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指标评价的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的研究*
——以体验式“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例

2023-12-26方琼淋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1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共育体验式

方琼淋

(合肥市安三小大杨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0)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模式有了革新,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有了更确切的标准——绿色指标。教育部将其定义为五个维度: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情况。合肥市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包含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其中,学生层面落实在学生学业和学生家庭两个方面。学生家庭合理的教育方式是绿色指标评价的重要标准。家庭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家庭的单独命题,而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绿色评价糅合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引领和推动学校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观和质量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

课题组通过学生家庭教养情况调查发现:家长们的教育认知偏差,观念陈旧,唯分数论。大部分家长认为没必要参与学校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任务。还有一部分家长以学历低或者工作忙碌,不能帮助孩子为由,也不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教育只有“校”没有“家”。

我校的家校共育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对全校各年级家长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家校共育活动很多,不成体系。我校常规的家校共育活动有“家长学校”“夜访万家”“家长开放日”等,但这些活动具体给家长传递的教育智慧却很随机,在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技巧和能力或者挖掘家庭教育潜能上存在不足,缺乏规范和制度,更缺乏评价标准和后期维护。其二,“家长学校”活动课程没有新意。在调查中,68%的家长认为“家长学校”活动课程只是灌输知识,期待更实用的课程内容。纯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同时课程内容很多时候并不适合家庭教育的实际。其三,家校联系方式既单一又单向,不适应教育的要求。在家校沟通中,往往只是学校主动,家长沟通不积极。而家长除了重视学习成绩外,缺乏对孩子其他成长需求的关注。

因此,促进家校教育思想的统一,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精神,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努力提高教育实效性等成为学校发展与改革的迫切需求。以绿色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我校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一、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探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和学校就是两个教育者,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是家校共育较为早期的概念。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家校共育这个领域,我国专家一致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旨在办人民的好教育,其中就要求深入指导家庭教育。安徽省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总体方案》,全面把握《总体方案》的改革部署,切实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合肥市为了落实目标,以绿色指标评价为引导,全面客观地引领学校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从各方面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评价,把立德树人真正落在实处。有了政策的保障,学校在具体工作中也就有法可依、有的放矢。

家长既是“家长学校”活动服务的直接对象,又是参与“家长学校”活动的主体,所以针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需要调查非常有必要。课题组运用网络平台“问卷星”,对我校5、6年级共6个班级280位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56份,回收率91.4%。另外针对我校40名教师开展“问卷星”调查,问卷发放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直观感知我校的家庭教育从家长到教师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系统的指导。于是我们确定家校共育理念——“同心而思”,即整合家庭和学校教育目标,为同一份理想而思考;“同思而行”,确定共同理想后,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设计行动,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同为而建”,健全共育机制,助推家校共育持续发展。

家校如何才能建成有效的教育共同体,而不是空架子?这需要化虚为实,把一项项措施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让家庭和学校真正手拉手一起教育孩子。于是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家校共育模式——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

二、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建设

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是通过体验式活动课程的设置,创设情境或者活动让家长从课程旁听者转变为活动参与者,切身感知亲子相处的正确模式,以自身感悟为基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家校共育关系,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分为前期课程及评价设计、中期课程实践、后期课程总结和反馈,由多维度立体搭建而成。

(一)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组织建设

课题组共由11位成员组成,其中高级教师2名,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2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名,市教坛新星2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实验教师由中青年教师组成,家庭教育经验丰富,并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成员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多篇论文获奖或者发表。

课题组成员皆为本校的业务骨干,是一支中青年相结合、责任心很强的队伍,能够紧密团结合作,在研究中发挥集体优势,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二)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课程建设

前期调查结果表明:家长们最希望学习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其次是身体和安全知识,最后才是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家长们并不希望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输入,更希望有活动和体验的过程。据此课题组转变了以往制式课程内容,采用“菜单选定”的方式,在设计之初就让家长参与其中,这样选出的内容更能契合实际需要。根据主题式菜单安排,即家长自主选择,形成封闭小组,再通过体验活动课程,了解自己需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课程体验中感知,在家庭实践中运用。

经过前期问卷调研、教师通识培训、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一系列课程准备,持续三年不间断研究,我校终于建成体验式“家长学校”活动课程体系:以年级为单位,有相同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们组成共同学习小组,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体验式课程相较于传统课程,更具有实践意义。一般的“家长学校”仅仅是向家长们传授教育理论,这是单向教授,效果非常有限。我校的体验式“家长学校”活动课程体系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以生为本”“激趣教育”的原则,其包含家庭教育通识课程和亲子教育体验课程,这样的课程形式更适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操。

(三)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评价方式建设

没有评价的课程一定是单薄而低效的,合适的评价体系会让教育事半功倍。

(1)总结性评价。在具体课程结束后对家长们进行满意度调查,利用“问卷星”直接生成调查问卷,实时填写,有效而合理,客观上来说也是定性评价;涉及家庭隐私时,我们则会通过电话或者访谈的形式,最终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在整个课程中很关键。

(2)过程性评价。问题的解决一定是有过程变化的,而掌握了过程,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因此,在我校的“家长学校”活动课程中,我们向家长们发放家长手册,记录课程和家长的成长变化,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这一评价还分为教师授课群体的评价和学生家长群体的评价,让评价更全面、系统。

三、体验式家校共育模式实践意义

(一)建立家、校、生三级联动平台

体验式“家长学校”活动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家、校、生之间的沟通。例如,在“搀扶走一路”的课程内容中,家长和孩子在家长蒙上眼睛、孩子不能说话的条件下,一起走完1千米布满各种路障的路程。在分享环节,家长和孩子纷纷流下眼泪,都觉得彼此是对方的依靠。再如,在“激情60”的课程内容中,家长们通过激烈的翻牌和奔跑,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亲身经历的活动,让家长对学校和孩子的认知更深入,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家长彼此的交流更有利于形成团队的合力,并在班级中带动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彼此互动、达成共识、协同增益,从而让家长科学地教育子女。这样的课程远不是普通的通识课程能媲美的,它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二)丰富课程资源

首先,在具体的课时安排上,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适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课程,如亲子沟通课程、树立学习目标课程、人生价值观课程……通识课程、体验活动课程和家长课程三种课程齐头并进,同时跟随课程安排评价表,及时反馈。其次,结合家长和学生的问题反馈和前后评价,经过整合,教师掌握了一手的科研资料。最后,家长到校给学生讲课,其内容多元,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社会资源。

(三)“家长学校”活动课程模式多元化

例如,“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直面孩子的校内生活;班级、年级和校级家委会的设立和联动,不仅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组织管理中,更拉近了家庭和学校的距离;“家长志愿者”“家长课堂”等活动,让家长真正走进学校,为学生做榜样和示范;学校期末评选“和美志愿者”与“和美家长”,使家长所做的各种贡献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孩子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有利于家庭和谐。

在这一项项活动中,“家长学校”活动课程模式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呈现立体多元的形态,让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而且是重要参与者,推动教育合力最大化,让学生真正受益。

当然,我校“家长学校”活动课程体系还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家庭共育任重道远,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家长学校”等活动的教育研究之中,为孩子的成长打造最温馨的港湾。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共育体验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家长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和思考
家长学校要有名更要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