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文化翻译策略在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4-01-03巫张晶
摘 要:在对外宣传中,外宣文化翻译作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让全世界了解中国、认可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事外宣翻译工作的人员也主要来自我国各大高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在培养翻译人才上肩负着重大的职责与使命。而高校要想真正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使其能够投身于外交事业中,做好翻译工作,加强对外宣传,就必须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本文就展开了对外宣文化翻译策略在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关键词:外宣文化翻译;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巫张晶(1984.0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工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下,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联系愈加紧密,我国近些年来也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旨在将我国建设成为经济、科技、文化强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在国际交流中,外宣文化翻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增强对中国及其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当前我国对外交流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交流人才的重要阵地,具备着培养更多创新型和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的重任。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使其未来能够胜任对外交流和文化翻译等工作,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就需要创新教学策略,研究应用外宣文化翻译策略。
一、外宣文化翻译
外宣文化翻译指的就是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输出与宣传,从而让全世界对中国优秀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产生认可,以此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在外宣文化翻译中,首先要遵循“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还应当遵守“三贴近”的原则,所谓“三贴近”,就是指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这是因为翻译的对象包括不同国家的受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不同受众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汉语语言体系和英语语言体系之间的区别来看,英语表达更强调层次分明,表面看似平白质朴,实则精心构筑,而汉语表达则有模糊、圆润的特点,多习惯以华丽的辞藻进行修饰或烘托,所传达的实用信息少。这虽然能够让我们的语言看起来更有气势,充满美感,但是却无法引起西方读者的共鸣,自然达不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在外宣文化翻译中,要结合中英文语言特点和规律,结合中外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用语习惯来进行翻译,力图做到用词精准、直白、简练、通俗易懂。
二、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大多开设了翻译课程,但是翻译教学仍然是各大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處短板,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严重制约着这门课程的发展。
(一)对翻译教学认识不足
目前不少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目标的支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衔接不够,师生缺乏对翻译课程的重视,简单地将翻译课程认为是转换不同的语言,片面地认为只要通过学习来帮助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语言,掌握相关词汇,就能够完成翻译任务。这就导致师生将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对英语词汇、语法、口语的掌握上,对于本国文化、语言、语法结构的掌握不足,翻译要么过于直白,未能做到信达雅,要么过于复杂,不够简练。
(二)翻译课程结构不合理
目前一些学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结构不是非常合理,无论是在课时安排还是在内容规划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翻译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英语和汉语的互译,但是大部分高校都更重视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教学,对于将汉语翻译成为英语的教学训练不足。而且绝大多数翻译都是以书面翻译为主,更侧重于对学生书面翻译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口头翻译能力的强化,导致学生在实际的翻译应用中,缺乏应对能力。而且教师在展开对学生的书面翻译训练时,翻译内容不全面,多涉及文学。很多学校将翻译课程放在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非常紧迫,任务繁重,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提升。
(三)翻译教学方式不科学
从一些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实践来看,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强调学生的机械练习,以期学生能够熟能生巧。有些教师只会粗略地讲解一些翻译的要领,技巧模板化、程式化,因此即便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丰富的词汇量,也掌握了翻译的技巧,却只会进行严肃的书面翻译,翻译非常刻板、僵化。针对学生在翻译学习和训练中所产生的错误,教师也不会认真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只是单纯指导学生修正,难免会使学生在后续的翻译中出现同样的错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和训练模式之下,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不能够灵活变通。
(四)翻译教材和内容落后
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地创新、丰富,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此在实现两种不同语言文化体系的交际交流的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翻译课程教材以及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内容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引入的案例不够多样和先进,使得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词汇和翻译策略与未来翻译工作实践中所应当达到的翻译要求无法匹配。教师更注重学生对于英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一些文化知识的了解,对政治、经济、生态、科技、法治等方面内容涉及较少,更制约了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外宣文化翻译策略在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强化大学生外宣翻译意识
