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学习情况调查与教学改革研究

2024-01-11李海东闫宁宁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知识点教学内容

李海东,常 怡,闫宁宁

(1.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景德镇 333403;2.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景德镇 333403)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是我校面向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各工程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达成两个目标:一是从知识传授的角度培养工科类学生的经济管理思维,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和选优,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二是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迁移能力、复杂工程项目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导向的协同能力等高阶能力,形成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相匹配的能力结构,进而为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提供有力支撑。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运行,我们发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学生未能清晰认识到课程在其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课程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高,内在的学习动力显著不足,教学难点重点不能很好掌握等。因此,捕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就尤为迫切。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广泛调研,并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基本情况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是一门介绍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学等方面基本知识的课程。按照工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教学安排,这门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在大二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课程的教学学时数为32,计2 个学分。对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讲,该课程的显著特征就是有非常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理论体系庞杂,知识面广且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篇章,第一个篇章是工程经济学部分,主要介绍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工程方案优选等知识;第二个篇章是项目管理部分,主要介绍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招投标、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与环境管理等。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繁杂的教学内容讲透,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内化,这个过程有赖于持续的教学改进。在面向我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环境工程、材料化学等理工科专业授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整合课程内外教学资源,但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改进提升空间。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

结合《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际,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学生的课程认知、课程学习态度、教学难点认知、教学方式认知、课程考核方式、学习效果等。围绕这六个方面,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2019 级已经完成《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学习的理工科专业学生,涵盖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环境工程、机电子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调查时间为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 月。经过对问卷填写质量进行检查与筛选,共收集有效问卷473 份。其中,男生为361 名,占比为76.3%,女生为112 名,占比为23.7%。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课程的认知

对课程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投入水平,进而对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课程认知从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课程学习的目的反映。86.7%的同学对本课程与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13.3%的同学不了解。37.9%的同学能够准确把握到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即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但也有近一半的同学尚未认识到学校开设该门课程的真正目的,51.2%的同学认为课程的学习仅仅是为了扩充专业知识,11%的同学认为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满足修够学分。这个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教师在教授《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时,未能充分地将课程设置的原因和课程教学目标跟学生进行全面沟通,以致于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存在着不够清晰的问题。

(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

本研究设计了四个问题来反映学生对《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态度,分别是课程预习、教师提问、课堂表现以及教学时长。

首先,在课程预习上,45.5%的学生课前会进行简单预习,9.3%的学生课前会进行较为充分的预习,但也有45.2%的学生课前不会进行预习。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特别是非本专业核心课程时,普遍存在着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课程知识的获取仅限于课堂现场教学,不能带着问题去学,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一种状态。

其次,在课程教师提问方面,21.1%的学生会“积极思考,主动回答”,59%的学生会“积极思考,不会主动回答,但会关注同学的回答”,16.7%的学生会“不知如何回答,只是被动地等待和倾听”,3.2%的学生“无所谓”。这个调查结果表明,面对教师的提问,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沉默,课堂讨论氛围缺乏活跃性,不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也无法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第三,在课堂表现评价方面,6.8%的学生选择“非常担心”,这些学生很看重平时课堂表现对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的影响,因此平时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高一些,希望以自己的积极表现给老师留下好印象。52.2%的学生选择“有些担心”,29.8%的学生选择“不担心”,11.2%的学生选择“丝毫不担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课堂表现”在课程最终考核成绩评价中所占比重不高,未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这与学生上课回答教师提问不积极不主动的结果是一致的。

最后,在课程教学时长方面,目前课程教学采用了3 节课连上的方式,总时长为135 分钟。对于这种新的排课方式,15.2%的学生选择“没有意见,自己能坚持并且全神贯注”,41%的学生选择“勉强接受,但不能全神贯注”,40.8%的学生选择“不认同,时间过长,老师和同学疲惫不堪”,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这个调查结果表明,课程教学时长的延长对课程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认知

