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药物制剂基础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以口服制剂项目为例

2023-12-04宋师花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胶囊剂药物制剂制剂

宋师花

(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药物制剂基础是药剂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具有处方分析、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成为技术熟练、理论扎实、素质优良的药剂专业技能型人才。该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面广,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口服制剂因用药安全、简便、易为患者接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国家抗疫有效方剂“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三药”指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除血必净注射液外,其他药物均为口服制剂。本文以口服制剂为例,探索信息技术在药物制剂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教学整体设计

1.1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重构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内容

根据国家中职药剂专业教学标准、药剂岗位职业标准、1+X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行业调研结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药物制剂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入岗课赛证,重构模块化课程内容,采取项目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将工作任务转化为18 个教学项目47 个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药品生产能力,引导学生重视药品质量,合理使用药物,提升药物服务水平,维护患者健康。本部分内容共4 个项目,分别为汤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颗粒剂、胶囊剂,在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重构的药物制剂基础课程结构见图1。

图1 重构的药物制剂基础课程结构Figure 1 The reconstructed basic course structure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1.2 基于调查数据,精准分析学情

1.2.1 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以及本课程模块一“认识药物制剂”的学习,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有一定把握,但知识迁移能力欠缺。

1.2.2 认知和实践能力92%的学生偏动手型,更喜欢实操演练、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喜欢实训性强的动手环节,对虚拟仿真软件接受度高,但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

1.2.3 学习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药物制剂基础课程感兴趣,能欣然接受新技术,喜欢信息化教学模式。此外,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

1.3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岗位需求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对接课程目标,制定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难点。

1.3.1 知识目标 掌握浸出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的概念、特点,熟悉浸出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的分类,说出浸出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的剂型用药指导。

1.3.2 能力目标 能够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完成浸出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的制备,能够完成浸出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的质量检查,具有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浸出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的能力。

1.3.3 素质目标 树立药品质量第一意识以及药品服务、环境保护、生产安全意识,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1.3.4 教学重难点 浸出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检查方法与用药指导是重点;中药特殊煎方法,提取、浓缩、干燥方法以及颗粒剂、胶囊剂的制备设备使用方法是难点。

1.4 基于岗位需求,创新教学策略

采用“三阶段七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通过课前探学、课中内化、课后拓展3 个阶段,课前知内容,课中创情景、引任务、示操作、练技能、多维评,课后强素质7 个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具体教学策略见图2。

图2 药物制剂基础课程教学策略Figure 2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basic course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1)教学理念: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需求,内化知识应用,实施思政教育,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劳动习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教学组织:教师根据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把课堂转化为工作一线,以动手实训为主,组织课堂教学。

(3)教学方法:利用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虚拟仿真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室、模拟GMP 车间、模拟化验室、模拟药房,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模拟演示、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大化[1]。

(4)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线上+ 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自制系列微实训视频、GMP 虚拟仿真系统、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希沃白板5 手机传屏及投屏、智慧职教MOOC、班级优化大师等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实施信息化教学[2]。

1.5 基于课程思政,培育工匠精神,做优质药品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药剂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以“培育工匠精神,做优质药品”为主题,将“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贯穿全课程。通过课前“导与思”、课中“练与悟”和课后“思与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课程思政育人策略见图3。

图3 课程思政育人策略Figure 3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1.6 基于岗位需求,突出正向激励性多元教学评价

借助教学平台,教师、药企导师及学生均参与教学评价。从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全方位强化过程评价,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分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增值项目,实施增值评价。以正向激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向激励性多元教学评价方式见图4。

图4 正向激励性多元教学评价方式Figure 4 Multiple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of positive incentive

2 教学实施过程

2.1 实施“三阶段七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岗位能力

采用“三阶段七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见图5),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有效互动教学理念。突出劳动教育,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达成教学目标。

图5 “三阶段七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Figure 5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ree stages and seven sections"

(1)课前探学:课前学生通过教学平台接收导学单,按照要求查看微课、微视频和知识链接,完成预习和课前测试。

(2)课中内化:教师按照创情景、引任务、示操作、练技能、多维评5 环节,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展示、提出问题等创设真实工作情境,引出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进行理论学习;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按小组进行技能训练;采用多元综合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具备探索和创新精神。

