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体系的特点、问题及实施路径探索

2023-12-04王应明何斯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导师

王应明,王 丹,何斯荣*

(1.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重庆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大思政”教育从全局角度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确保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明确学习方法,树立自身的发展目标[1]。医学高等院校是医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由于近年来持续扩招,研究生群体较为复杂,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也更加多元化,为医学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带来了愈来愈多的挑战[2-3]。“大思政”为医学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有利于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参与学校各类思政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促使学校科研育人目标的达成[4-5]。

科研主要侧重于对已有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并探索新的内容,而育人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素养和品格的培养[6]。要找到一条满足国家健康战略要求、符合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发展道路,就要开展针对性教学,突出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努力走好科研育人之路。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其中就包括科研育人;同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也强调通过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构建科研育人体系[7]。因此,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是增强新时代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效性的有力举措,研究“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路径及其重要价值,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的特点

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的内涵就是以高水平医学科学研究作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将医学科学研究优势转化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优势,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8]。“大思政”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科研育人体系具有自身特点。(1)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正确的思想价值为导向,将高水平医学科研项目作为载体,注重科研育人功能的发挥,促进医学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全员参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其身心、人格的健康发展。在科研活动全程对研究生进行思政教育,既能提高其科研能力,也能培养其政治素养。(2)以正确的思想价值为引领,根据医学专业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优化科研环节、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完善科研评价标准等,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贯穿科研活动全过程,理顺科研育人的逻辑,完善科研育人机制。(3)按照医学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立足科研实践活动,遵照人才培养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明确研究生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使其胸怀爱国报国理想,具有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最终将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医学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和科研实践活动一体化育人体系。

2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已得到普遍认可,高校也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与“大思政”教育格局对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的要求相比,目前仍存在理念认识不充分、实践缺乏实效性等问题。

2.1 科研育人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育人氛围

导师和研究生对科研育人认识不深入。(1)部分导师仍坚持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科研轻育人,认为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研究生管理教师的工作,出现科研与育人“两张皮”现象。(2)少数研究生科研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功利化,没有形成攻克难关、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科研活动参与度低,与导师交流也较少,难以获得较好的科研指导。此外,缺乏科研育人的良好氛围,部分医学院校既没有研究生科研育人相关保障机制,又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如何深化师生对科研育人的认识,仍是当前医学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之一。

2.2 科研育人内容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

导师和研究生对科研育人虽有一定认识,也知道其重要意义,但当前科研育人内容仍不完善,且缺乏长效机制[9]。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1) 导师缺少对科研育人的充分思考与详细计划,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薄,没有深入挖掘适合学生的科研育人素材,也较少结合学生科研实践开展育人活动。(2)高校管理部门缺乏对研究生科研育人的具体指导与详细规划,相关考核标准也较少,缺乏科研育人长效机制。

2.3 科研育人“重科学研究轻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医学院校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各高校排行体系赋予科研成果更高附加值。高校教师评聘制度规定了教师的科研成果考核指标,导致教师在科研课题申请、论文发表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对育人工作不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平衡科研和育人二者的关系。当前很多高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只注重科研结果,忽视了科研育人,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因此,应完善科研育人的具体评价内容和标准,将科研成果与科研育人成效都作为研究生导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2.4 科研育人合力不足,育人资源亟待有效整合

高校要保证科研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就要构建完善的科研平台,解决科研育人过程中合力不足、多方面育人资源难以有效整合的问题。导致科研育人合力不足的原因:(1)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合力不足。医学专业研究生需要吸取最新科技成果,并将其与医学结合起来,获得更新的医学成果。但部分研究生受限于个人视野和思维能力,参与导师的科研任务较为困难,科研积极性较低,难以得到有效的科研训练,也使得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沟通交流较少,无法形成科研育人合力,影响科研育人成效。(2)管理部门、学校、导师三者之间的合力不强,缺乏科研育人的全方面辅助和支撑。“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医学院校科研育人体系需要加强综合设计和资源整合,联合政府、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多方面力量,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科研实践的育人功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的实施路径

