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安徽省F县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个案调查
2023-12-19章艳崔强
章 艳 崔 强
(肥东县实验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1600)
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必须重视幼儿园保育员队伍建设。2022年2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要“全面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保育员是承担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体,然而保育员专业素养和工作地位停留在较低水平,保育工作价值被忽视。幼儿保育员队伍专业素养不足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师资的短板和瓶颈。为此,有必要加强幼儿园保育员队伍建设,提高保育员的专业素养。基于此,我们对安徽省F县幼儿园和看护点的保育员队伍现状进行个案调查与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安徽省F县所有幼儿园为对象。安徽省F县是全国百强县,也是省内教育强县,其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它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容易受到最新理念的影响。它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较为健全,办园质量较高,同时集团化办园发展较快,颇具规模,重视幼儿园保教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助于本研究的开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选取安徽省F县境内164家幼儿园及看护点不同的保育员发放问卷。调查时,研究者首先向被试说明调查目的,宣读指导语和施测中的注意事项,被试现场填答完毕后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69份,回收6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30%。有效问卷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有效问卷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表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发展实践研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收集相关数据。该问卷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基本情况(5个项目)、专业理念与职业道德情况(9个项目)、专业培养情况(7个项目)、专业知识与能力情况(15个项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信度分析(见表2)。
表2 问卷信度分析
Cronbach’sα系数是一套常用的衡量量表或测验信度的方法,依据一定公式估量测验的内部一致性。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数量为63个,考查的项目数为34个,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介于0和1之间,即0 认同(identity)是个体所体验到的自我的连续性、独特性和整合感。职业认同主要包含职业承诺、职业补偿等,职业承诺是愿意继续从事某职业的愿望强烈程度,职业补偿则是物质上的报酬或给予的机会、权利等。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保育员的职业认同低,主要是因为职业承诺低、职业补偿不足等。 第一,职业吸引力不强,职业承诺低。从数据上看,30.16%的保育员是出于照顾家庭的需要从事幼儿园保育工作,可见保育员主动从事保育工作的思想意识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22.22%的保育员认为有带孩子的经验就能把保育工作做好,持反对观点的仅占11.11%,由此可见保育员职业吸引力不强,保育员入职意愿不强(见表3)。 表3 保育员入职意愿影响因素(单选题) 第二,工资待遇低,职业补偿不足。对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102号)》可知,肥东县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为1430元/月。根据调查数据,87.3%的保育员工资处于1500~2000元(见表1)水平,保育员工资水平偏低,职业吸引力明显不高,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第三,参加高层次培训机会少。由调查数据可以知道,95.24%的受访对象参加过园内培训,培训者多是本园管理者和保健医生,可是仅12.7%的保育员有过外出培训或者参加高层次培训的经历,并参与过线上培训,可见保育员培训不被重视。同时,55.56%的保育员认为培训作用不大。 胜任力是显著区分某一工作情境中优秀绩效者和普通绩效者的潜在的、深层次的、持久的个体特征,包括个体所能运用的具体知识、技能及其自我形象等。保育员的胜任力不足,主要有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不熟练;角色定位较低、自我形象矮化等原因。 第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缺乏。《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保育师(2021年版)》规定,保育员至少是“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从调查结果来看,42.86%的保育员为中专或高中学历,41.27%的保育员为初中学历,大专学历的保育员占14.29%,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保育员仅占1.59%(见表1),说明保育员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有待提高。职前保育员多数未学习过系统的保育知识。 第二,偏向操作,专业技能熟练者较少。保育员对专业技能偏向于实践操作,另外不到50%的人无法熟练掌握必备技能。调查数据显示,30.17%的保育员能较为熟练地掌握物品整理技能,40.76%的保育员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幼儿保健技能,49.21%的保育员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清洁消毒技能(见表4)。 表4 保育员专业技能熟练情况(多选题) 第三,定位较低,自我形象矮化。调查数据表明,30%的保育员认为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100%的保育员认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就是做好班级清洁卫生工作。保育员将自己定位于负责照顾幼儿生活的低层次劳动者,长期下来就会失去工作的热情,产生倦怠心理。他们对自身角色定位低。调查数据表明,55.91%的保育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教师助手,认为自己仅仅是辅助性角色,说明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身专业的价值(见表5)。 表5 保育员自身角色定位(单选题) 幸福(well-being)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幸福感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它强调身心之间的和谐,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体验的平衡感和舒适感。