外宣文化翻译要求翻译者以读者为中心,外宣文化翻译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外宣翻译实践中,翻译人员必须要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力图在充分抓住原文中心意思、主题和精神的基础上,采取更符合受众思维习惯的翻译方式,准确完整地表达原文内容。其次,外宣文化翻译会涉及一定的政治内容,且紧密结合社会时事,比如在一些政治场合,或者严肃的正式场合,翻译就不能过于随意,而是要严谨、有条理,传达出正确的态度。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强化对学生外宣文化翻译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对外宣文化翻译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有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翻译教师在开学第一课上要做好相关宣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外宣翻译的性质。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观
外宣文化翻译是翻译中的特殊形式,要让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来掌握正确的英汉翻译技巧,就要让学生对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词汇、句法等基础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顺利地实现英汉互译,就要让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不仅要对中国和世界上以英语为通用语的国家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更要对当前全球各国发展形势和社会动态有及时的掌握,树立辯证的文化观。翻译人员作为联通两个国家的媒介,在翻译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对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人们的思维习惯予以尊重,对其中差别有充分的认识,选择更能够被受众所接受和认可的词汇及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准确无误地传播我国的文化以及信息。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和爱国教育,使学生树立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的整体国际形象的远大目标,进而对自身的翻译课程学习和训练更有方向和规划。
(三)优化外宣文化翻译教学
外宣文化翻译的专业性更强,因此对于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掌握相关翻译技巧,强化翻译技能。这就意味着,学生的翻译课程学习不应当放在大学的后半段时间,而是要从学生进校起,就展开对翻译必修课的学习。高校需要对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规划,将翻译课程安排至大一第二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同时,翻译课程指导教师也要积极优化翻译教学过程,创新方式手段,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讲,可以结合翻转课堂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英语基础语言知识,结合问题导学、情境互动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不同场景的翻译表达,结合小组合作、项目导学来让学生练习外宣文化翻译,相互对比和评价,丰富学生的翻译实践体验。教师教学任务的安排及其难度的控制需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小及大的原则,重视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以了解学生在翻译学习和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辅导学生解决。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多应用信息工具来引入外宣文化翻译真实案例供学生分析对比,整合专业翻译技巧方法来充实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工具展开自主拓展和练习,促进师生课后的有效沟通,由此,打造更加高效且开放的翻译课堂,提升学生学习效益。
(四)翻译内容坚持与时俱进
高校英语教师在翻译课堂上为学生做的翻译示范要选择最新的时事主题,给学生安排的翻译任务训练内容不设限制,要广泛涉及,但可以将翻译重点放在对我国优秀文化的宣传之上,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国优秀文化内容,可以是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民间艺术,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以是文艺作品。鉴于目前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高校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来制作教学课件,或者在学校的支持下,外语学院和汉语学院教师通过共同研讨来自行编撰教材,教材中多纳入一些与我国优秀文化有关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在信息工具的支持下,适时引入国际时事热点,将其作为学生翻译实训的主题。
(五)加强外宣文化翻译实训
要真正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使其翻译水平不断提高,翻译技能不断强化,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场合和形式的翻译,就必须要求高校英语教师组织开展翻译实训活动。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了理论环节的教学工作之后,就需要给学生创设大量地进行外宣文化翻译练习的机会。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不同的对外交流和文化宣传场景,组织角色扮演,既要包含正式严肃的场合,也应当包含大量的非正式场合,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了解不同场合的翻译表达的区别。通过学生现场模拟和翻译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的方式,及时纠正学生在外宣文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外宣文化翻译对于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仍然缺乏大量专业的外宣文化翻译人才。高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当承担起培养更多优秀外宣文化翻译人才的重任,致力于提升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因此,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师需要保证自身教学始终和当前国际发展形势以及社会动态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外宣文化翻译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交流意识,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文化常识,加强对学生的翻译实训,从而使学生未来能够顺利胜任外宣文化翻译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东北民间艺术中方言的英译外宣研究”(课题编号:JJKH20231406SK)、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外语教育改革创新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POA导向的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培养途径与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WX2022027-B)、高等教育2023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JB142319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宋扬.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应用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5):121-128.
[2]金翠洁.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路径的选择[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4):175-176.
[3]黄嘉钰.“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文学翻译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J].海外英语,2021(13):28-29.
[4]董艳.跨文化思维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评《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3):131.
[5]张诗雪.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翻译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