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提切利《博士来拜》图像学研究分析

2017-05-04李雪晴

戏剧之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图像学构图

【摘 要】这幅画是波提切利在1475年-1476年所画的《博士来拜》,亦称《三博士来朝》。本文从作者简介到创作背景再回到画面,着重分析画面的构图和黑白灰关系以及整个画面带给人的视觉效果。

【关键词】博士来拜;图像学;构图;黑白灰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82-01

一、《博士来拜》的创作背景

波提切利,十五世纪中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出生。在15世纪末,当时他在佛罗伦萨是最有名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被艺术领域的人们大力推崇,是拉菲尔的前奏。他大量采取反对教会的异教题材,非常大胆地画全裸的人体,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绘画。他是最后一位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家。

这幅画给人感觉非常唯美,宣传的是人们要尽效洛伦佐王室。画的背景是古代世界的废墟。这种画法在文艺复兴期间是很平常的,表示着基督的降生实现了每一个人的愿望,取得了以前的所有成就。然而像波提切利这样的画家对这一切有格外强烈的感受。从画中可以体会到,他在心灵上急切地需要证明这一切。在他的描繪下,围成几圈的祷告者情绪激昂、表情迥异,可是静谧的圣母和圣子是所有人物活动的归宿与焦点。这是画家内心的写照。

二、《博士来拜》的画作赏析

画的内容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最常呈现的内容之一:三位博士,来到伯利恒向刚出生的基督呈上敬意。这幅画是波提切利的第二幅,在新圣母玛利亚教堂绘制的《博士来拜》,波提切利1475年左右受乔瓦尼·拉米委托而作。该画现藏于乌菲奇美术馆,波提切利画过的《三博士朝圣图》共有四幅流传下来。

这幅《博士来拜》是1475-1476年作于佛罗伦萨在乌菲奇美术馆馆藏。画中描画了明亮的天空,耶路撒冷城墙显得格外坚固,三位博士来此朝拜圣母玛利亚和她的婴儿耶稣。人们得知消息后纷纷从四面八方奔走而来,各色各样的人们聚集在三位博士周围。波提切利作品里朝拜圣婴的人们,很多便是美第奇家族的成员,画中抱着圣婴脚的最古老的贤士,是科西莫·美第奇,最左侧的是茱莉亚诺·德·梅第奇,右边黑衣红斗篷者是洛伦佐的父亲,他们在圣母与圣婴的周围。

图片左侧边缘的人物则是波提切利的自画像,他身披金黄色绒袍,似乎对身边发生的宗教事件漠不关心,却把目光转向画外。

三、《博士来拜》的黑白灰构图

在进行构图时,要是单一勾画出所描绘对象的位置与轮廓是不能周全地衡量画面的。我们仅能看出所描绘对象的图形外貌,而画面整体的布局、形式、对比和节奏却不能明确表达。

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黑白灰的关系,感知到画面的结构与布局。而由黑白灰三块图形所组成的画面关系,我们就称它为画面的黑白灰结构。

影响黑白灰构图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色调和图形,色调就是黑色,白色和灰色,不同颜色给人带来的感觉不同。这幅作品大部分是以灰色调为主,它的特性显得温和自然,因此灰色调能带给观者平稳、舒适的情感,它还能强化黑白两极的高反差效果。

在黑白灰构图中,图形在画面中的平衡与对比是黑白灰构图中的视觉表现形式。在黑白灰构图中,若三个色块面积相当其重力关系为,白色最重,灰色其次,黑色最轻。画面中突出明暗色块起到很大的作用,往往越锐利越引起人视觉的冲击,指向性越强,会带领人的注意力再一次回到画面的主体物中,对画面的视觉中心起到指引作用。

从这幅人物关系的黑白灰构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白色和灰色占的比重较大,黑色很少。充分体现出这幅画所描绘的情感是给人积极向上的,而黑色在画中的作用大多是为了调和白色,或凸显主体人物,给人视觉的冲击。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李松石.绘画艺术形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雪晴(1992-),女,山东淄博人,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美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图像学构图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门神的造型研究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