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
2024-01-03夏欣欣
摘 要:本文在探究美育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阐释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路径,并详细说明了如何在英语语言中挖掘美育资源,将其转换为教学内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大學英语教学;美育渗透
作者简介:夏欣欣,女,山西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对于提高未来人才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基础
美育起源于美学。美育一词,是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将德语sthetische Erziehung意译而来的。蔡元培爱好音乐、美术,在德国留学时,经常听美学、美术史、文学史的课程,曾研习康德美学,逐渐意识到了美学的重要性。
(一)美育的界定
深受康德影响的蔡元培在为《教育大辞书》撰写的美育条目中,对美育作了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提倡的美育是“美感教育”。
杜卫则将美育定义为“感性教育”“人格教育”“创造教育”,其中“感性教育”以深度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内心和谐的丰厚感性为目标;“人格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创造教育”则是通过发展人的感知敏锐性、情感丰富性和想象自由性等感性方面的能力,来发展人的创造力。《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美育界定为“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丰富想象力的教育”“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
(二)美育的功能
通过美育可以实现人性的完美统一。席勒认为人性的完美状态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但是现代化破坏了这种统一。在现代化社会中,人类远离自然,理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感性被侵蚀,因而人类需要借助感性教育来恢复人感知的敏锐性、情感的丰富性、想象的多样性,以实现人性的完美统一。
通过美育可以享受人生的乐趣。蔡元培曾提到倡导美育是为了让人们能在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中找到已经遗失了的情感。在欣赏完艺术品之后那种说不出的感觉、温柔的空气、似乎变得甜蜜的对象,都会让人觉得在生存之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的乐趣。
通过美育可以养成道德人格。王国维确立了我国美育传统的基本思想格局: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去除物欲和私欲为手段,以养成道德人格为目标。通过美育,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使人做到不因见小利,急近功而失节堕行,不因几次挫折而颓废以致厌世,使人具有远大的抱负和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路径
教师想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节有美感的课,需要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言行举止、挖掘学科中蕴含的美育资源等方面下功夫。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朱光潜认为艺术是生产劳动。劳动能引起“注意”,这就说明劳动是有吸引力的。在劳动中,劳动者可以感到发挥全身力量的“乐趣”。这“乐趣”就是美感。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可以时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也就体会到了美。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需要人与教室环境的和谐,也需要课堂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教室中脏乱的环境和昏暗的光线、污浊的空气都会让人产生厌烦感,相反,整齐的环境、明亮的光线、清新的空气则会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康德认为一个令人“愉悦的对象就叫做美”。
人与人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心情愉悦、交往积极、思维活跃、思想对话顺畅、行为主动有序,课堂氛围充满美感。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的学识、人格和教学技艺都可以促进这种和谐环境的构建和保持,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对知识的热爱,对塑造完美人格的追求。
(三)注重得体的言行举止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课堂的投入。张烨、何玮对山西工商学院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共300名学生做了关于教师角色期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言语方面,学生期待教师在对他们做出评价时要注意方法,做到实事求是,尽量做出客观积极的评价。在行为举止方面,学生期待教师授课时的精神状态整洁、大方、美好,教师的适度装扮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正面影响。
在语言方面教师除了评价语言要积极之外,还应注意授课语言的语速是否太快,太快的语速会引发学生的紧张感,焦虑的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挖掘学科中蕴含的美育资源
大多数人认为美育资源主要蕴含在艺术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高校美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建议为“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
但在艺术教育之外,还有更丰富的美育资源。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以学校为例,指出数学的黄金分割、几何学的图案、光学的颜色、化学的颜料、矿物的结晶、动植物的花叶羽毛、气象学的云霞风雪等都是可以做‘感情移入的美育资料”。学校美育要“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言行举止、挖掘英语语言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充分挖掘英语语言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融入教学中,是一节具有美感的课堂的灵魂。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渗透
许渊冲的“翻译三美论”是翻译界的高山,他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成为诗歌翻译者追求的美学境界。王厚平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到许渊冲“意美、音美、形美”的“翻译三美论”受到了鲁迅关于汉语言文字之美的言论的启发:“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英语语言的美感也可以从这三方面来挖掘。
(一)音韵美
英语是一种韵律感很强的语言。它与汉语有不一样的韵律节奏,不一样的美感。汉语属于音节节拍语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其节奏(rhythm)是均匀的,而英语是一种重音节拍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其节奏是由重音决定的,也即快慢交替的,重读词慢,弱读词快,重读词的元音拉得较长,弱读词元音缩得很短。学生在读英语句子时,为了迁就母语的“每个词都一样长”的感受,会刻意拉长弱读单词的长度,导致弱读词和重读单词一样长,影响英语口语的表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英汉语言节奏的不同给出示例,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英语韵律的变化,也可以引入打节拍这样的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语言的音乐性,从而控制单词的长短、快慢,在欣赏英语的节奏感的同时,提高口语水平。
(二)意境美
英语也能传达优美的意境。第7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特等奖获得者汪晨老师在决赛授课环节讲解的词汇subtle(不明显的、微妙的)就非常具有美感。她讲到想记住像subtle这样的抽象词汇,需要在这个词汇和具体实体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汪老师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subtle的内涵“The painting has subtle shades of brown.(这幅画呈现淡淡的棕色。)”“The flowers has the delightfully subtle scents.(这种花闻起来有淡淡的香气。)”,不管是艺术品中的颜色,还是大自然中的气味,都很迷人,但又没那么明显。这种具有美感的讲法让学生瞬间可以领会到单词背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英语虽然不似汉语在形式上就有无限的美感,但在传达意思方面,英语词汇也会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借鉴汪老师的方法,多挖掘词汇背后的美,将实体与词汇直接相连,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感受美。
(三)形式美
英语单词的形由二十六个字母组成,不似汉语在形式上就很传神,对实体事物的描绘栩栩如生,见“山”字如见山,非常有美感。英语的形式美要从它语法的严谨性上进行挖掘。孔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的人常常逾越规矩,不逾矩的人往往又不能从心所欲。美常常是二者的统一。如果词汇传达出来的千变万化的世界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让人从心所欲的话,那么语法规范就是规矩。如何让这些规矩像诗歌中的格律那样让人耐人寻味、引人入迷,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注重言行举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要挖掘英语语言中蕴含的美育资源:音韵美、意境美和形式美,让学生在陌生的语言中体会到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共同的人类情感,感受到相同的美感和意境,提高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山西省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专项课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立项编号:SXSKLY2022SX008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白解红.论大学和谐课堂建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51-53.
[2]杜卫.当前美育和艺术教育关系的若干认识问题[J].美育学刊,2019(3):1-6.
[3]杜衛.论美育的内在德育功能——当代中国美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之二[J].社会科学辑刊,2018(6):48-58.
[4]杜卫.美育三义[J].文艺研究,2016(11):9-21.
[5]杜卫.情感体验:美育的根本特征——当代中国美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之四[J].美术研究,2020(3):5-10.
[6]郭建荣.蔡元培美育思想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6-35.
[7]张烨,何玮.美学视域下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角色期待[J].西部素质教育,2019(20):95-96.
[8]梁柱.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践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5-11.
[9]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10]王旭晓,孙文娟,郭春宁.1990-2010年中国美育研究脉络[J].美育学刊,2011(6):1-11.
[11]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2]易中天.美学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
[13]张小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2):66-67.
[14]赵丁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0-73,76.
[15]朱光潜.谈美[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