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
——基于2021 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统计分析
2024-01-11严淑琴
严淑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000)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要重视跟踪国内、国际前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是目前被国内广泛认可并使用的权威文献,它精选国内反映图书情报学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的文章,通过这些权威文献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的总体面貌与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提供参考,而且对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有借鉴意义。为此,本文将对2021 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统计与分析,为图书情报学研究与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一、栏目设置与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
(一)栏目设置概况
期刊的栏目设置通常是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办刊宗旨、展示期刊风格和特色、方便读者阅读和检索的方式之一[1]。2021 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全文转载了182 篇文章,与2020 年相比减少了7 篇。2021 年共设栏目7 个,比2020 年多设置了1 个栏目——“数字人文”。其中固定栏目有“理论探讨”“实践研究”“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等4 个,专题研究“新文科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出现了1 次,“信息技术”栏目出现了10 次,“数字人文”栏目出现了8 次(见表1)。这凸显了2021 年度图书情报理论研究的热点。
表1 2021 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栏目设置一览表
(二)源杂志转载量情况
2021 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全文转载的182 篇论文来源于全国24 种学术期刊,源杂志数量比2020 年多2 种(见表2),且均为图情期刊,说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选文主要来源于专业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表2 2021 年与2020 年源杂志转载量比较表
从表2 可以看出,排名前6 位的是《图书情报工作》(北京)、《中国图书馆学报》(北京)、《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武汉)、《图书情报知识》(武汉)、《情报理论与实践》(北京)、《图书与情报》(兰州),共69 篇,占论文总数的37.9%。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几种杂志在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图书馆建设》(哈尔滨)、《情报学报》(北京)、《情报杂志》(西安)等杂志的转载量有明显增加。
(三)源杂志所在地情况
如表2 所示,在2021 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源杂志所在地中,北京(87 篇)、武汉(26篇)、长春(21 篇)、兰州(13 篇)、上海(10 篇)、西安(10 篇)、广州(6 篇)、哈尔滨(6 篇)、长沙(3 篇),分别约占47.8%、14.29%、11.54%、7.14%、5.49%、5.49%、3.30%、3.30%、1.65%。可以看出北京、武汉和长春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究重地。
(四)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情况
2021 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全文转载的182 篇论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的文章有141 篇,占论文总数的77.47%(本文只统计了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作者全部来自科研机构和各类高校。其中来自研究机构的文章有29 篇,占论文总数的15.93%。来自高校的文章共有151 篇,占论文总数的84.07%:师范学院11 篇,占论文总数的6.04%;其他普通高校140 篇,占论文总数的76.92%。其他单位2 篇(见表3)。其中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排名位居前列,这些高校在我国图情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也说明资料库选文时较注重作者所属机构的学术地位。
表3 第一作者来源
二、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各类图书馆组织的研究
数字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作为最具代表性的3 类图书馆组织,一直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
数字图书馆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国内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呈现“用户驱动、服务能力驱动”的发展方向。学者密切关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梁少博、吴丹,第1 期)。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知识信息、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2]。进入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更为紧密。在新发展格局中,注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王世伟,第7 期)。结合文化强国的建设,未来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面临十大新的主题(柯平、张颖、张瑜祯,第7 期)。公共图书馆作为促进居民健康的可信赖的信息源和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参与者,在国家健康战略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谈大军,第4 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治理制度体系势在必行(肖希明、石庆功,第1 期)。在构建信息社会中,公共图书馆肩负着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的新使命(陈超,第5 期),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平等性和包容性服务原则。
