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支撑河南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路径探析
2023-12-15王娟姚丽苹张园
王娟 姚丽苹 张园
摘 要:推进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支撑河南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是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梳理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与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内涵、发展历程、逻辑关联,并结合河南科技大学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提出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支撑河南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路径建议,即深化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一流创新生态;支撑路径;策略建议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路径研究(编号:232400410334)
作者简介:王娟(1981— ),女,河南科技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政教育;姚丽苹(1985— ),女,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张园(1983— ),女,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整体谋划,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调了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及其支撑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一、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与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内涵
(一)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体系、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内容、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全面改革,旨在为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供有效支持。这一改革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推动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即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课程和教材改革,即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推进教材改革,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基础支撑;优化高校管理体制和机制,即从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着手优化高校管理;加强校企合作,即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的科研实力。
(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内涵
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并促进各种资源的协同作用,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内涵较为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优秀人才的聚集。打造创新生态必须具备优秀人才这一先决条件,这需要能够吸引高素质人聚集的环境,如高水平的教育、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二是出色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生态的建设需要提供有利于创新的科学技术环境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基础,包括高端科技研究机构、规范的创新政策和规章制度等。三是有效的创新支撑平台。建立一流的创新生态需要有效的创新支撑平台,如创新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等,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四是完善的产业链条和配套服务。建设一流创新生态,需要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例如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管理咨询等,推动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河南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与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逻辑关联
(一)河南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河南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纷纷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2000年至2010年,在“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契机下,河南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各高校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同时推进院系调整、管理改革等。2010年至2015年,随着全国高校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河南省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深化改革,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各高校也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不断优化结构调整,推进国际化办学等重点工作。2015年至2020年,为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河南高校加大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加强了人才引进、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2021年至今,随着“双一流”建设进入新的周期,河南省更加重视高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持续优化调整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全力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及争创,推动高校改革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
河南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历程表明,高校在适应时代需求、提高发展水平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为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河南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一直致力于创新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2年,河南省启动了“百万人才进河南”计划,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2015年,河南省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技术转移转化机制、增强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创新活力等重点工作。2018年,河南省推出了“双创”政策,鼓励创业和创新,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企业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完善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随后,河南省相继出台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等系列政策,形成了完备的政策体系,推动河南省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
河南省致力于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与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逻辑关联
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与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均表明,高校全面深化改革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首先,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已成为培养和输出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相应地,高校也只有在制度、機制、文化等多方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才能够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全面深化改革也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社会等力量的合作,多方共同打造创新生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输出。其次,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是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高校要通过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来推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就必须以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为引领,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制度、机制、文化等方面探索创新,打造更加包容、开放、灵活、富有创新性的学术和管理生态系统,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后,高校全面深化改革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完备的基础;另一方面,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也为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驱动力和环境保障。
三、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支撑河南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路径探析
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明确指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构建人才高地、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升创新载体发展水平、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省高校布局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器、人才孵化器。在这种政策大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发展路径,发挥支撑作用。课题组结合河南科技大学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探索,对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支撑河南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路径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高校可通过深化教学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河南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是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评估,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二是优化专业布局,增强专业设置快速响应需求的能力,构建高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增强人才结构性供给能力;三是应用先进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网络教学、移动教学、虚拟现实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四是改革实践环节,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河南科技大学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靶向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坚持面向产业需求,科学研判产业发展新趋势,制定《“十四五”本科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方案》,全面撤停调整低质专业、重塑升级传统专业、锻强提质优势专业、培育壮大新兴专业、谋划布局未来专业,建立智能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专业集群,形成了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持续发展的专业格局。
(二)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发展活力
高校可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服务产业发展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一是推进科研人员评价改革,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产出优秀成果。二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聚焦行业共性技术,加强产业技术研究,共同攻克重点科技难题,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培养一流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为一流创新成果的产出做好人才储备。四是促进对外科技交流,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拓宽科技合作渠道,提高科技创新影响力。
河南科技大学通过优化调整科研机构和学科专业布局,激发了创新发展活力,促进了学科内涵建设。学校以构建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为一体的多元开放创新生态为目标,优化调整校内具备独立运行条件的科研机构,新建产业学院、产业研究院、创新研究院等16个具有新兴产业科技引领作用的新型科研机构;以“双一流”学科创建为统领,组建机械工程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部、医学科学学部、农业科学学部、理学部六大学部,整合学科资源,汇聚学科优势,塑造学科高峰。
(三)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提升整体治理水平
高校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透明、公平、高效的治理体系,提升治整体理水平。一是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完善内部组织架构,优化职能配置,提升内部管理效能。二是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科实力,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和优化。三是推进依法治校,推动大学治理向更加合理、公正、透明、民主的方向发展。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
河南科技大学通过实施“大部制”改革,实现管理效能跃升。学校坚持精简高效、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重构管理部门组织框架,优化业务相近、职能交叉的部门,精简机关部门、教辅和直属单位的数量,科学界定学校管理部门职能及权责范围。通过“大部制”改革,学校建立起了权责清晰、简洁高效、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决策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机构向“大部门、大职能、大服务”转变,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提升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杨凯,杨世关,李惊涛.一流学科建设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1).
[2]冼曼.关于课堂互动教学的理论思考[J].未来英才,2016(3).
[3]黄俊彦,吕建秋.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现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3).
[4]王晓雨.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5]金光磊.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5).
[6]王嘉毅.发挥优势服务需求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3).
[7]郝身沛.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突破[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
[8]文华.经济管理类产学研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21(26).
[9]郭咏嘉.政产学研结合推进区域协同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7(1).
[10]韩春梅,张玉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学科的演进逻辑与建设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10).
责编: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