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初创阶段的专业化建设探究

2023-12-02陈晓东徐照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专业化建设一站式

陈晓东 徐照

摘 要:本文结合S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建设的推进过程及亲身实践经验,从专业化建设角度展开具体的讨论,初步探究出相应的研究策略,为其他学校社工站提供借鉴经验和参考,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社区专业化建设的实效性。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学校社工站;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13(2023)-05-058-06

收稿日期:2023年01月17日

作者简介:

陈晓东(1964-),女,江苏无锡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

徐 照(1998-),女,黑龙江伊春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

2022 年度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社会工作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中的应用研究”(LJKMR20220815)。

引言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出,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着力打造学生“三全育人”实践园地。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已成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创新性发展的新型学生社区形式,也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机制体制创新的新思路。而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有效解决学生成长发展性问题、积极回应学生群体需要、开展资源整合行动的有力主体之一,将其引入学生社区建设不仅能够凭借专业理念和优势对学生社区的工作理念和形式进行创新,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社区的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贡献。在此发展背景下,建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对于推动学生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概念分析与界定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指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包括学生食堂、宿舍区、公寓、文娱活动场所等在内的课堂学习之外的生活、学习、休息、娱乐、交往等群体活动的特定区域,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1]

(二)学生社区社工站

社工站的服务主要针对以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并按照其受困境程度,分为“补救性服务”“支持性服务”与“预防性服务”,而第四类是针对公共服务需求和问题,与职能部门协作开展包括政策宣传在内的“发展性服务”。将社工站的核心要素总结为:场所、人员与服务。由此,将学生社区社工站的概念总结为在高校学生社区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由社会服务组织聘请或派驻校园内符合要求的专业学校驻站社工,旨在培养一支加强学生社区服务的专业力量,使社工进入学生社区,扎根学生社区,服务学生社区。主张社会工作者在态度上必须同时认同学校与社区,并具备参与社区的必要技术,如调查、分析、组织、规划、沟通、协调等,以及维护和推动变迁的高度技术。它的工作职责是通过专业服务将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为学生群体提供成长陪伴、行为矫正、价值引导等预防类、发展类、治疗类多种服务,助力解决高校学生学业、情绪、人际关系等问题,成为校园内除课堂以外的第二育人基地[2]

二、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的意义

(一)回应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现实需要

社会工作者是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兼备,深植专业价值理念与新時代新思想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回应新时代行业所需。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而非被动地填鸭式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输送者”,而是“引领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制造动机去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3]。传统文科性质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具有理论教育与实务能力培养失衡,重讲授轻应用的特点。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开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理论教学与实务能力培养兼备的人才培养模式,虚拟仿真实验室,机构实习,联合培养等方式适度缓解了理论学习与实务培养失衡问题,但依旧存在社工专业话语权不强,在校园里适用性不足等困境,在高校内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是在新形势下拓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之一。

(二)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诉求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个性与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主观层面上,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身心发展尚不平衡,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道德发展层面,他们正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第二、三阶段,他们处理问题时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影响,道德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应对重大道德规范问题的能力,其价值极易产生歪曲。再加上他们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的优缺点,极易产生过低或过高的自我评价[4]。因此,当代大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比较重视个人利益和自身感受,个性的不同与家庭的差异往往给大学生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集体意识淡薄等问题;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接触事物较多,易受到良莠不齐的文化影响,表现在自律性差、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思考等,需要正确的帮扶与引导。此外,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外,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也凸显着高校校园学生管理服务亟需提升的诉求。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服务体系系统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制度规范化、服务方式便捷化等方面着手,设置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服务项目,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提升学生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客观需要

高校学生社区自成立以来,面临着协同发展力量薄弱、管理主体单一、专业支撑不够的问题,影响着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从高校现实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学生社区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尚未认识到学生社区正在向育人功能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仍普遍存在,师生互动交流较少,育人实效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尚未形成校园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常态化的运转机制,管理部门与院系间各司其职,自上而下纵向传达指令,以目标任务为导向,忽视了跨组织间的横向沟通协作,主体协同与治理效能有待提升。驻校社工可以合理运用专业实践优势,实地调研了解学生意愿和需求,积极联动专业院系教师、学生工作处、学生自治组织等主体,发挥交叉能力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便捷的服务,构建以社工站为中心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场域和运行机制。

三、S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专业化推进的具体过程

2022年4月,S高校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学校坚持“学生第一”的育人理念,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学科优势,依托“4+2+1”实践育人平台,推动思想引领模式、管理服务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管育协同机制、支撑保障体系改革,构建“党建引领、管育协同、队伍入驻、社工融入、体系多元”的“12345”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其中,S高校将社工融入环节作为重点建设环节,以“社工嵌入式”强化社会工作的理念融入、组织融入、职能融入、人员融入,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该社工站的承办机构是辽宁省内的一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发起,于2013年8月注册,在沈阳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的辽宁省首家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的社工成员是由该社工服务机构选拔并组建的由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心理教育、美育教育、思政教育团队构成的校内指导教师组和由社会服务机构、行业专业构成的校外督导组,并派驻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全程参与服务项目,此外还对接校园学生工作处成立了社工站志愿团体。目前,在S高校内线下已开展新生入学适应小组、督学成长小组、倾听者心理互助等百余场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具体推进过程见表1。