高校图书馆在配合学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和服务资源实现一流图书馆的发展。创新性的以人为本,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是高校图书馆助力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相关研究包括高校图书馆影像阅读的推广、高校图书馆员的建设及能力的提升等研究。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影响阅读推广的新模式,拓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新版图(张臣然、王锴,第10 期)。数据环境下,建立数据馆员岗位并提供数据服务是图书馆适应新形势、提升新能力的必然要求(闫雪,第5 期)。学科馆员从1.0 到2.0 到3.0 的演变体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赵晏强、周伯柱,第11 期)。
(二)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图情档学研究
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研究所衍生的一个新领域,随着数字人文领域的快速兴起,数据驱动下的人文研究范式催生了研究人员对图情档数据的浓厚兴趣。图情档的数据,尤其是那些通常无法通过网络爬取或抓取来获得的历史和文化数据将有力地支持数字人文的快速发展(曾蕾、谭旭,第9 期)。图书馆是天然的数字人文孵化器,在数字人文合作研究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与不可替代性,更易达成数字与人文之间的平衡性与实用性(聂娜、翟晓娟、马音宁,第3 期)。应对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利用及长期保存与管理,开展文化遗产众包项目是图情档学科开展数字人文探索的新方向(赵宇翔、练靖雯,第5 期)。国外图书情报机构发起的数字人文类众包项目在宣传、志愿者的遴选和激励、平台选择、项目测试、审核机制、版权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给我国发展数字人文类众包项目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刘晓娟、刘慧平、潘银蓉,第10 期)。在中国,数字人文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跨领域议题。图书馆学情报学作为一种研究泛领域知识交流[3]、提供知识组织方法论[4-5]和数据策管支撑环境[6]的学科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之中。图情领域可以通过在基础设施、制订标准规范的方法参考、高层互操作框架、数据中台等方面提供服务来参与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夏翠娟、娄秀明、潘威、朱武信,第11 期)。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图情档学研究
2020 年新冠疫情催生了图情档学科对疫情防控管理的研究热潮,主要聚焦应急服务、公众信息行为、信息管理等领域。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做好应急响应管理的同时,还应从提供应急信息服务、优化数字资源服务、完善参考咨询服务、加强教育与培训服务、实施社会救灾支援、注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升应急服务水平(郭亚军、杨紫楠、杨志顺,第1 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对信息需求和健康的关注尤为强烈和紧迫。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公众发表观点的重要渠道的今天,有学者结合生命周期理论、TF-IDF 特征词-权值模型以及潜在狄利克雷模型方法,采用舆情演化分析法,探索微博周期中各阶段主题的讨论内容和时序发展趋势,追踪不同阶段主题演化规律,以此来有效引导与控制网络舆情(曹树金、岳文玉,第4 期)。如何有效化解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网络舆情事件,做到对重大疫情精准化和科学化防控,保障社会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有学者指出,需遵循网络舆情演化的规律,从信息治理的前置端口、中间过程、后置反馈三个环节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治理(吕朝辉、程子恒,第5 期)。同样,在以微博、微信、百度贴吧为代表的各类信息交互平台当中,微博平台的网民比例最大。主流媒体微博凭借其高影响力能在突发卫生事件中及时引导舆论良性发展,为政府部门宏观管控、精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张兆阳、吕妍、罗思琪、张晓含、吴宇晨、赵蓉英,第8 期)。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进而引发人们的不安、紧张和担忧,抓住在线健康社区关键用户的情感表达特征,便于舆情监管部门及时了解情况,疏导用户情感,避免舆情失控(李长荣、纪雪梅、郭凤仪,第10 期)。
(四)图情档事业“十四五”规划与图情档学研究
图情档事业“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实施对2021 年图情档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面向2035,图书馆事业的“十四五”规划应以图书馆转型为目标,运用战略驱动与组合策略,实现图书馆技术、服务、空间、资源、人才、文化、团队等要素的组合(柯平,第1 期)。“十四五”战略规划视角下学术图书馆对“转型”普遍持积极的态度,需在定位、资源、服务、空间和组织管理等5 个方面对转型路径、具体实践和实施策略进行积极探索和践行(赵艳、涂志芳、刘雅静,第4 期)。面对新业态,图书馆要实现从以书为主体向以知识为主体的方向发展,建成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就必须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节俭型的发展与创新,有效培育事业发展的新业态,努力提升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能(吴建中,第1 期)。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和繁荣群众文艺,是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公共图书馆的规划目标应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李国新,第12 期)。价值引领、以民为本、均衡发展、双馆牵引、普惠优质、社会化发展、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示范引领等九个方面体现了《“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守正与创新(金武刚,第12 期)。
(五)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研究
