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2016-10-20杨永奇

职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培养模式

杨永奇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人才的需求也成爆发式增长。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控制专业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设备维护、工程检修、系统改造等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专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越来越制约该专业的发展。本着“培养合格的地特铁机电设备专业服务人才”的专业宗旨,本文从专业发展的现状到人才培养模式,再到实训体系的建设,就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的发展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机电控制 专业建设 培养模式 实训体系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首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个职业院校均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内含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三个专业方向。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包括机电设备维修、通讯与信号维修和供电维修三个专业方向,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设备维护、工程检修、系统改造等工作所需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提供者。

二、该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控制专业成立虽然已经有5年的历史,但是受到专业认知水平的差距、专业发展较快等现状的制约,这个专业仍不太成熟。通过对轨道系机电控制专业全面、实事求是的分析,该专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专业建设的目标不太清晰

原来轨道专业只包含运营、车辆和机电三个专业方向。机电专业涵盖电气、信号、供电、自动化等几个领域。专业包含的内容过多,而学生接受能力和在校上课时间有限,造成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较为含糊,没有形成清晰的专业建设目标。

2.专业知识面较窄,专业课程特点不太鲜明

机电控制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专业基础课与核心专业课开设不够合理。控制专业常规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开设较少,而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没有形成体系,课程数量多、重复内容较多、课程知识体系较差。

3.实际技能较差,实训环节太少

实训课程体系不够全面。除钳工和电工两个实训项目外,没有更多的机电实训项目,没有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4.学生专业或者岗位技能要求不够具体

目前,机电控制专业毕业生除一部分要求考取低压运行电工证外,还没有其他的岗位资格证书,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三、关于专业建设的目标

专业建设的目标决定专业培养人才的层次和质量,是专业建设的大纲。为了实现“培养合格的地特铁机电设备专业服务人才”的重要职责,建议明确机电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关于机电控制专业的建设目标,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我们培养的必须是复合型人才。现在,学生的专业课涉及计算机控制、检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很少。试想,一个轨道控制专业的学生不懂计算机控制和网络,不懂检测控制方面的知识,他将来到工作岗位上工作肯定是非常被动的。因此,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必然向集信号、通信、计算机网络于一体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转化。

为了实现此目的,要加大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增加一必备的专业课教学。

其次,虽然学校是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培养人才,但是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一定将来都在轨道行业就业。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岗位技能,使得学生既满足轨道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社会其他岗位的需要。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空间。

最后,必须加强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

四、关于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议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设计。将现有的课程体系修改为以下几个类型:

1.公共基础课程

主要是语数外、德育、体育等课程。

2.公共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是轨道专业所必备的行业基础知识,如轨道概论、车辆设备、站台设备、运营组织等知识。

3.专业基础课程

如涉及计算机基础、电子技术、电工基础、网络技术、机械基础等课程。

4.核心专业课程

如车站机电设备、车辆机电设备、供配电设备、涉及地铁环境控制(通风,空调,消防),地铁ATC(ATP、ATO、ATS)自动控制系统、自动保护ATP系统、ATS自动监控系统、ATO自动驾驶系统控制等系统的使用维修知识。

5.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重点开发核心专业课程

开发的原则是说明书式的开发,结合轨道系统实际的应用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原理、功能、正常维护保养、故障分析处理几个环节。另外,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实训课程的培训,做到理论与实际同步进行,如此一来效果最好。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院与企业合作

多渠道与包括地铁公司在内的社会单位建立稳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实习工作。通过加强合作,既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又可以实现学生的工学交替,通过灵活的教学组织,安排学生在校内外集中实践及在企业顶岗实习。更多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

按照企业实际岗位的设置情况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和整合,深入到地铁、轻轨等企业进行岗位调研,形成轨道交通相关岗位的岗位能力体系表,将专业岗位标准细化到具体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制定与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符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3.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将职业技能认证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将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使课程内容覆盖职业技能认证内容,在综合实训期间进行“双证书”强化训练,至少取得一项本专业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学院与相关职业培训、职业鉴定单位合作对职业证书进行二次开发。

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轨道系各专业的教师非常缺乏,在职教师因为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又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这些情况与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因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大力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现有教师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教师实际专业知识的积累。建立比较合理的教师层次,如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加快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其次,加快专职教师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的培养。

最后,加快引进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专兼职教师,丰富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

七、关于本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几个能力的培养与鉴定

根据城轨交通类专业群的职业核心能力,深化产学合作,建立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职业素质与能力模块,将专业群基本能力渗透到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专业群核心能力渗透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分散式顶岗实习过程中;专业群各方向能力渗透到企业定岗实习、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训、企业订单培养、就业实习过程中,构建模块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专业定位符合企业要求

发挥专业顾问委员会的作用,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及技术发展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2.教学内容反映企业实际

将铁路、地铁等行业设备的技术、生产、管理、维护、服务等行业标准和维护标准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生产性、实践性,并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保持教学内容的适时度和先进性。

3.学习方式突出工学结合

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同时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施灵活的教学组织,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

4.教学活动体现企业精神

把企业的生产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大背景,紧密加强与北京地铁等行业、企业合作,构建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工作环境,在具有浓厚企业气息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职业道德教育氛围。

八、关于实训体系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控制专业是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的能力必须通过实际的动手练习和反复的操作才能具备。因此,本专业的实训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实训内容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几种形式。短期实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如简单的电子设备的制作,较大的调研作业等可以经常性地进行。这样可以使得教学环节更加生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否借学校加大轨道系建设的机会,增加轨道系实训和实习系统建设,参考其他学校,学院可以逐步建立如下实训基地。

低压电器与控制实训室、机械调修与电机实训室、制冷空调实训室、交流传动城轨地铁实训室、城轨车辆电气装配实训室、PLC与自动控制实训室、网络与多媒体实训室。

九、关于轨道机电控制专业的专家委员会建设

轨道机电控制专业是技术发展快、处于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前沿的专业。因此,除了加强学校内部的专业建设以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成立以地铁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轨道机电专业顾问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学院的相关人员,重点是聘请轨道企业的相关专家,就教学内容、学生素质、就业分配等经常性的商讨,为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十、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控制专业是朝气蓬勃的新兴专业,专业发展还需要高等院校、地铁企业通力合作,不断加强研讨,逐步完善专业的定位和教学、实训内容。随着专业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相信这个专业一定会为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持,输送更多的合格的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际动手技能的职业专门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培养模式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