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路径

2023-12-02姚璐蒙春苗丘海娟邓丽芳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少年儿童

姚璐 蒙春苗 丘海娟 邓丽芳

【摘 要】新时代给榜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榜样教育是少年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鞭策、导向、激励功能,能够避免人们内心“道德大堤”的溃决,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成为个人成长的巨大推动力。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主要是其主体自身主动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行为来实现。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主要通过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能动性、优化环境因素对榜样教育的辅助作用来提升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

【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 新时代榜样教育 少年儿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6-10-03

近年来,学界对榜样教育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有彭怀祖所著的《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榜样与偶像研究》,以及彭怀祖、姜朝晖、成云雷所著的《榜样论》,比较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了榜样教育;国外主要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康德的榜样教育思想。总体来说,比较缺乏榜样教育的实践性研究。当前的榜样教育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效果呈弱化趋势。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榜样教育发展现实问题的措施,引导青少年认同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是当前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向之一。本文对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方式,引导少年儿童自觉接受榜样教育,促进榜样教育的多元化。

一、社会学习理论内涵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就是研究个人认知、行为和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及其对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根据班杜拉的说法,早期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略了社会变量在决定人类行为方面的作用。他们通常用物理方法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这对于研究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行为似乎并不具有科学说服力。由于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班杜拉倾向于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他们认为值得信赖和有能力的人(榜样)的行为来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还假定,得到强化或奖励的行为会被重复,人们会继续学习作为榜样的人的行为或技能。

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两种类型: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直接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不乏挫折和错误,这种学习是艰难的。然而,人们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即我们所说的榜样学习。观察者寻找榜样,以便获得社会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并根据个人的社会需要改进向榜样学习的社会知识和价值观。

二、社会学习理论对榜样教育的指导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行为。模仿是人的天性,因此,角色教育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榜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榜样教育是教育者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方面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

榜样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榜样的示范作用;二是榜样的传播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并将其转化为个人的思想品质。榜样的作用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启发,即教师通过榜样的教育过程,使学生了解、学习和识别符合自己道德标准的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体现在教师基于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同时,榜样教育促进了思想教育的有效实施。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榜样具有形象化、具体化和现实化的特点,更容易被学生注意、采纳和模仿。当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出现时,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模仿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榜样的不同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激励,促使他们在知识、情感、意向和行动上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人们可以通过进入榜样的思维模式,模仿他们的行为来提高自己,学生也可以通过向榜样学习来达到教育和发展自我的目的。教师应落实榜样教育,做到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榜样教育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的作用。

三、社會学习理论视域下提升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现实路径

在对少年儿童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调研问卷报告,从主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出发,提出相应的榜样教育措施,为新时代的榜样教育找到更为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一)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能动性

1.树立对榜样的主动认知

首先,少年儿童对榜样内涵的正确认知,是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少年儿童需要在个人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寻找一个可以作为榜样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榜样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如互联网、电视、报纸等,了解更多先进优秀人物,并主动选择其作为学习的榜样,以此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新时代的榜样大都是在平凡岗位上作出突出成绩的人,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1]此外,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应善于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从生活中寻找榜样、选择榜样。在此过程中,少年儿童也应争取成为拥有优良品质的人,相信自己也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只有主动认识和学习榜样人物,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少年儿童在后续的学习中应适当反思个人的学习效果,可以跟教师分享和讨论,以此塑造更好的自己。

其次,少年儿童应树立正确的榜样观念。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少年儿童应提高个人的信息选择能力,选择那些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人物作为个人的榜样。少年儿童的选择能力具有不成熟性,需要家长与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是不能按照个人的想法为少年儿童选择榜样。在正确认知的引领下,选择合适的榜样,有助于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自身素质。