学科从分化走向综合、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多变、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紧缺是新文科提出的三大背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我国图情档学科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新时期,我国图情档学科应更加关注社会需求、重视交叉融合、加强理论创新、坚守人文传统(马费成、李志元,第3 期)。坚守学科内涵,强化技术与方法的引入,重视图情档内部的再造与优化,增强图情档的应用属性,新文科呼唤图情档成为“硬学科”(初景利,第3 期)。在守正创新基础上促进学科知识与核心知识融合(黄水清,第3 期)。拥抱新技术,适应新变革,找准学科定位,立足立德铸魂,培养时代英才;技术应用,重塑学科体系;数据赋能,驱动学科范式转型;学科交叉,开创学科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学科品质(金波,第3 期)。努力将图书情报学科打造成为面向国家战略、主动作为;拥抱新技术、蕴含人文关怀;交叉融合、守正创新和彰显文化自信的新型学科(刘越男,第3 期)。建设新文科实验室,推进学科融合,实现人才产学协同培养,坚持实践导向(张久珍,第3 期)。新文科建设中的图情档学科应重点发展健康信息学、数字人文、数据科学等新兴领域(王晰巍,第3 期)。有学者指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要守正创新,扎根中国大地,以“培养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使命;立德树人,以树立“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个人价值准则为教育根基;传授正道,以培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为教育根本(程焕文、程诗谣,第3 期)。
(六)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在图书情报学研究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对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学的研究一直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在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公众健康信息服务和支持学生健康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学习。有学者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得到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的各类政策文件的支持、社会所提供的良好物质基础,非常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评估标准的研究。凭借其公众信息素养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方面的鲜明举措,在帮助公众提升个人信息素养及相关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石乐怡、赵洋,第4 期)。19 世纪以来,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就与公众健康问题交织在一起。重视与各机构的合作以及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开展服务,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通过网络途径辅助政府医疗政策开展和信息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曹海霞,第5 期)。颁布实施已有八年之久的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修订势在必行。有学者指出,英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为我国国家标准的研究和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赵媛、胡怡婷,第5 期)。近年来,健康问题引起了政府与高校的广泛关注,高校将健康作为战略重点,其中图书馆扮演了重要角色。提供满足当代大学生健康学习与研究需要的服务,是英国高校图书馆支持教学与科研的创新举措。英国高校图书馆通过提供信息资源、物理空间和活动项目三方面的服务及通过开展合作、设立团队、关注特殊需求、强调学生参与服务、加强服务营销等策略为支持学生健康服务。英国高校图书馆支持学生健康服务经验丰富,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参考借鉴(刘倩雯、谈大军,第12 期)。
三、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一)图情档基本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反思
加强图情档基本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反思是发展图情档学、完善图情档学科的基点。然而在新时代起点上,图情档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研究面临着研究范式革新不够、跨学科对话不积极、研究队伍不强等困境。聚焦与反思这些问题,有助于引导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方向。因此,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时间,研究者应关注图情档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国际图书馆理论与本土化,进一步提升学科认同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在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融合中寻求新突破,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探索新的学科发展增长点。
(二)文化扶贫和图情档学发展服务研究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我国农村发展正在迈向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阶段。《“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在“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有了明确的工作部署和规定。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推进文化扶贫,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没有文化的振兴,乡村振兴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提升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效能,如何将文化输送到具体的服务对象,如何提升农村贫困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力,促进被扶贫对象的“志智”双升,如何丰富农村人口的精神生活等等,都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图情档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走向。
(三)文旅融合和图情档学发展创新研究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融合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和新动力。《“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为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文旅融合,重点在一个“融”字,难点也在一个“融”字,发展也在一个“融”字。因此,如何破解以上困境与矛盾,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文旅融合理论体系,以推进其可持续发展,如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及提高社会参与度等等,都应引起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