3.1 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党建引领科研育人”新模式

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体系的构建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发挥党委在协调各方和总揽全局方面的关键作用,凝聚学校、导师和研究生的力量,培养师生的科研精神,建立“党建引领科研育人”新模式(见图1)。该模式的实施路径:(1)加强综合设计,形成党支部—党员、科研团队—导师两级联动育人机制,打造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的科研育人团队,将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中,以保证队伍整体专业水平达到育人标准,充分发挥引领作用。(2)切实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秀党员教师作为科研育人工作的突破口,建立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同时作为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制度,打造一支高层次、专业化的科研育人导师队伍,全面推进科研育人工作。(3)将专业指导和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的示范作用,促使科研和育人相济,打造“研究生支部+ 教工支部+ 科研单位支部”同行共建的科研育人模式。(4)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科研育人典型事迹,引导师生自觉将“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科研育人理念融入日常学习生活。

图1 “党建引领科研育人”新模式Figure 1 New model of "CPC building lea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3.2 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打造“项目牵引+贯通应用”科研育人新模式

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科研育人过程中,要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载体,充分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实现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形成“项目牵引+ 贯通应用”科研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1)遴选研究生示范项目和优秀团队科研培育计划项目,支持优秀科研团队基于高水平科研项目开发研究生前沿科研项目和建立实训资源转化机制。对遴选入围的项目从经费、仪器、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让其在科研实践中坚定个人理想,增强为国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专业自信。(2)通过项目实训和综合实践的方式,建立拔尖人才本硕博贯通科研育人模式。优秀科研团队往往汇聚了本学科领域的众多优秀人才,在科研育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10]。以优秀科研团队为主体,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核心,搭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将科研课题融入研究生教育各环节,挖掘项目的育人价值,创新科研实践形式,实现科教融合,建立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研究生科研育人体系。(3)运用交叉融合、全程贯通和系统集成等方式丰富科研育人方法,建立研究生科研育人长效机制。总结当前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完善科研育人机制,树立科研育人典型案例,使科研育人在创新中发展。

3.3 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打造创新与育人协同的科研育人新模式

新医科建设要求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立足于国家健康战略,使研究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科研平台作为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研究生创新教育和思政教育方面蕴含着巨大潜力[11],必须充分发挥推进科学研究和协同育人的作用。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目标定位,建立符合医学专业特点的产学研融合的科研育人体系,助力国家健康战略的实施。通过高校、医院、药企等联合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加强高校教师与行业专家的交流,达成科研育人共识,使教师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社会、国家对医学专业研究生的需求,使研究生真正学能所用,为社会创造价值。

4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的重要价值

4.1 突出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导向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工作应紧抓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把科研与教学、育人有机结合,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研究生科研育人各环节,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

4.2 形成研究生全过程科研育人闭环

“党建+ 科研”工作模式下的党建引领高校科研育人,明确了科研育人定位、注重科研育人过程、发挥了科研育人效能。(1)将党员先锋模范科学家的爱国精神、科研创新精神、科研团队协作攻关精神传递给研究生,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与医学科研工作融合,增强党员师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和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锤炼坚韧不拔的科研品质,具有勇攀高峰的科研报国情怀。(2)建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科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将研究生培养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

4.3 有利于在更高起点上培养科研新人

紧紧围绕创建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找准着力点,抓实做强党建工作,把好学科建设方向,打造师资队伍,提升科研水平。通过积极引进学科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坚持以老带新,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让党员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加强传帮带,打造一流科研育人导师队伍。通过推动建立学科科研实践平台,开展系列创新发展行动,促进学院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积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不闭门造车,引导研究生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系列原创性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在更高起点上培养科研新人。

4.4 形成广泛的科研育人合力

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制定科研育人目标,统筹整合科研育人资源,使科研资源效益最大化,形成广泛的科研育人合力。具体实施方法:(1)遵循研究生科研育人规律,统筹协调科研资源,深化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明确科研工作中的价值导向,将科研育人理念融入医学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2)建立研究生科研育人评价机制和教师绩效激励制度,发挥党支部在科研育人考核评价中的作用,提高科研育人成效。(3)加强与国内外医学名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的多方合作,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建立研究生科研育人协同基地,制定常态化运行机制,促使科研育人体系长期有效推进。

5 结语

高校科研育人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超越性[12],推进“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育人,是助力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医科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医学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遇与问题并存,成效和困难同在。因此,在今后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科研育人重点应从“规范”转向“发展”,搭建形式多样的育人载体,探索“大思政”背景下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医学科研育人模式,培养出具有科学创新能力和科技报国思想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导师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V eraW an g
导师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