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技术联合金天格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3-12-26刁俊杰单江涛于海松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疼痛科2645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腰背孔镜进针

刁俊杰 单江涛 于海松 林 明 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疼痛科 2645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的综合征,常表现为下肢麻木和放射痛、腰部疼痛、间歇性跛行[1]。目前临床上常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并且对于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技术,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术后康复期较长,效果往往不佳。中医认为[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气血虚弱、筋骨失养造成的。金天格胶囊具有抗炎、定痛、祛风作用,并且富含骨胶原蛋白,能促进骨形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症状的患者[3]。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技术联合金天格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黑白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3~62(47.58±10.21)岁;病程0.5~2.5(1.51±0.32)年。联合组中男女20例,女14例;年龄33~63(47.61±10.25)岁;病程0.5~2.5(1.54±0.33)年。两组一般资料相近(P>0.05)。纳入标准: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4],经MRI、CT确诊者;符合行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指征者;知晓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者;难以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者;对本次研究用药有过敏时者;腰椎不稳或滑脱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技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麻醉起效后根据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的责任椎体椎间隙水平、后缘标记出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刺进针点与冠状面成45°,与腰椎横截面成15°~30°,脊柱后正中线旁开约8cm。然后用16G穿刺针从穿刺点向突出椎间盘方向穿刺,深度约10cm。确定穿刺成功后,做1个约7mm的切口,抽出穿刺针芯,置入导丝,拔除穿刺针外鞘,沿导丝置入导棒,放置套筒,拔除导丝、导棒,套筒贴紧上关节突的腹侧,将环锯(外径7.5mm)置入套筒内,建立工作通道。接着连接镜头、冲洗生理盐水,用抓钳取出腰椎间盘突出,钙化组织用磨钻磨除。最后回到椎间隙处理松散的椎间盘,进行双凝止血,术中见压迫的神经根已经呈漂浮状,患者用力咳嗽,镜下见神经根彻底松解,视野中无散在椎间盘被震出,皮内缝合切口。联合组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技术治疗后口服金天格胶囊[国药准字Z20030080,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金花制药厂,0.4g×12粒×3板]进行治疗,3粒/次,3次/d,共治疗3个月。两组术后均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术后每月5~7日进行门诊复诊,共连续复诊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5]:治疗3个月后下肢麻木和放射疼痛及腰痛消失,工作恢复正常判定为治愈;治疗3个月后下肢麻木和放射疼痛及腰痛消失明显改善,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生活为判定为显效;治疗3个月后下肢麻木和放射疼痛及腰痛消失好转,工作、生活受限判定为好转;治疗3个月后下肢麻木和放射疼痛及腰痛消失无变化或加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34-无效例数)/34×100%。(2)腰背及下肢疼痛程度:两组术前、术后1、3个月腰背及下肢疼痛程度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10分,评分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性。(3)腰椎功能[6]:利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量表(JOA)从日常活动(14分)、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膀胱功能(6分)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总分35分,评分高低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性。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总分50分,评分高低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性。(4)血清学指标:抽取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静脉血各5ml,以(3 000±500)r/min的速度离心3~6min后,取血清利用GDYS102SA型酶联仪(上海双旭电子有限公司)通过酶联免疫法测试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神经肽(NPY)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610,P=0.032<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腰背及下肢疼痛程度 两组术前腰背及下肢疼痛VAS评分相近(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腰背及下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背及下肢疼痛程度比较分)

2.3 腰椎功能 两组术前日常活动、主观症状、临床体征、膀胱功能及ODI评分相近(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

2.4 血清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PGE2、5-HT、NPY水平相近(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和多发病,是引发腰痛、腰腿痛常见的原因。其中L4~5、L5~S1发病率最高,约占95%,传统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于L4~5、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穿刺较困难,影响治疗效果[7]。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技术能顺利避开高髂嵴的困扰,穿刺定位方法简单化,手术效果较佳。但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8],单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较慢,加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肌肉力学结构改变,术后效果往往较差。

中医认为[9],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证”“腰痛”的范畴,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阻滞,筋脉失养造成的。金天格胶囊是利用现代仿生技术从非保护动物骨骼中提取的人工虎骨粉,能够舒筋活血、消炎、固肾益精、强筋健骨[10]。故本研究发现,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分析原因为,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技术穿刺成功率高,有利于显露突出至椎管的椎间盘提高手术成功率,相比传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疗效更高,与杨傲飞等[11]研究的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技术远期疗效较好相一致。另外,金天格胶囊使骨小梁结构改善,刺激成骨细胞,促进其增殖,显著促进新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强筋健骨,从而加速腰椎骨骼恢复,进而提高疗效。

并且本研究发现,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腰背及下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分析原因为,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后加用金天格胶囊一方面其含有丰富的骨胶原蛋白,能够促进骨代谢和促进骨折愈合;另一方面可充人体所需的钙质,减轻腰背及下肢疼痛。同时本研究发现,术后3个月两组日常活动、主观症状、临床体征、膀胱功能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金天格胶囊行气活血、舒筋健骨,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并且药理研究证明[12],人工虎骨粉中的有效成分对促进骨代谢和促进骨折愈合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文结果发现,术后3个月,两组PGE2、5-HT、NPY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PGE2是致痛性物质,能刺激神经纤维组织,产生神经根疼痛,加重局部炎症反应;5-HT能促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诱导补体向神经根周围聚集,参与多种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NPY参与神经性疼痛的发生。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后加用金天格胶囊有效促进骨愈合、骨代谢,并且能够舒筋活血、消炎,缓解局部炎症反应,进一步降低PGE2、5-HT、NPY水平,减轻疼痛。

综上分析,应用金天格胶囊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采用45°进针手术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腰背及下肢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血清学指标。但是本次研究样本病例较少,且探索不够深入,望广大医学研究者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研究的临床优势。

猜你喜欢

腰背孔镜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