2.增强对榜样的心理认同

通过对榜样的主动认知,确定个人的榜样人物后,需要进一步增强对榜样的心理认同。

首先,少年儿童应在实践中逐步把榜样的意义和精神融入自己内在的思想认知。只有全身心地接受榜样的影响,榜样的强大感染力才能发挥出来。其次,少年儿童应学会用辩证和全面的思维向榜样人物学习。一个人能被作为他人的榜样,必然有其与众不同的事迹与品质。但是由于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当遇到榜样人物做出与社会主流相违背的不良行为时,应懂得识别和批判不良行为及品质。最后,榜样教育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少年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向他人介绍个人榜样,加强对榜样的认同,强化心理归属感。从生活中选择榜样,在生活中分享传递榜样的精神,有利于少年儿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对榜样产生心理上的认同,相应的积极影响才会更加深远。少年儿童增强对榜样人物的心理认同,有利于促成个人良好行为的养成,营造学习榜样人物的良好环境。因此,少年儿童应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自身实践不断强化对榜样的心理认同。

把心理上对榜样的认同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少年儿童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其次要明确既要学习榜样的精神,也要学习榜样的做法,把内化于心的认同感转化为具体行为,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将对榜样的仰慕转化为动力,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优化环境因素对榜样教育的辅助作用

1.社会健全机制,提供榜样教育保障

社会应健全科学的榜样选树机制,为少年儿童提供榜样选择。首先,对榜样的认定需要考察多方面的因素,榜样的人物形象、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都应符合社会主义主旋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其次,对榜样人物的评选应广泛化、多元化。可以从科学家、运动员、劳动者等不同领域的人物中进行选择。榜样人物的职业不同,带给少年儿童的精神品质也会不一样,选择的榜样人物更多,就更有利于少年儿童发展多类型的自我品质,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社会应健全多元的榜样宣传机制。榜样教育的基础是榜样宣传,要想使宣传有效,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拓展宣传途径。可以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对当代的榜样人物事迹及精神进行宣传,也可以运用互联网对榜样人物的事迹进行展播。在进行宣传教育的时候,要注重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采用电影、微视频、动漫等形式,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先进的榜样人物事例,例如讲故事、演小品、展演等,使榜样教育触动少年儿童的内心,更深刻地理解榜样精神。

社会应健全长效的榜样学习机制。榜样教育不应建立在短期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而是应长期坚持,弘扬榜样精神,保证教育效果。首先,应有计划地开展榜样教育,根据少年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对少年儿童进行递进式的教育。其次,社会联合学校举行相关的榜样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评估榜样教育的效果,检验少年儿童的学习成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最后,在进行榜样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少年儿童学习、模仿、体验、实践的机会,使学习和模仿示范成为他们内在的行为自觉。

2.学校加强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学习榜样

学校应建立学生普遍参与的榜样评选和宣传机制,营造榜样学习的大环境。首先,学校应制订榜样评选的相关规范,鼓励学生争取成为他人的榜样,促进其对榜样精神内涵形成深刻理解。其次,学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定期开展榜样学习讲座或相关的实践活动,在讲座中介绍社会中的榜样人物和学校中的榜样学生。最后,学校可以邀请榜样人物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使学生能够与榜样人物进行面对面交流,增加榜样形象的真实性,利于学生学习榜样精神,营造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教师应在社会主流思想的引领下,不断改进个人的教育方式,积极创新教育形式。首先,在进行榜樣教育过程中,善于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例如在上课过程中展示相关的榜样人物事迹的视频,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通过课堂分享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榜样人物。其次,在开展榜样宣传教育活动中,鼓励学生上台介绍个人榜样,介绍方式不局限于讲故事,还可以引导学生把人物故事做成视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更加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引导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信息选择和道德判断。最后,教师应在班级上营造共同进步的氛围。教师不能把榜样学生当作评判优秀与否的标准,还应善于发现成绩不佳的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向班级中的榜样学生学习,并努力成为榜样。教师应学会打破常规的教育方式,增强榜样教育的趣味性,让少年儿童热衷于向榜样学习,在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从学习榜样到成为榜样。

此外,还可致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榜样培育环境。父母在重视智育的同时,也应注重德育,可以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教育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作推进,凝聚榜样教育的力量,形成巨大的合力。

榜样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恰当的方法,使得榜样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推进国家新时代榜样教育的创新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陆士桢.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榜样教育:再谈青少年榜样教育[J].人民教育,2021(7):29.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
少年儿童足球入门训练的研究
少年儿童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研究
体育游戏对少年儿童成长影响的研究
浅谈如何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戏剧教育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少年儿童时期女子篮球训练探究
浅论少儿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