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赋能供应链管理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4-01-11陈杼晖
陈杼晖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全球供应链从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步入了重构阶段。21 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研究结论。近年来,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思潮有所抬头,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俄乌冲突等事件给世界提出新的挑战,如通货膨胀压力、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转型期,为了保证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成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供应链的发展,国务院及时做出了全面部署,于2017 年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供应链迎来了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我国相关文件的发布和有关活动相继推行,可以预见,未来在供应链创新要素配置的引导下,供应链创新会持续推进与发展。
一、关于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创新
(一)供应链
供应链的定义很多,马丁·克里斯托弗在1992 年给出了一个简洁的定义:供应链是一个许多组织经上下游连接的网络,他们在不同的流程与活动中产生价值,并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交给最终客户(M·L·Christopher,1992)[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在相互关联的部门和业务伙伴关系之间所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覆盖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原材料采购、到交付及返还给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
笔者以为,所谓供应链,就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依据交易成本的合理性长期形成的分工协作关系的协作圈。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依据我国最新的供应链管理教材(SCMP)定义:供应链管理,是指从供应链整体目标出发,对供应链中战略规划、计划、采购、生产、交付、物流、内外部协同、可持续发展环节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统一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和过程[2]。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该系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三)供应链创新
供应链创新(SCI:Supply Chain Innovation)是指,为了给供应链上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供应链上相关的所有参与者在产品、过程、市场、技术、资源配置及组织上进行从渐进到激进的综合性变革;如果创新变革绩效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的平衡,即三个维度都呈现正向绩效(至少是非负的),则这种供应链创新称为可持续的供应链创新(图1)。从本质上来讲,供应链创新就是,引入新产品或新技术使供应链技术、供应链流程组合发生结构性变化,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效率,增加收入使利润最大化(Bello,2004[3];Arlbjørn,2011[4])。
图1 可持续供应链创新示意图
二、供应链管理与创新要素研究综述
“供应链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竞争、演化、博弈的企业联盟网络系统”(WATTS D J,STROGATZ S H,1998)[5]。供应链企业间并购或联盟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效率。供应链企业间创新能力、企业间互动推动供应链效率变革。供应链效率变革的主要动力源自创新。
创新是企业与供应链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所以创新的内部因素是企业自身。企业以及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要重视供应链创新,提升自身合作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能显著增强企业供应链地位,而企业供应链地位增强又会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唐敏,2015)[6]
自主创新能力会受到政府支持力度、市场环境及企业员工整体水平等影响(唐敏,2016)[6]。“政府要建立一个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与生产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研发,提高研发能力,为供应链创新提供良好的温床”(张晓芹,2021)[7]。在供应链创新过程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协会协调作用,供应链平台治理机制”,是推动供应链创新重要因素(祝丹枫,2022)[8]。通过制定和完善监管的法律法规,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行业协会整合协调作用,大力构建以绿色供应链、韧性供应链和数字供应链三位一体的有机的现代化的“三元供应链”(周岳,2023)[9],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保证产业链绿色可持续性、安全稳定的发展,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我国要实现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力、融通发展的局面,离开创新要素的合理布局是不可能做到的(张其仔,2022)[10]。
链上企业共同协作创新,产生协同效应,能达到1+1>2 的创新效果。供应链协同对创新绩效具有正相关影响作用,知识共享在供应链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能够发挥中介作用,大数据能力正向调节供应链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谷琦,2023)[11]。
在绿色供应链协同创新过程中,技术驱动是协同创新的内在条件和基础,制度驱动是动力和保障,而管理驱动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关键(吴绒,2016)[12]。
企业的创新实力、伙伴关系管理、创新环境与风险管理能力等对群体创新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李庭燎,2016)[13]。
目前,“基础研究投入缺乏、人才储备短缺是我国供应链竞争能力薄弱的主要问题”,不利于我国全球供应链韧性体系建设(刘家国,2023)[14]。
物流服务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精力资金用于服务创新作为首要问题来抓(张小蒙,2022)[15]。
从融资的角度来看,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就越好(张敏,2021)[16]。“链主”企业要瞄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才创新,协同利用非链主企业等的资源和要素,利用科技赋能、产品创新、服务延伸等创新,持续推动供应链效应变革与创新(王景敏,2022)[17]。
为此,我们要通过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大力培养激发“链主”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好“链主”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做强做大,推动短链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走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综上,学者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市场环境、伙伴协同、资金层面、知识共享以及管理层面分别对供应链管理与创新要素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涉及到供应链管理与创新人才要素的研究成果很少。
三、抓住供应链核心链节,优化配置创新人才要素资源
全球供应链受地缘政治、冷战思维的影响,我国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威胁,供应链中断风险不断增加,经济结构转型面临一系列挑战。为应对风险和挑战,要抓住主要矛盾,发挥好培育核心竞争优势,优化配置供应链管理与创新要素,聚焦产业链上“链”主企业关键环节点,激励“链主”企业积极创新,推动“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以“链主”企业为抓手,以“链主”企业需求为导向、行业协会整合协调、高校积极参与的方式优化配置创新人才要素资源,推动供应链管理与创新可持续发展。
(一)“链主”创新人才要素资源配置情况影响创新能力
“链主”企业是指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力,在产业里占据优势地位,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对整个产业的标准制度和资源配置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核心企业(王冰冰,2023)[18]。“链主”企业能带领产业形成雁阵集群效应,具有产业虹吸效应,构建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网状产业结构的供应链,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或者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源优势,不断的创新发展,引领、驱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链主”企业作为产业链的领头雁和关键核心,以“链主”企业为导向优化配置人才、资金和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激励“链主”企业创新,对供应链现代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将可用资源转换为新产品(服务)和流程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两个维度(YANG D,2019)[19],这两个创新维度都不开人才。“链主”企业创新能力正向影响供应链效率(王景敏,2022)[17],其创新人才要素的配置情况,直接关系到“链主”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供应链效率。以“链主”企业为导向,优化配置人才要素资源,大力培育激发“链主”企业创新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链主”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做强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企业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活力,实现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一企带一链、一链带一片的方式集群式发展,夯实产业链基础,提高产业供应链竞争力,构建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以产业培育、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形成的方式带动经济发展。
