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2023-12-14胡雨林

南北桥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3.23.051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高等教育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实施该模式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同时,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然而,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师资力量不足限制了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许多学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难以提供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学资源;一些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方面存在欠缺,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高等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要求高校教师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产学研结合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教师队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针对实际应用需求而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现实工作环境并解决实际问题[1]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育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实习或实训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获得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更加关注产出和成果导向,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技能和能力的应用和实际效果。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还需具备创新意识和跨学科能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关键。

2.1 教师队伍的结构

在现行教师队伍中,教师数量和比例分布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多数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注重学历和学科背景的多样性,确保教师团队的学科覆盖面广,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此外,教师职称和职级结构也比较完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然而,一些高校在教师队伍流动性和稳定性方面仍存在问题。由于外界原因,教师的流动性较高,这可能会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影响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的连续性。

2.2 教师素质和能力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高校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学历和学术背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难以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和发展不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备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

2.3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教师队伍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技术变革。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然而,目前一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教师在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面临时间压力和资源限制,难以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此外,传统的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也可能阻碍教师队伍的创新和发展。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支持教师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升教育质量。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3.1 优化教师选拔机制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优化教师选拔机制是确保高校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公正、公平的选拔程序,可以选拔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可以设计科学的选拔程序,从简历筛选到面试和能力测试,以全面评估教师的学术背景、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简历筛选可以用于初步筛选具备基本条件和学术素养的候选人;面试环节可以通过教学演示和个人面谈等形式,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力测试可以用于衡量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环节的综合评估,可以筛选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同时,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教师具备实践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因此,在教师选拔过程中,应注重考察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能力以及其对行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2.1 企业教师队伍建设

企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将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企业专业人士引入高校教学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这些企业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此外,高校应为企业教師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例如,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让企业教师了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此外,高校还可以鼓励企业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素养[2]

3.2.2 校内教师队伍建设

校内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内部培养和提升教师的重要手段。首先,高校可以强化教师培训机制。制订定期的教师培训计划,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并增强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其次,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项目,建立科研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教学提供更加前沿和实用的知识和经验。此外,高校还应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通过组织教师交流活动、教学观摩和经验分享等方式,使各教师互相借鉴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和进步。而教师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师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最后,高校还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提供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和教学工具、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实验和实践机会以及提供支持教学创新的政策和资源。通过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支持,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教学热情,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3 提供教育培训

首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需要重视提供教师教育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帮助教师适应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高校可以开展教师教育培训课程,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应用、评估与反馈、课程设计等。培训课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研讨会、讲座、工作坊、在线学习等。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可以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其次,高校可以组织教师教学交流和分享活动,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会、教学团队等,让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互相借鉴和学习。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最后,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项目。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模式。同时,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和支持,鼓励他们开展研究和创新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4 完善制度建设

3.4.1 企业教师制度建设

针对企业教师,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以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和职业发展。首先,高校可以制定企业教师招聘和评聘制度。招聘制度应明确企业教师的资格条件和招聘程序,确保招聘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企业专业人士。评聘制度则应设立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企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其次,高校可以制定企业教师的教学要求和职责。明确企业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及他们在课程设计、教学评估和学生指导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最后,高校可以为企业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和晋升机制。建立职称评定体系,将其教学能力、教学成果和教学贡献等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指标。

3.4.2 校内教师制度建设

对于校内教师,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师制度,以支持他们的教学工作和职业发展。首先,高校可以建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该制度应明确评聘标准和程序,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明确的路径和指导。评聘制度应综合考量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成果、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术影响力等因素,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评价教师的绩效和贡献。其次,高校可以制定教师教学负荷和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规定。明确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时间要求,合理分配教学任务,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高校可以建立教师教学成果和教学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对其教学成果进行评价。通过教学成果的考核和奖励,激励教师在教学领域持续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最后,高校还可以建立教师发展计划和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和培训资源,鼓励他们参加教学培训、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定期的教师发展评估和个人发展规划,帮助教师明确职业目标和發展方向,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5 建立师德师风评价机制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首先,高校可以建立师德师风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师生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指标。通过制定具体的行为准则和评估标准,明确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其次,高校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师德师风评价,如学生评价、同行评议、教师自评、上级评估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师的师德表现和师风风貌。学生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形式进行,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同行评议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互评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自评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师德师风进行反思和评价,有助于自我提升和成长;上级评估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管理层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估和监督,对师德表现较差的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3]。另外,高校可以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师德师风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相结合。优秀的师德师风表现可以作为晋升、评优或奖励的重要依据,激励教师持之以恒地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对于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培训和约束,帮助其改进和提升。最后,高校应定期对师德师风评价机制进行评估和改进。通过评估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积极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教师队伍的需求和期望,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4 结语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和支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需求和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及时调整和制定具体的策略和措施,通过优化教师选拔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教师教育培训、完善教师制度建设及建立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助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学剑.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探讨[J]. 爱人,2023(5):106-108.

[2]白金玲.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 中国市场,2016(48):184-185.

[3]周菁.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教育探索,2011(9):109-110.

[作者简介]胡雨林,女,湖南长沙人,泰国格乐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