(3)课后拓展:学生完成课后任务,如通过参观药企长见识、中药普查践真知、志愿服务献爱心、技能大赛强本领,增强综合素质。

2.2 融入思政元素,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做优质药品

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培育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

课程思政的融入采用“三三四”思政模式。(1)课前“导与思”分为3 步:一是发放学习任务单,二是导入药物制剂思政故事,三是将课程思政主题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2)课中“练与悟”分为3 步:一是教师答疑解惑;二是学生小组讨论、抢答、虚拟仿真演练、成果展示;三是讲解典型案例渗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法治意识。(3)课后“思与行”分为4 步:一是带领学生深入医药企业拓展训练;二是动态跟踪观察,分析学生总体学习效果;三是反思改进,优化教学模式;四是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实现价值目标。

例如在设计汤剂制备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抗疫良药清肺排毒汤进行作品设计,体现家国情怀,使课堂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综合课堂。在实践环节,企业导师走入课堂,学生走进企业,导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引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的认同感。在课后实践环节开展劳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技能大赛,提升岗位核心能力。

2.3 开展信息化教学,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以及微课、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例如在挤压制粒法制备颗粒实训中,摇摆式颗粒机操作较难,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先通过GMP 虚拟仿真系统学习设备的使用,再进行操作,突破难点,增强实训效果。

2.4 突出正向激励性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采用正向激励为主的多元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增值性评价。过程评价包含学习态度、学生参与度、课前导学测试、课中探学测试、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拓学、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等;结果评价包括期末测试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增值性评价引入学生个性化能力、综合素养评价,包括素质增值和成绩增值。如在粒度检查实训中,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考试模块进行线上评价,组织随堂测试,个性化评价效果凸显。

3 学生学习效果

3.1 知识目标有效达成

组织课程测验,结果显示学生课后测试成绩均高于90 分(见表1),学习成效显著达成。

表1 课后学生测试成绩Table 1 Students' after-class test scores

3.2 岗位技能熟练掌握

采取“三阶段七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浸出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的制备,熟练掌握岗位技能。

3.3 思政教育启智润心

3.3.1 真人真事引入课堂,培养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融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等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3.3.2 制剂生产技能育人,培养工匠精神 在典型制剂的生产、质检过程中,通过讲解“养生国宝”龟龄集胶囊的生产工艺、教师操作展示等,慢慢渗透工匠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培养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3.3.3 典型案例引入课堂,培养职业道德 通过正面案例如北京同仁堂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和反面案例如“毒胶囊”事件,让学生意识到质量合格的药品可治病救人、假劣药可危及患者生命,做到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始终秉持药品质量至上原则。

3.3.4 抗疫视频融入课堂,树立文化自信 组织学生观看《中华医药抗击疫情》等视频,理解“三药三方”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

4 反思与改进措施

4.1 特色与创新

4.1.1 “三药三方”服务抗疫,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药“三药三方”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中药“三药三方”为例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4.1.2 构建“三阶段七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构建“三阶段七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4.1.3 融入行业标准、教学标准、1+X 证书标准,重构教学内容企业专家参与,将1+X 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行业标准融入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对接、课程学习与行业实践的对接。

4.1.4 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 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智慧高效的课堂;通过GMP 虚拟仿真系统实训、自制微课视频等,突破重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4.2 不足与改进

4.2.1 精准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时动态数据捕捉和多元评价为精准指导提供了技术支撑,但仍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下一步拟深入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精准指导、个性化服务全覆盖。

4.2.2 科研指导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我校在教学能力提升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药剂专业团队在2022 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但科研成果推广能力薄弱。下一步将以科研带动教学活动优化、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5 结语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专业教师、制药企业和软件开发公司的多方合作,多媒体资源需要及时更新维护,课程也需共研共商。教学团队与学生要多参加各级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区域人力资源需求的药剂专业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胶囊剂药物制剂制剂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胶囊药是否可以去掉胶囊吃?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胶囊剂的制备》教学设计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关于进一步落实药用明胶胶囊和胶囊剂药品批批检要求的通知
中职药物制剂专业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