(二)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作用,整合协调创新要素资源
行业协会是行业社团组织,主要任务是提供培训、咨询、信息交流等服务,密切社团、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主要包括维护会员及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及时了解发现行业新问题和难点,总结新经验,预测新趋势,及时推广会员中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科学成果,组织开展评选优秀会员活动,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同行业进行广泛联系与合作,开展与国外、境外企业及有关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协会组织性质决定了其具有整合协调创新要素资源能力。
技术驱动是协同创新的内在条件和基础,而制度驱动是动力和保障(吴绒,2016)[12]。行业协会可以发挥组织的桥梁作用,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会同有关部门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构建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大力拓展引才渠道,强化人才制度环境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保障企业人才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实施力度。特别是,要激励“链主”企业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利用生产要素资源优势同链上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为产业链稳链、延链、韧链、强链发挥核心作用。
(三)高校利用教学科研优势,进行技术攻关
党的十九大提出,高等教育要肩负起“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高校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这“四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学科优势突出,高端人才积聚,各类信息汇集,创新要素集中,科研成果丰硕,国际交流频繁,理应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特殊重要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高校有必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供应链管理与创新,服务产业经济发展。
在全球化的格局下,供应链管理与创新对各行各业的运营、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17 年,国务院印发出台了《指导意见》;2021 年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8 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发布,对推动我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工作意见,对供应链管理创新与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顺应时代要求,响应国家的政策主动走出学校,联合“链主”企业及上下游核心企业组建科研基地,进行科研技术攻关,共同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新型创新平台,逐步形成以高端人才引领带动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以“链主”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供应链管理与创新人才路径
供应链管理人才大致可分为:高层供应链管理人才(即总监)、中层供应链管理人才(即主管)、基层供应链管理人才(即专员)等三个层次人才。各层次的人才需要具备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在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中,包括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供应商管理以及客户管理等课程体系。在供应链管理技术工具中包括大量前沿应用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
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属于矩阵形态;横向包括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管理需求,纵向包括采购供应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物流销售管理等环节。依据行业不同,供应链管理的范围、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在制造行业,采购、生产、物流三个环节都是管理的重点;在建筑行业,其物流管理仅涉及建筑材料、工程设备的采购,建筑产品不存在物流问题,该行业管理的重点是采购供应的管理;在电力系统,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主要是电网相关设备材料的采购管理,除个别产品如特大型设备产品外物流管理不是重点;在采矿行业,采矿设备、材料的采购和生产属于一般管理,管理重点是矿石、煤炭的物流与销售。
总之,供应链管理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员,供应链管理与创新需要大批技术、管理融合,执行、管理、领导多层次的专业队伍。
1.“链主”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多维度招聘吸纳人才
供应链管理与创新人才的人力资本专用性较强,决定了人才培养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一般进行独立培训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需要进行综合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培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芦琳娜,2010)[20]。
供应链管理人才具有复合性和专用性的特点。“链主”企业可以采用多维人才配置模式:一方面,根据实际需求,招聘吸收产业院校及培训机构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或者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同产业院校或培训机构联合培养专业性实用人才。另一方面,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协作,企业采用横向课题项目招标的方式投入资金,高校及科研院所利用科研经费进行技术攻关,企业享用科研成果。这样,“链主”企业利用项目+模式可以间接使用科研人才资源,助力创新。最后,“链主”企业还可以同高校共建现代化产业学院,提高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匹配度,解决企业招人难、用人难问题。
2.高校坚持需求导向,产学协同、校企融合培养培训人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针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培训体系进行研究探索,以期创新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模式,完善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训体系,提高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已经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训体系,采用“产学研赛”产教融合机制培养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吴迪,2022)[21]。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实际需求,高校要发挥实践基地作用,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加强人才培育培养,最大限度挖掘人才潜能。企业供应链管理人员包括操作实施、运行管理和战略决策三个层次,因此,其培训教材和培训方式也不同。此外,市场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是供应链管理人才培训的指挥棒。2022 年,由于国家对供应链基层管理人员的迫切需要,人社部颁布了新的职业技能标准:《供应链管理师》,供应链管理人才资格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强化。为满足市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高校应同行业协会协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模式培训培养“供应链管理师”。
3.行业协会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培养人才
行业协会能够聚焦供应链的创新发展,链接国内和国外,链接政府和企业,链接经济和市场,通过整合优势资源,驱动行业、政策、科技和人才赋能,搭建行业一体化发展平台。行业协会通过组织平台,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人才培训、培养和学习交流工作,可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组织对标学习活动或者培训活动,促进行业供应链管理人员互相学习、沟通交流,提升创新理念和供应链管理技能。另一方面,邀请外资企业来中国开展形式多样的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培训,助力行业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联合培养产业供应链管理人才。最后,协助组织行业供应链管理人员走出国门,到国外先进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