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设计

2023-12-15何平张学昌江美芬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生中心劳动教育教学设计

何平 张学昌 江美芬

摘 要:工程训练绪论课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突出课程蕴含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对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本研究针对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内容和模式机械化、教学方法和评价单一化等问题,分别从完善课程性质和目的、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教学方法和健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等四方面设计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的路径。通过对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设计完善创新,提升绪论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课程意识和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绪论课;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学生中心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规划课题“‘五育融合背景下工程训练课程劳动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23SCG226);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一批立项项目“机械产品测绘课程‘双师型教师培训”(编号:220603941162105);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立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研究”(编号:2023SB100)

作者简介:何平(1985— ),男,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教学创新设计;张学昌(1969— ),男,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与建模技术;江美芬(1980— ),女,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等学校要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实习实训,课程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意见》对劳动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同时为高校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推进专业课程劳动教育的根本遵循。

工程训练是在工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实践课课程,具有受众面广、实践性强、劳动教育元素丰富等特点,是实施专业课程劳动教育的良好载体和平台。工程训练绪论课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内容、课程学习方法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内容,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工程训练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绪论课作为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导航课,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效果既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兴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持续提升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训练绪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不仅要求学生整体掌握课程知识,还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工程素养,实现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合发展。本文结合劳动教育基本理念和内容,对工程训练绪论课的性质和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课程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劳动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结合《意见》中关于课程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要求,以及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体系现状,课题组总结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机械化

传统的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实习实训过程中各工种进行简单介绍,侧重讲解各种机床功能和原理以及实训中涉及的操作过程,极少涉及各工种及机床教学实践中蕴含的育人元素,缺乏对学生劳动素养和价值塑造的引导。工程训练课程性质和目的局限于课程本身蕴含的学生培养要求,缺乏对课程劳动教育内容的表达和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课程通常采用课堂讲授式教学,缺乏预习和总结环节,无法形成全过程教学模式,不利于劳动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体现。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单一化

工程训练绪论课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学生课堂参与和讨论环节,无法体现学生作为实践课程主体的地位,与“强化实践课程动手能力,让学生亲历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过程”的要求不符,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训练绪论课的教学效果评价存在“重结果轻过程”和“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缺乏多元化课程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科学评价,没有体现对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的导向作用。

二、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意见》指出,劳动教育应根据教育目标确定内容要求,提升课程学习过程中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培育。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设计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理解,以及对课程考核评价的清晰认识,明确工程意识和劳动素养的培育要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明确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和目的是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定的。明确课程性质和目的不仅能使教师吃透“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的基本要求,也能帮助学生厘清“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基本问题。工程训练绪论课在课前就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课程性质和目的,如什么是工程訓练,为什么要开设工程训练这门课程,工程训练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关系,等等。工程训练绪论课在课堂教学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为开端,明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体会中国式现代教育理念与课程学习的意义,从而引出工程训练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所蕴含的知识内容和育人元素。通过视频或文字的形式,讲述高年级学生对工程训练课程的理解,使新接触课程的学生对课程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工程训练课程学习,使学生体验劳动文化、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劳动技能和提高劳动素养,发挥工程训练课程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实现劳动育人隐性教育和知识技能显性教育齐头并进。

(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训练绪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工程基础知识及相关标准,介绍常规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掌握工程训练安全教育要点等。工程基础知识主要指机械结构认识、制造技术认识和工程材料认识等内容,此部分内容多而雜,要求教师有效筛选与课程相关内容并绘制成思维导图,以辅助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掌握,使学生形成基础的工程能力和劳动技能水平,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通过重点讲解机械制图标准和零件加工制造标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课程知识,使课程内容更贴合实际生产劳动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和规范行为,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常规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对各个工种涉及的机床和加工过程介绍,这部分内容能够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实践操作部分产生总体认识。通过介绍机床发展史,既让学生了解机床产业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也激发学生钻研创新和科技报国的意识。通过选取关联度高的典型加工案例和具有代表性的大国工匠故事,让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的深刻内涵,养成劳动意识和学习劳动精神,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工程训练安全教育主要使学生掌握安全操作内容、养成安全操作规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曾发生过的严重安全事故,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使学生形成劳动安全意识。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将企业6S管理理念融入工程训练教学过程,将着装规范和环境卫生纳入标准化管理,让学生在规范化劳动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意见》指出,劳动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意见》强调了劳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劳动过程和学习劳动效果的重要性,这与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契合。工程训练绪论课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多个环节的学习任务,以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真正融入课程学习过程,体验课堂实践,体会学习劳动过程。在介绍工程基础知识和制造技术教学环节时,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示范和案例讲解等形式,呈现知识框架结构,引导学生领悟大国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在安全教育和检验过程性学习效果的环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式讨论法等形式,呈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在工程训练绪论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Slido教学辅助工具实现课堂教学问卷和提问实时响应,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例如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认为以下哪些方面与工程训练课程相关?提问融入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等内容,能综合考查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绪论课教学中课后总结主要采用问卷星的形式,通过设置有代表性的题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课程实践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健全课程教学评价

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课程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效果评价,融入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考核内容,课程考核使用评价量表等评价方式方法,明确学生课程学习要求和考核方式,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体现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模式。现实情况是,学生在工程训练课程学习中更多关注课程成绩和产品加工质量,缺乏对课程蕴含的劳动教育隐性内容的认识。在绪论课教学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课程评价模式,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评价体系,也落实了《意见》对劳动教育提出的规范化要求。传统的工程训练课程评价主要以实践学习过程、安全规范操作、实习报告和工件加工质量等为依据,侧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劳动教育评价以提升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为目的,侧重考查学生技能水平、思想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将工程训练评价和劳动教育评价相结合,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高质量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工程训练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动态管理课程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能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设计中的学生评价部分,注重对学生参与整个课程实践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考核,确立“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四个层次的评价指向,以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形成持续反馈,促进课程教学质效提升。

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设计,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突出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蕴含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课程学习规范,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工程训练绪论课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劳动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的高度关联性,通过多形式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全过程。在完善课程性质和目的方面,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程的重要性及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在创新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明确绪论课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元素的契合点,提炼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吸收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学生劳动育人意识。在强化课程教学方法方面,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并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工具拓展教学形式,使学生体验课堂学习过程,体会课堂内容与劳动育人相融合的学习氛围。在健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考核内容,提前将整个课程评价细则讲解给学生,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课程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和劳动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刘向兵,柳友荣,周光礼,等.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21(4).

[3]何平,张学昌,李贤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训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5).

[4]朱华炳,沈鹏,李小蕴.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5).

[5]王其兵,陈劲松,金孝红,等.高校劳动教育融入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解析:以数控车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2(33).

[6]刘春城,刘杨,袁恒光.工程训练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分析及解决措施[J].高教学刊,2021(28).

[7]刘玉方,徐彦泽.加强实习实训劳动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9(4).

[8]汤亮,龚发云,袁慧铮,等.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1(20).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学生中心劳动教育教学设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