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认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消化与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认知,对于任课教师把握教学难点与重点,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开展分类教学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本研究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对核心知识点进行了梳理,选取了8 个知识点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对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工程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两个知识点,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其难度较大,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学习。这个调查结果与课程教学实际还是比较吻合的。“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一节包含的概念与计算公式较多,同时还涉及到很多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专业学科交叉性,因此,对于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讲,理解这些跨专业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工程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涉及到较多的数理统计知识,对学生的数学要求较高,同时,数学计算量也较大,增加了知识点的学习难度。对于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学生感知到的难度较低。

表1 教学内容的难点认知

教学内容成为难点的原因既可能源自于知识点本身的客观特征,比如是否涉及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70.4%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不扎实,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是教学内容成为难点的主要原因;43.1%的学生认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到了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35.3%的学生认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过多不利于知识点的消化。仅有8.9%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晦涩难懂”是教学内容成为难点的原因。由此可知,教学内容成为难点更多的是学生这个内因,而非教师教学方法这个外因。

从课程的整体难度来讲,相较于专业核心课或者专业学位课,52.4%的学生认为《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的难度处于中等水平;21.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难度偏高;也有26.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难度不是很大。

(四)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认知

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围绕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认知,本研究重点关注了教学方式选择以及教学方式对知识传授的影响两个方面,并设计了系列调查问题以了解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

首先,在教学方式偏好方面,45.9%的学生偏好“教师主讲,学生听讲”,40.4%的学生偏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结合”,7.2%的学生倾向于“教师少讲,师生讨论”,仅有6.6%的学生选择“自学”。这说明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已经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种普遍认知,这也与大多数课程的教学实际相符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之外,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结合”,既能贯彻好课堂教育教学民主性原则,又能更好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在教学方式对于知识传授效果影响方面,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34%的学生认为这会使他们产生“时间过得很慢,听不进去”的感觉,29.2%的学生有“厌倦、犯困”的感觉,8.5%的学生有“很煎熬”的感觉。当然,也有28.3%的学生能够接受教师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认为这种方式使他们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感觉。总体来看,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认同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第三,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教师发挥的作用最大。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切割,同时结合所教授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本研究对《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进行了调查,并设计了“在课程知识点教学过程中,你认为任课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是什么?”这一多项选择题,以了解学生偏好的教学方式,具体见表2。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还是比较灵活的,能够将书本外与书本内知识进行很好地融合,甚至以专题形式拓展教学内容,将理论与最新实践相结合,以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2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材运用实际情况

第四,在教学效果提升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为确定各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你认为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教学方式能够帮助你提高课程学习效果”这一多项选择题,具体结果见表3。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判断:(1)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教学案例与专业的契合性,进而引发学生共鸣;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能够突出当前的社会热点与最新管理实践。(2)教学内容既要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又要厘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第五,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上,87.1%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互联网平台资源,引入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和线上教学模式(比如慕课堂平台上的点到、在线答题、在线讨论等),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12.9%的同学偏好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

(五)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态度

在课程考核方式选择方面,58.8%的学生选择线下开卷考试,20.9%的学生选择线上测试的方式,13.5%的学生选择采用小组提交研究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仅有5.9%的学生选择闭卷考试,0.8%的学生认为其他一些比较灵活的考核方式也可选择,比如撰写小论文、演讲、实地调查等。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异。学生倾向于选择难度低、考核准备压力小的考核方式。在未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与专业特征,灵活选择考核方式。

(六)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

在知识点理解方面,45.9%的学生能够听得懂并且掌握教学内容的80%以上,46.5%的学生能够听得懂但教学内容掌握的比例只有60%左右,只有7.6%的学生完全听不懂课程教学内容。这个结果表明,只要学生课前或课后进行适当的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及时跟上课程教学进度,还是有很大收获的。一小部分学生听不懂,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部分章节内容较难,学生有厌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与上进心等。