四、学生社区社工站专业化建设过程中的困境

(一)角色定位不清晰,专业服务与行政工作有待磨合

在社工站成立前,高校学生社区已经形成了一套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体系,行政部门已经确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加之部门领导层和工作人员对社工站的认识不足,认为社工站是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工作队伍,会存在一定的资源占用和权利剥夺,表现在服务空间的并用和服务内容的延伸,他们对于社工站的介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疑虑。特别是在社会工作專业介入内容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存在重叠之处,促使原有部门的管理体系和操作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时,这就势必会触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利益而遭到排斥和阻碍。“我们部门传统的寝室文化节活动办得不错,现在社工站人员的加入反而让我们不自在。”某部门工作人员抱怨道。因此,如若其他学生组织部门工作人员对社工站的角色定位不清晰,不能认识到社工站与其他部门作为服务学生群体的并行专业力量,寻求一定的关联,则无法与行政建立起深度关系,学校社工站专业服务的开始与进行,则需要经历更多的磨合。

(二)服务项目碎片化,长效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以服务项目的方式介入社区,主要是发挥社区协同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介入过程中,很多时候可能并没有考虑到服务项目的持续性,只是希望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而忽视了社工服务项目的长效性,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服务机制。虽然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行政主体在服务项目上的不足、提高服务质量,但是由于其具有临时性的特征,当项目完成后,机构在撤出过程中可能会对社区产生伤害。“我是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到服务项目中的,在与学生群体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经常有服务对象在活动结束后问我,下次什么时候有活动啊。”某实习社工说道。如若没有专业服务项目的持续性,也就无法从中吸取可取之处实现一个质量的转变,这对于社工站的专业化方向的建设是不利的。

(三)受众面覆盖不足,专业影响力有待扩大

虽然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来说还没有完全被社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特别是社工站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改革和创新,在2021年被提出,而“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成立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短时间内高校学生对社工站的建设并不了解。在笔者发放的问卷调查中“您是通过什么途径得知本次学生社区社工站活动的?”,问题回答中54.55%的受访者表示通过老师告知,同时现阶段有问题主动寻求社工帮助的学生群体较少,这说明社工站的服务宣传力度不足,学生群体通过老师告知的方式极易产生被动参与、缺乏信任、专业价值认同感低等现象,因此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期刊、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渠道,将社工站的工作内容展现给公众,给学生社区营造一个正向的舆论宣传导向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氛围。

五、学生社区社工站专业化建设路径探究

(一)加强主体资源间的专业化整合,打造“社工+”协同发展模式

“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工站仅仅依靠着专业的社工知识去建设远远不够,需集合多主体的力量对社工站的建设进行有针对性地输出,相互之间共同配合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综合来看,其发展需要协同党建高校学生工作处、各院系辅导员老师、学生自治组织、美育教育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心理教育中心,多者之间的融合互助,使其规范化服务流程。在合作推进时,需要双方明确各自职责和角色定位,从平等地位的主体出发共同为学生群体开展服务,整合社工站的人力资源、学生工作处的物质资金资源、院系教师团队的教育资源、教育中心的服务资源等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秉持着“学生第一”的育人理念,打造“社工+”结对共建计划的推动实施[4]

(二)打造专业化社工品牌服务项目,做专精深的服务活动

2002年有学者提出按科研规模划分大学的分类标准,在这种分类标准下,按“类”教育部将现有的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等若干类,不同院校的分类凸显了不同高校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校园文化,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按照具体高校学科发展劣势和优势的不同,针对本校资源打造本校特色活动,作为本校社工站的标志特色,要求每一个社工站都能提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创建活动,重点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链,形成品牌效应从而能够链接到更广更好的资源平台。应因地制宜的设计服务方案,依据其本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拓展特色服务活动,如S高校一所理工类的大学,70%的学科专业日常需要在实验室完成科研任务,往往枯燥缺乏人际沟通和交流,对此打造情感类倾听陪伴主题品牌服务项目,以朋辈互助的形式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因此,社工站应首先找到本校的特色和需要,减少规模化复刻和过于追求项目数量;其次着力挖掘服务对象需求根源,敢于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和满足服务对象需求问题的原因,彻底解决服务对象问题,开展专业精深有成效的服务。

(三)拓宽专业化网络服务空间,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的发展下,大数据信息的发布可以做到实时性,并且在宣传方面,传播速度更加快速。因此,一方面,积极搭建线上对外的互动平台,加强与校园各院系及总部新媒体中心的合作联系,在本校知名新媒体平台上设立社工专栏主题宣传,发掘多样化的宣传渠道,深入学生群体,切实做到宣传与社工站发展的动态同频共振,发挥合力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志愿者、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院系教师、学校领导的参与度,从密度程度、多层角度、加快节奏三方面,如在校园内举办“爱心领绿植”“绘制校园地图”等宣传性的普惠社区活动;走进学生课堂面对面的交流与实践,让更多的线上线下潜在服务对象加强对社工站的了解认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实效性;提升项目活动中服务对象满意度,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身边的学生群体加入;借势学校大型活动,在校庆、校园文化节、主题宣传周策划社工站宣传方案,体现社工站特色等方式,在不断服务内容的摸索中健全社工站线上线下网络服务体系全方位的一体化[5]

参考文献:

[1]王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2):107-111.

[2]劉文博,陈城.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的内涵及实现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3):67-70.

[3]王亚奇.“任务中心”模式课程改革与探索——以个案社会工作课程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1):109-112.

[4]葛爱荣.学校社会工作视阈下建构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浅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3):17-20.

[5]华武佳.“一站式”学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构建[D].宁波大学,2015:45.

Explor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Social Work St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Xiaodong, XU Zhao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11014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motion process and personal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social work stations in S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specific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reliminarily explores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school social work stations, aim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communities.

Keywords:“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school social work sta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侯净雯)

猜你喜欢

专业化建设一站式
刍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华锡设计院劳动争议“一三一四调解法”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综述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