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的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1-15秦玉婷王诗源

职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秦玉婷 王诗源

摘 要:“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以“健康老龄化”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服務能力、构建全新的智慧养老照护体系为目标,将“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作为人才培训基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助力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课 题:本文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研究2022年度课题 “基于‘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的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JYJY202212)、“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拔尖创新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GJYJZ202202)的研究成果。

产业学院对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加快科研成果向实际产业转化、区域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型发展等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多家企业单位,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构建了“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是由护理学院和多个企业共同探索构建的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以解决护理人才培养供需不匹配为导向,以实现“健康老龄化”为目的,建立立体交叉的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制度的创新。

一、 “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建设依据

(一)政策依据

2013年至今,国家共发布了关于产教融合相关文件100多项。从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到国务院2017年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再到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等,产教融合政策数量逐年增加,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人们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断深化,实施路径不断优化。产业学院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高校办学理念转型的新型教育平台,是培养综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理论依据

2021年年底,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约有2.67亿人,预计2025年将超过3亿人。山东省老年人口最多,居全国之首。2020年,山东省老年人口约2122.1万人,占省内人口的20.9%。要积极顺应老龄化发展趋势,将应急性养老工作转变为前瞻性养老服务,推荐健康产业和适老产业全面、多层次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日益成熟、完善。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山东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供给侧结构不合理问题为主线,不断完善康养护理服务体系。但山东省甚至全国养老护理队伍存在人员综合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对工作的认知和准备不足、工资待遇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山东省养老护理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养老护理人才既是医学院校的社会使命,也是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关键。2022年,国家出台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通过创新制度、加大财政投入、调整政策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通过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培养方案创新引领养老产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康养大道。

二、 “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建设目标

“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是由校企双方共同探索的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坚持“学生为中心+协同育人+持续发展”的共建理念,通过多种形式、途径进行合作,共同探索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制约护理康养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建立立体交叉的多层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优势、推动双方资源互补和价值成果共享,发挥其在养老行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建设内容

(一) 深化护教研协同创新机制

学院专家定期进行实地考察,开展护理健康指导,协助实习基地建设样板康养社区、护理学院实践科研创新基地、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等。结合企业的资源优势,助力开发康养产品,“中医药+全链条”产业项目。将“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产教融合创新的基地。“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与愉悦集团正在建设康养护理产业适老产品实验室;与山东鲁维集团合作开发中药草本牙膏、面膜系列产品;与王承猷中医养生公司联合开发“中医护理茶饮系列”“中医护理防疫香囊”;与百年赵树堂中医馆联合开发“中医护理膏方系列”。

(二)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打通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的渠道壁垒,以当今社会康养照护行业需求为导向,设置特色专业模块,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共同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与评价;推进以课程为重点的改革,共同推进社区康养照护真实案例进课堂、典型项目环境育人等。通过调研养老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确定护理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最后内化为学院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产教协同育人”的教学基地。校内构建“一个中心,两种环境,三个层次,四大平台”的“1234”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对分+在线”、床边教学、PBL教学、同伴教育、阶梯课堂、多维交互课堂等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

(三)建设协同育人教师队伍

根据我国现代康养护理实际状况和产业学院特点,从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与兼职专家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将“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学院每年安排不少于15%的专业教师到医疗岗位顶岗实践,5年内青年专业教师完成一次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践锻炼,加大校内教师转型力度,加强教师分类管理,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合理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师岗位,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选聘企业骨干作为专家进入课堂授课,不断完善岗位设置。

(四) 共建人才创新实践基地

依托校企雙方资源平台,以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搭建适用于护理专业的教学、实习和实践平台,丰富学生的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等培养内容,将“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人才专业技能提升的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学院现有的资源和企业先进技术,依托“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共建协同创新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让师生参与企业技术难题科研。让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承担实践类课程内容讲授工作,在科研和教学中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依托“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以医养健康为主体,搭建师生共创科研转化平台,如本科生注册了“清芷轩养生公司”,开发了四季养生茶等系列养生产品,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四、“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不足之处

(一)管理模式不健全

“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是学院目前正在尝试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中容易出现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校企多方协调不到位,企业参与共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的发展。调查显示,77.24%的“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依托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

(二)企业积极性不高

“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是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一个以利益、资源共享、共生、共联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见效慢、回报率低的产物。随着“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建设的加速和规模的扩大,投资需求增多。学院作为主导参与者,在分配制度、利益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企业参与度不高,使企业看不到直接的利益,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如果“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失去企业这个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导致高水平、特色化的健康服务医疗保健行业迅速发展,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跟上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发展速度,更难以符合当代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护理院校必须对现有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将现代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反馈给学校,使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实习就业等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从产教融合角度出发,构建新型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当今社会提供高端化、精准化的健康产业服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晓华,张淼.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的演进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基于2013—2021年政府104项相关政策文本[J].中国高校科技,2022(10).

[2]臧瑜,于虹,李妍.石家庄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6(2).

[3]魏雯,陈岱云.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人口学因素分析[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6(6).

[4]王振宇.加强规划引领 推动“十四五”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解读《山东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J].社会福利,2021(8).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基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