在课程教学整体评价方面,5.9%的学生对课程“非常感兴趣”,79.7%的学生对课程“感兴趣”,11.4%的学生对课程“不太感兴趣”,而只有3%的学生对课程“非常不感兴趣”。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对授课教师与课程教学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成立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组,构建学习型教学团队

结合《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的性质、开课专业的多样性,以及服务于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各工程类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有必要组织学校各学科专业的优势师资组成课程组,构建一支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学习型教学团队,在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成立课程组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方案与创新性举措,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经验,助力教学相长。二是在教学的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实现适当平衡。教学的标准化体现在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精选或者自编教材、设计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建设教学案例库与试题库,教学的个性化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等方面。课程小组的设立有助于在共性课程的教学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实现平衡,促进高效课堂构建。三是突出课程组负责人的主体地位,以定期的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凝聚集体智慧,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构建学习型教学团队,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水平。

(二)对教学时长进行调整,降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疲惫感

在当前3 节课连上的教学时长安排下,一方面极易使教师与学生产生疲惫感,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可以考虑采取两种改革方案:一种是将3 节教学时长调整至2 节,既有利于教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又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促进知识点的传授与吸收。另一种是在维持既有3 节课连上教学时长的情形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讲,学生听讲”模式。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但在教学时长较长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极易使学生出现“厌倦、犯困、煎熬”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规划一些学时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比如翻转课堂式教学、混合式教学、专题讨论与辩论、主题演讲等,教师的角色也由此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和协作者[1],既能够缓解教师与学生的疲惫感,又有助于将学生的“课前准备或预习—课中参与或展示—课后巩固与提升”很好衔接[2],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感,使其对所学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明确课程的学习要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自我生长的过程[3]。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动因源自于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如何学好这门课”、“这门课能够学到什么”。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开设的目的、课程学习目标要求并未有清晰的认知,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如课程预习、教师提问回答、课堂表现等。针对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要求,具体包括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中的地位与作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体系的联系、课程知识点间的逻辑与递进关系、课程知识点的难点重点、课程的考核方式、作业布置、课程过程性与结果考核标准等。明确的课程学习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状态与人生目标,积极主动学习。

(四)依据课程知识点难易程度与学生知识基础开展个性化教学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点本身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涉及到较多的数学知识,另一个是自身的基础较为薄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内因。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炼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并以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做好难点与重点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课程的重点难点具有动态性,因专业因学生而异。二是对于那些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加强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补齐短板,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与点拨,激活学生思维,突破重点难点。

(五)立足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对课程的授课方式与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探索性改革。同时,鉴于《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构成内容非常丰富,是对《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两门传统课程知识点的高度浓缩而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学习材料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跟踪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最新的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同时科学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探索课程思政实现路径,落实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融入德育内容。具体来讲,结合课程教学知识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教案、讲义、PPT,在课程期末考核试卷中融入思政元素,真正让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面,教师可以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国家战略、重大事件、学生的生活、企业家创业史、新闻报道、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等方面深入挖掘能够与工程经济、项目管理教学知识点深度契合的典型案例,以积极传播正能量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兴趣,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主动的学、积极的探究[4]。

(七)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参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注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程跟踪与进程式评估。鉴于课程现有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先进工具,构建如下的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见图1。

图1 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

在过程考核方面,线下考核部分包括问题回答、作业完成、课堂考勤以及小组汇报,线上考核部分包括话题参与、资源学习、问卷参与、习题测试、学生互评等。在结果考核方面,主要包括期末课程测试与案例分析报告。其中,期末课程测试环节,教师可以在考试题型、考题题量、题型分值分布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注重教学知识点考核全覆盖的基础上,从工程实践视角出发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迁移能力、复杂工程项目问题解决能力。这个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凸显了过程考核的“全方位、多阶段、综合性”特征[5],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总之,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过程考核,突出了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工具及其资源,以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学习特征,灵活组合线上线下考核方式。同时,也可以将线上线下考核体系进一步细化和量化,以便于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进而评价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实现度的支撑性。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知识点教学内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