意义和艺术价值,在当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女性参与政治并达到鼎盛的时代,当时的社会风气开放,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女性更多、更深层次地参与政治生活。同时,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理政,过起了奢靡享受的生活,他宠爱贵妃杨玉环,还对贵妃的姐妹兄弟及其他贵宠之家赏赐无度。杨氏门庭光彩照人,煊赫当世。虢国夫人既是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姐姐,又受皇帝宠爱,可谓炙手可热。统治阶层生活骄奢淫逸、政治混乱,引发社会其他群体的不满,所以《虢国夫人游春图》可以看作社会风向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此画作的时代背景属于盛唐,图中无论从人物还是从色彩上都可见当时繁盛的时代面貌,但奢华之风的盛行也暗示了繁荣背后的危机,甚至预示着时代的转变。从中可见张萱对当时民情的洞察、对社会发展的感悟,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张萱的绘画不仅仅是代表着他个人的绘画特点,也不是单一想要表现的某一个人,或某一类型人,更在于展现当时整个社会的面貌,体现出那一时期的文化内涵。张萱是宫廷画家,有对当时的时代政治的判断,他在作品中隐喻了对时代的不满、对奢华享乐的反对、对国家政治安危的关心。虽然其画作似乎不能完全体现这一点,从表面上看仅仅是为了满足上层社会审美的需要,但通过他的画作,可看出他想通过绘画所表达的内涵。

五、图像学分析《虢国夫人游春图》的意义

《虢国夫人游春图》不仅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去表现主题,更具有深层次的隐喻。该作品描绘的“乐”,不仅仅是游春之“乐”,更是奢华享乐之“乐”,通过表现社会上层阶级悠闲懒散的享乐生活,对上层阶级的骄奢表现出一定的忧虑与讽刺。张萱的绘画功底从此图中体现出来,也反映了当时绘画的发展水平。

通过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可更深层次地解读图像背后所蕴含的更深的内在意义,从此图像中可解读到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及其与绘画之间的种种关联,这是十分重要的。寻找超乎艺术作品本身的线条美感、构图技巧、色彩运用的内在意义,是运用图像学分析图像的重要意义,也是寻找图像的美学意义、文化价值的必要手段。

六、结语

图像学研究是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并非所有的中国美术史中所涉及的图像都可用图像学来进行分析,图像学研究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游春”是一个在古代美术作品中经常涉及的题材,例如隋代画家展子虔也曾画过《游春图》等,通过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分析,可见“游春”的概念在此图中的体现,体会“游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反映出的不同历史意义。《虢国夫人游春图》不仅反映了唐代人物画发展的面貌,更有一定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通过对图像本身的研究、图像背景、图像内涵几个层次的分析,结合整个时代的背景与文化,可见张萱作画有深度、有内涵。因此,通过图像学分析作品,我们要立足于当代,洞悉未来,借鉴传统,使图像学在美术史研究中更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九明.浅析《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形式美[J].文学界(理论版),2011(9):168-169.

[2]黄伟利.试探《虢国夫人游春图》中遗存的盛唐画境[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07(1):344-348.

[3]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4]刘若男.试从《虢国夫人游春图》谈传统绘画中色彩的意象性[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8.

[5]陈绶祥.隋唐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6]缪哲.《虢国夫人游春图》旁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34-42.

[7]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赵悦,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技法。

猜你喜欢

图像学
评米歇尔的《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维米尔与《绘画艺术》
《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阐释
波提切利《博士来拜》图像学研究分析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
符号学与图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