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12-11宁彬程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教学过程脱离实际、“课赛”“课证”融合相背离等问题,论述实施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以岗课融通革新点,构建“本位螺旋”课程体系;以课证融合,实现1+X证书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对接;以课赛融合,制订“三阶梯”竞赛辅导方案,促进中职汽修专业人才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汽修专业 “岗课赛证”融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9-0106-04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职教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岗课赛证”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就中职汽修专业而言,“岗”为岗位需求,反映汽修行业人才录用标准;“课”为课程体系,通过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赛”为职业技能大赛,是衡量学生掌握汽修专业技能情况的有效方法;“证”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检验学生技能水平是否达标的重要途径(如图1所示)。“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将汽修技能竞赛与汽修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指引中职学校通过合理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将这一模式与新时代职业技能教学育人需求相契合,为培养中职汽修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新方向,有利于达成“以课为本、以岗定标、以赛强技”的育人目标。
为适应汽車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抓手,结合当前部分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将“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汽修专业,依据现有课程体系与市场行业需求,努力培养集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效推进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的过载与实践教学的缺失
汽车维修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工种,要求操作人员懂得机械、电路及各种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当前,部分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过于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未能及时更新教学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导致企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没有教,课堂教的知识用不到,学生学习目标模糊,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以致用等,甚至部分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需要通过企业二次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
(二)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教学的相对滞后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得知,随着汽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代汽修企业急需大量掌握专业维修技能、电脑操作以及商务沟通技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种高质量的人才需求需要中职学校在原有汽修专业课程模块中,增加燃油车电路集成知识、整合电路知识以及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体系等。如果课堂教学知识过时、教学方法固化、教学过程脱离工作实际,学校很难实现“毕业即就业”的育人愿景。另外,虽然部分企业参与制订中职汽修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岗位管理,但一般都是中职学校的“独角戏”,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导致教学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三)对“课赛”“课证”融合理解步入误区
由于各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尚未形成统一的课赛融合体系,一些学校为了取得高含金量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名次,常常将优质师资与先进硬件资源集中在一起,对少部分学生进行强化教学,这就违背了技能大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初衷。此外,部分中职学校错误解读“课赛”“课证”融合的含义,将技能大赛内容与X证书考核内容取代日常课程教学内容,片面地认为“课赛”“课证”融合就是比(考)什么就教什么,片面追求学生各类证书的通过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岗课融合:构建“本位螺旋”课程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判断,将原本“谋业”的职业教育功能转向“人本”定位,注重职业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在“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学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最终为企业服务,因此应明确企业工作岗位对不同层次专业技能人才的切实要求,以此制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作为“岗课赛证”的核心,需要教师根据工作岗位职责提炼相关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将其分解转化为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多个模块任务,以便于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螺旋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奠定基础。
我校汽修专业在岗课融合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因材施教,构建由浅入深的“本位螺旋”课程体系,即按照汽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设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汽修典型职业岗位及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等。我校打破课程单元壁垒,借助教学项目对各单元知识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通过实训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汽修专业中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我校在校企合作中对接该课程的典型工作岗位,通过课程重构将原有单元课程分解成多个教学项目模块(如表1所示),不同岗位需求对应不同的教学项目模块,如岗位1—模块1,且每个模块以N个教学实践内容为支撑,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训技术操作—岗位实习的教学流程中,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此外,我校教师与企业教师遵循能力本位设计与能力递进原则,共同参与指导,按照教学项目模块的难易程度设定相应学分,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项目中学有所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该课程体系所用的教学案例均来自企业真实的维修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薄弱点自行组建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对专项学习模块进行灵活组合学习,实现学生本位培养。
(二)课证融合:1+X证书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对接