职业幸福感是职业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本身、职业价值、职业效能、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态势的认可度与主观感受。保育员的个体职业幸福感差,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不高,其无法认识到职业价值。 第一,工作压力大。职业压力是影响职业幸福感的中介因素。调查结果显示,30.16%的保育员有职业压力,只有12.7%的保育员没有职业压力,61.9%的受访对象认为保育员工作比较累,保育员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工作责任重大且辛苦(见表6)。 表6 保育员职业压力的来源(单选题) 第二,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地位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保育工作劳动强度大、经济待遇不高、家长认可程度低是保育员认为自身地位低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数据,只有1.59%的受访对象认为保育员有一定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影响其入职的因素之一,还有23.81%的受访对象认为经济待遇不高,14.29%的受访对象认为家长认可度低(见表7)。 表7 保育员地位不高的原因(多选题) 职业认同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离职倾向,因此,需要从职业认同构成层面来完善保育员专业的政策保障,提高其职业认同水平。 第一,完善政策,增强职业承诺。职业承诺是职业生活的核心要素,影响或决定着离职、留任、职业认同、职业化发展过程等。首先,国家层面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承认保育员与教师具有同样重要的专业地位。其次,资格认定要严格,保证队伍质量,从源头上加强保育员队伍建设和学历教育,建立保育员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明确保育员专业标准。再次,规划保育员专业化发展方向,完善资格晋升政策,增强保育员专业发展内驱力。最后,尊重技能人才,重视社会宣传,帮助大众了解保育员工作性质,借助媒体效应提高保育员社会地位,营造良好的保育员从业氛围。 第二,保障待遇,提高职业补偿。提高职业补偿需要提高物质报酬或给予充分专业发展机会和权利。薪酬、机遇和工作环境都是教师职业生活中可以带来积极心理体验的要素。因此,相关部门改善保育员的工资待遇,完善激励机制,缩小保育员和幼儿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支持保育员专业化发展。幼儿园要给予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完善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调动保育员的工作热情,将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纳入园所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保教一体化教科研活动,给予保育员研修与反思的时间及专业指导,并引导保育员个体做好职业规划,促进其专业化发展,以提高保育员的社会声望,提升其职业认同水平。 第一,重视职前教育,提高保育员专业水平。在保教一体化的趋势下,我们要积极提高幼儿教育与保育人员素质。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将幼儿教师与保育员的职前培育课程融通与整合,制定一体化的保育教育课程标准,重视保教队伍的专业建设,实现教师和保育员在学历教育上的一体化培养。其次,整合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做好保育员的职前培养工作,可以尝试在中职、高职、本科职业院校中专门培养或者委托培养,以提高保育员的文化与保教专业知识水平。 第二,健全职后培训制度,丰富保育员专业技能。首先,相关部门要建立保育员专门职后培训规划制度,支持和引导幼儿园重视保育员的培养和培训,建立保育员继续教育制度,提供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其次,幼儿园要探索后勤组织变革,完善后勤科研层级机构,建构和完善保育科研制度,形成系统的保育员专业化发展培养方案,还可以鼓励保育员通过在职自考、函授等完成学历提升和理论学习。再次,保育员职后培训内容安排要科学合理,指向保教理论与保育实践相结合,涵盖保健、养育和教育等。最后,完善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园本培训制度,在常态化的园本研修和各级各类培训中提高保育员的专业技能。可以采用多种保育教研方式,如跟班研训、情境演练、观摩学习、案例研讨、师徒结对、项目小组、专家上门、考核测评等,以提高培训实效。 第三,激发专业自觉,提升保育员自我形象。保育员需要以新的取向,向社会展示自身工作的常态与特殊性,努力塑造集幼儿教育、保健、养育理论与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践专业人才形象。首先,保育员要提升幼儿教育能力,提升学历层次,向社会证明自身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指导家庭教育的服务能力。其次,保育员需要加强实践反思,将保健幼儿和养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并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微信公众号、工作总结、论文等展现出保育工作的独特社会价值和保育员职业的专业性。最后,领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幼儿园教育真谛,将其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展示保育工作的科学性及价值。 提升保育员的职业幸福感,需要引导保育员正视保育工作,优化管理,减轻职业压力,多措并举提高其社会地位等。 第一,改进管理,减少职业压力。首先,相关部门要改进保教队伍管理,积极出台政策,支持和保障保育员的专业化发展,使他们有清晰的职业前景,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保育工作,从政策层面激励保育员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其次,幼儿园要完善民主管理,营造公平、积极、愉悦、宽松的职业氛围,激励保育员实现专业成长,引导保育员正视保育工作价值,注意听取保育员的建议,畅通互通式的反馈渠道,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组织文化建设,提高保育员的组织认同水平和职业认同水平,激发其积极向上的职业情绪。 第二,提高保育员社会地位。保育员是实施保教结合的主体之一,也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儿园保育员年龄结构正由中老年向青壮年转变,保育员对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地位的关注度更高。首先,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政策支持保教结合真正落地,促使社会形成共识,承认保育员和教师具有同样重要的专业地位。其次,幼儿园要满足保育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并创造专业化发展的环境,吸引更多人进入保育员岗位。最后,保育员要深化职业理解,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促进自身实现专业觉醒,以较高的专业性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认同低,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二)胜任力不足,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三)职业幸福感差,专业发展前景迷茫
五、讨论与建议
(一)明确政策保障,提高保育员的职业认同水平
(二)完善培训制度,强化保育员专业胜任力
(三)重视心理建设,提升保育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