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教学探索优化学生个性品质的策略
2023-12-30罗敏
罗敏
【摘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决定人一生的成就.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人,走到哪里都自带光芒,在人群中熠熠生辉.良好个性品质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巨大.优化学生个性品质,正是将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标.利用数学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锲而不舍、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心态平和、独立、镇静、自信、乐观、自觉、自控、坚持、刚毅、果断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终身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挫折承受能力;优化个性品质
引 言
数学学习有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优化,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学习数学的源头活水.在数学教学中优化学生个性品质,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学数学教学,20世纪50、60年代,特别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培养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存在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偏差,则往往采取单一或偏激的方式认识和分析问题,将全部思维聚焦于暂时的学习困难及障碍问题,缺乏多维度思考,容易出现意志消退或情绪失控,从而产生学习心理危机.出现学习心理危机的学生普遍都存在抗挫折能力弱的心理问题,其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及障碍,不能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经验,心理脆弱而难以承受多次失败,担心在学习过程中又遭受挫折,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紧张和恐惧.当这种状态长时间持续时,不仅抑制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学生的记忆力明显减退,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0世纪70年代末,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又进一步提出培养人的品格问题,丁尔陞先生指出:“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上能够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挫折教育
教师利用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人随时可能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陷入困境.此时,心态平和,保持冷静、镇静是难能可贵的,镇静地面对一切危机和挫折是生存的智慧和勇气.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讲:“人的尊严的价值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人用对生命的不断升华和不断超越来证明生命的高贵,这恰好契合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面对突发的困难、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此时,学生能够镇静地直面学习困难、勇敢地战胜挫折、孜孜不倦地探寻正确的答案,就是对自己的不断升华和不断超越.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学习中的挫折教育来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
二、积极的自我暗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你知道这个解题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会遇到什么困难?”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看到困难.“给梦想插上想象的翅膀,现在的你,正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从小困难入手,一点点去改变,寻求解决之道,通过自己独立解决‘小困难而产生的‘小成就,不断地重新树立自信心,给自己信心和鼓励.正是你不懈地努力才坚持到实现梦想的这一刻———你克服了这个困难!”
三、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人在遭遇挫折和失败后仍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那么这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强大的.一个人历经艰辛,遭遇的挫折比较多,那么他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即适应挫折、抵抗挫折与应对挫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一次次遭遇挫折以及应对挫折的经历,可以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利于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使其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必须改变学生那些不适应发展的不良的个性品质,譬如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认为我不行、我不能,胆怯,退缩等,利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发展智力,培育智慧,注重培养独立、自信、乐观、心态平和、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刚毅果断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四、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的策略
(一)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对优化学生个性品质有积极影响
学生喜欢的教师集智慧、善良、诚恳、爱心、同情心、乐观、助人、热情、自律、敬业、务实和创造力于一身,并持有认真、谦虚的态度.创新,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1.爱心和同情心是人性的基本底色,善良是做人之根本
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孔子为我们树立“仁爱”的典范,爱是教育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师最首要、最基本的品质是爱学生,教育工作的压力是巨大的,源源不断的爱既滋润了学生,又是教师奋勇前行的工作动力源.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在学生的心里种下公平的种子,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看见、关注和重视每一名学生,并保持真诚温暖的微笑,爱和公平是最直接、最好的教育.
2.直面挫折
教师面对晋升机会缺失等挫折,应该积极应对,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與信念,重德才轻名利,初心不改、踔厉奋发,保持镇静、心态平和地直面挫折未尝不是一种智慧.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勇往向前的勇气,坚定了意志.保持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直面挫折和困难,展现出的刚毅果断和坚定,既获得了学生的尊重与敬慕,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3.自我控制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对外自觉抵制诱惑,对内约束自己的情感,同时把握自己的行为.言语的过度控制、缺乏教养的语言,对学生的成长都是有害无益的.
教师的楷模作用为古今中外所倡导,我国自孔子就强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当今社会更是提倡教师应具有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学科的浓厚兴趣,顽强的意志力以及耐心、专注、无私,追求新事物,热爱学生等品格,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有利于优化学生个性品质
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数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情感、世界观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或潜在的影响.
1.抽象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盲从、独立的个性,使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
函数概念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高中数学教材中是这样定义的: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如果只看上面函数概念的文字表述,学生很难理解函数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一组图帮助学生理解,下图中,哪些表示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
显然,图1不满足任意性,图4不满足唯一性,所以,图1与图4表示的对应关系都不是函数关系,图2和图3表示的对应关系,既满足了任意性,又满足了唯一性,所以,图2和图3表示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
教师利用这一组图,直观形象地把枯燥难懂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学生极易理解和掌握.
函数概念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从而抓住函数的本质特征:函数是两个非空实数集A,B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满足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2.整体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全局考虑问题的习惯,使学生既重视局部性质和各局部间的关系,也重视从全局审视局部,学会将个体需要与他人、社会、国家需要协同考虑.
整体代换是整体意识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直接反映,是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整体特征,从而对问题进行整体处理的解题方法.从整体上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常常能化繁为简,同时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所谓整体化策略,就是当我们面临的是一道按常规思路进行局部处理难以奏效或计算冗繁的题目时,适时调整视角,把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入手,对整体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改造,以便从整体特性的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3.化归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防止思维的僵化.
化归与转化思想,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变换方法,将其归结为另一个相对较易解决或已经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解决进而達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思想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常见的化归与转化原则有: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和谐统一.
(三)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参与实践,从中培养良好个性
面临待解决的数学问题,兴趣回答的是你“喜不喜欢”做;能力回答的是你“能不能”做;气质和性格回答的是你“适不适合”做,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寻找真实的答案.教师在实践练习中,一方面,引导学生自我训练提高自控力.“这个问题太难了,学习压力过大,有同学拖延,但是,我坚决不拖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抗压力.遇到困难和阻碍时,是自我保护或者轻易放弃,还是不回避,忍受挫折与失败?鼓励学生“勇敢地直面挫折”,“坚持不懈地努力”.自我暗示“我还有实力”“我能克服”,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譬如,推理意识的长期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直、诚实、思想独立、不轻率盲从,以及遵守纪律和法则、尊重科学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解决代数推理论证类问题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常用的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函数与导数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解答题常出现在压轴题位置,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解不等式,其中不等式证明部分主要运用分析法,执果索因,将函数、导数、基本不等式等进行有机融合.本题综合性强,既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同时,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也进行了隐性考查.
教师应将优化学生个性品质的方法渗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独特意义,即将“为个人成长而学习”确立为主要目标.首先,让学生要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知识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尽可能减少数学学习中的功利思想,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其次,引导学生喜欢研究图形及图形间的关系,喜欢完成有一连串指令的工作.最后,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利用抽象思维找到一般规律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同时,学生也在逐步适应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个性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优化学生个性品质的数学素材,把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张一民.中学数学教学方法[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
[2]郭思乐,刘远图.中学数学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3]吕学礼.高中数学综合讲座(上册)[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4]欧晓霞,罗杨.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