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护理伦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3-12-04李学博李淑杏唐启群李朝征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参与度伦理学伦理

李学博,宋 琼,李淑杏,唐启群,李朝征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都将医德与伦理教育摆在医学人才培养教育的首位。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内容充满了“仁心、仁术、仁爱”的职业情感。我们结合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目标和特点,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政主线,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并辅助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19 级208 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9 名,女生169 名;平均年龄(20.38±1.047)岁。所有学生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 护理伦理学教学中,以南丁格尔精神为内涵,以“患者为中心”为思政主线,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指导[1],结合课程内容,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见表1)。

表1 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部分)Table 1 Nursing ethics cours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 library(partial)

1.2.2 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课程以德育为先,通过守好理论阵地、构建云端思政学习平台、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打造高尚学风及实践感悟,多途径开展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见表2、图1)。

图1 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多路径实施框架Figure 1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multi-path in nursing ethics course

1.2.3 评价方法(1)课程参与度:采用潘丽佳修订的学生参与度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行为、情感和认知3 个维度,1~5 分代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学习者参与度越高[2]。(2)课程满意度:选取郭丽君等设计的课程满意度量表中的8个条目来评测[3],1~5 分代表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示学习者满意度越高。共发放问卷208 份,回收208 份,回收率为100%。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参与度和满意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和方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

2 结果

2.1 学生课程参与度

学生累计章节学习人次为53 958 人次,累计制作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相关微视频83 个,制作抗疫主题宣传海报96 份。教学前后发放学生参与度量表,全部收回且有效。与教学前比较,教学后学生在行为、情感两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教学前后学生参与度量表得分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Scal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eaching(±s)

表3 教学前后学生参与度量表得分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Scal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eaching(±s)

n 情感认知教学前教学后208 208 t P行为24.03±3.11 25.54±3.45- 4.692 0.001 16.10±2.22 17.12±2.42- 4.476 0.004 19.44±2.82 21.07±3.03- 5.671 0.088总分59.57±7.31 63.73±8.32- 5.413 0.001

2.2 学生课程满意度和获益

结课后两周内对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发现学生对师生关系满意度最高,达93%;其次为课程授课氛围和授课方式满意度,均为91%;课程总体满意度为90%,成绩满意度为84%;86%的学生对课程中培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比较满意,84%的对课程拓展知识满意;94%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有助于提升职业认同感、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素养,93%的认为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94%的认为有助于实现未来职业梦想;89%的开始通过改变日常行为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在问及“这门课程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时,学生回答的主题为 “学习新知”“提升体力”“培养护理职业精神”“提高兴趣”“热爱职业”“促进职业发展”;在问及“课程中你收获了什么”时,学生回答的主题为“伦理知识”“价值观”“伦理决策技能”。

2.3 课程目标达成度

通过学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成绩来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4],最终课程知识、能力、素质、思政目标达成度依次是0.846、0.796、0.890、0.761(总值为1.000),均超出预期值(0.700)。

2.4 校内同行评价

学校督导专家随机听课后,给予了全程课程思政育人较高评价。课程设计的传染病患者护理道德和老年患者护理道德思政案例分别获校级思政案例设计二、三等奖,老年患者护理道德思政案例同时获校级科研反哺案例三等奖。目前,课程微课视频纳入校级“万个小视频”建设项目,本课程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团队获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资助项目,发挥了示范辐射效应。

3 讨论

3.1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促进了课程目标的达成

学生护理伦理学课程知识、能力、素质、思政目标达成度均超过了预期,课程思政案例多形式多路径融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课程微视频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共情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构思抗疫宣传海报活动中深化了对医务人员奉献精神的理解,在各项活动中提升了协作互助能力,形成了“仁爱仁心”的职业情怀[5]。由于本课程实践学时少,学生学习的护理伦理学知识无法应用于临床,今后应多开展情景模拟,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伦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课程思政目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达成。

3.2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教师借助学习通辅助课程思政多路径多形式开展,通过对比分析教学前后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发现,教学后学生在行为、情感两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有显著提高。分析原因,与课程思政多路径多形式实施,以及利用学习通开展案例分析汇报、主题投票讨论等活动[4],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6]有关。认知维度得分虽然也有一定提升,但差异没有显著性,可能与学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有关。

3.3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提升了学生满意度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注重首堂课效应,坚守课程理论阵地,以德育为先,兼顾美育(护理职业道德之美)和智育(护理伦理决策之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伦理职业道德,并将其运用到临床伦理决策之中。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达90%,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学习有助于提升职业认同感、职业认识和职业素养,实现职业梦想,助力未来职业发展。这与学生的主观反馈相一致。通过提炼学生反馈的“课程产生的影响”和“课程中的收获”的关键词发现,学生非常认同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为能帮助自己学习新知、培养护理职业精神、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职业认同感、促进今后职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伦理决策能力。本课程中通过多路径实施课程思政,有效渗透了南丁格尔精神,实现了思政教育的润物无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7]。

调查中学生喜爱的案例融入形式排前3 位的分别是讲故事、举例子、图片或视频(直观式),由此可见多形式思政案例的融入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今后应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德艺双馨护理人才培养需求,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参与度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