《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版)》是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水平评价等活动的科学、规范的依据,客观反映现阶段汽修职业技术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要求;其结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的影响,将汽修职业的七个工种分为五个等级、四个方面,并对职业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中职学校实施汽修专业课证融合应依据《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版)》,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编写校本教学读本,使之与1+X证书考核内容相匹配。如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该课程是1+X证书制度汽车专业领域“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汽车电子(初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发动机配气相位检测、活塞及活塞环选配等相关知识内容。为此,我校一方面组织汽修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技术骨干对该证书的考核内容进行分解,明确哪些内容包含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中,哪些内容不属于课程标准的考核点,并据此编写校本读本;另一方面,我校教师在编写校本读本时合理删减已经过时的知识点,适当增加1+X证书考核中包含的新知识点和新技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除了编写校本读本,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汽修专业课证融合可视化示范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我校利用希沃智慧黑板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汽车发动机内部结构及关键配件的三维动画,直观呈现该部分较为抽象化的概念与层次结构,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零件的拆装过程。同时,我校还利用希沃智慧黑板的互动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在线测评和互动答疑,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为了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教师在汽修专业课证融合过程中还应搭建线上线下多元化混合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例如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笔者采用三阶梯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前,学生在“学习强国”學习平台观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活塞连杆组的更换步骤,通过查阅《车辆维修手册》等资料,整理活塞常见的故障及原因。课中,教师先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再利用希沃智慧黑板讲解发动机内部结构及关键配件的工作原理,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活塞连杆组拆安装练习,待各组成员操作熟练后,每组需拍摄完整的活塞连杆组拆安装练习视频,由师生进行多元点评。课后,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课理论知识、操作流程等进行回顾,并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完成相关作业,其中学优生围绕考证要求完成相应拓展任务,潜力生则以完成课后作业为主。
此外,由于1+X证书制度尚处于试行阶段,未形成完善的长效育人机制,汽修专业课证融合还应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和反馈机制,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我校为每名汽修专业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记录其在1+X证书考核内容和日常教学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并通过纵向与横向数据对比了解往届学生与本次试点学生的差异和变化,总结1+X证书制度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影响。另外,我校还定期向社会、企业、家长等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课证融合的育人方案。
(三)课赛融合:制订“三阶梯”竞赛辅导方案
为了营造促进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建设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相关部门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形成“综合+行业”“国赛+地方赛”的多样赛事格局,对在自治区级、国家级、国际大赛中获得金、银、铜、优胜奖牌的选手(含教师)及教练团队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励,如对被评选为“八桂首席技师”的技术型人才给予2万元奖励,由此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广西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
由于各级技能大赛不仅考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实践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查,为此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以赛代考—人才选拔—组队训练”的“三阶梯”竞赛辅导方案(如下图2所示),并通过课赛融合的方式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目标。第一阶梯:以赛代考。该阶梯要求各学科教师对每名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及整体考核成绩了如指掌,因材施教,采用“以赛代考”的评价方式,将技能大赛考核项目转化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借助教学项目模块提升学生对考点的关注度,并在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个人竞赛、团队竞赛、单项技能及综合竞赛等,方便校企教师从不同层面检验学生的汽修技能掌握情况。此外,教师还为每名学生建立专业技能档案,针对学生每学期的参赛情况进行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明确学生本学期的进步之处与待改进之处,强化教学评价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例如,我校在2019年“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开展了更换机油与机油滤清器技能竞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与调试技能比赛、新能源汽车维护技能竞赛等,比赛内容与广西中职职业技能大赛要求、1+X证书考核标准相对接,充分体现了岗、赛、证融通的育人价值。
第二阶梯:人才选拔。该阶梯主要针对自治区级、国家级竞赛开始前进行优秀选手的筛选和培养。我校通常以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的方式进行首次选拔,要求所有报名学生职业形象良好,不得文身、佩戴耳饰等;第二轮选拔,主要借助理论知识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与耐心,择优录取;第三轮选拔,以面试形式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与随机应变能力,并对学生的职业形象、动作灵活性、思维灵活性等进行综合考查。我校将汽修专业中通过了层层筛选的学生组成参赛团队,指导教师则参考往年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汽车维修比赛项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技术训练方案。
第三阶梯:组队训练。该阶梯主要针对参赛团队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和提升。在训练过程中,每名学生都会在训练初期自行拟定训练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教与学磨合,指导教师根据选手的优势与劣势重新调整训练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且每场模拟考试邀请专业教师扮演裁判或专家,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提升学生的训练效率,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类比赛。值得注意的是,我校虽然在日常竞赛训练中对参赛学生进行相关心理疏导与受挫训练,但仍有学生在比赛中出现手忙脚乱、操作不当等情况。对此,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参赛期间的心得体会,要求学生每次按照“7S”现场管理法进行训练,学会以平常心从容地应对每一次专业竞赛。
“三阶梯”竞赛辅导方案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展现了我校汽修专业的魅力和学生技能人才风采,而且体现了我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总之,随着新型汽车不断推陈出新,复合型汽修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职汽修专业可采用“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岗位需求、技能比赛项目、1+X证书考核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当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等探究式学习,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力求以技能大赛、等级证书考核推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革新,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竞赛项目奖项,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媚.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建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3(1).
[2]黎永键,陈述官.高职汽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7).
[3]胡宗梅.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精致育人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2(24).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GXZZJG2021A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宁彬程(1993— ),广西陆川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改革。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