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3-12-26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1期
关键词:言语美术心理

洪 丽 程 超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东实验学校 安徽合肥 231600)

自信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关键素质。心理暗示对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心理暗示的概念和意义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从作用上,可分为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从来源上,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从形式特点上,可分为言语暗示和非言语暗示;从暗示对象上,可分为单独暗示和团体暗示。

心理暗示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方式,几乎存在于人和人交流的各个环节,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能有意识地自觉运用心理暗示,让教学充满魅力;但也有不少教师还没有重视到心理暗示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言行举止中透着一些消极暗示,无意中伤害了学生,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努力避免消极情绪的影响,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积极心理暗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深挖教材内容中存在的暗示因素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积极心理暗示因素,如在教学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欣赏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时,让学生课前了解大师的生平经历,认识到他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其终生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再通过课堂引导,让他们欣赏大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在大师巨大成就的暗示中汲取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力量。

(二)合理运用言语暗示

言语暗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直接言语暗示和间接言语暗示,或口头言语暗示和书面言语暗示等。教师的言语能够体现个人的魅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言语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人际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敢于表达思想情感、乐于投入创作实践。比如在学生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信心满满”“沉着冷静”“行为主动”“情绪饱满”“观察仔细”“感觉敏锐”“感情丰富”“发言积极”“善于思考”“构图完美”“表现大胆”“认真仔细”“耐心细致”“乐于助人”“创意独特”等指向明确的肯定语言给予其暗示和鼓励,还可以用书面语言如“你能像艺术家一样画出这么优秀的作品”“你的色彩运用真是巧妙极了,非常有天赋”等,让学生满怀信心。

暗示通常是潜移默化的,间接的言语暗示有时比直接的言语暗示更快捷有效。

当有的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就会表扬听课专注的学生,如“看某某同学一直聚精会神地听讲和思考,老师为你点赞!”这样一说,全体同学接受了我的暗示,马上会调整精神状态。反话正说也是我惯用的心理暗示“伎俩”,我会表扬胆怯的学生勇敢,肯定作业草率的学生耐心,表扬爱做小动作的学生遵守纪律,这些暗示都能起唤醒、激励和鼓舞作用,有助于学生改变不良习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巧妙运用言语暗示,会让教师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合理运用体态暗示

教师的非语言暗示在教学中无声无息地产生着重要影响。例如,用赞赏的眼光注视学生,则能给予学生鼓舞,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更为自信和勇敢;微笑的表情,再配上点头的动作,更能让学生放松心态,畅所欲言;走近学生,弯腰倾听他们发言,则是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利于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蹲下来和小学生说话,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能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一次美术课上,学生王某被要求来讲台在黑板上画一幅风景画,他认为画得不理想,擦了又改,改了又擦,急得脸都红了。这时我走到他身边,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帮他重拾信心,振作精神,他最终完成创作,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一年级学生刘某个子小,在白板上做拼图游戏时,手够不到图片,我用双手抱起他的两腿将他托起来,这虽然只是一个随机应变的动作,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温暖的关怀。

著名特级教师李正火老师在一次浙派名师教学艺术展示课上,和学生一道坐到地板上交流,亲和的体态暗示感染了学生,让他们忘记了台下上千名的教师观众,在众目睽睽下自然放松地互动和交流,李老师的教学魅力妙不可言。

(四)合理运用环境暗示

我们的校园会因学生讲卫生、懂礼貌而变得文明和优雅起来。在校园和班级里开辟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区,既能美化环境,也能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美术课堂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课前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欢快的旋律会给学生带来愉悦感,舒缓紧张学习后的疲劳;利用信息化技术呈现音频、视频、图案等,给学生带来多角度、多方位的艺术感知,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

(五)引导学生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所谓的“差班”时,总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找寻自己的优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让学生相信“我也行”“我能行”,最终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地超越自我,获得学习上的巨大进步。

有位大学教授告诉不爱数学的高中生:“课前默念三遍‘我喜欢数学,我喜欢数学,我喜欢数学’,让自我暗示引导自己热爱数学学科,而不至于因为偏科影响高考升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美术基础差,对自己的艺术天赋和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在创作上放弃应有的尝试和努力,影响了学习进步。教师可以运用“阶梯效应”,量体裁衣,为他们定做合适的学习任务单,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让他们在学习探究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成就感,用积极的自我暗示鞭策自己,自我加油,再接再厉,形成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积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能够被个体控制,通过不断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自信心的方法,对学生成长具有驱动作用。

结语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育智慧为课堂提质增效。因此,教师必须摆脱“师本”观念下单调乏味的灌输法,提倡“生本”理念下的多元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美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点燃学习热情,树立学习自信,释放艺术潜能,放飞想象的翅膀,提高审美和创造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素养和人格的不断完善,在可持续发展中迈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言语美术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创意美术
心理感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