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要素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转化路径

2023-12-01于广淇马丽敏陈俏利

新楚文化 2023年23期
关键词:城市品牌

于广淇 马丽敏 陈俏利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镇化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升和人民百姓对文化精神的追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凭借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文化内涵进行文旅复兴,能够满足三者要求。本文将以文学要素在城市文旅复兴中的转化路径为主题,以衢州为例,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城市建构三个方面来梳理城市文旅的发展情况,总结城市与文学互动的策略、模式以及影响因素和适用条件。

【关键词】文学要素;城市品牌;转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3-0081-04

当今,我国对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载体离不开文化的融合和输入,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生产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及由此决定的审美经验在内的一整套价值系统。在当前的经济与生活背景下,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构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城市发展与人文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2023年,衢州市政府加快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全面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活动,对景区、街区、旅游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将文化艺术融入城市街区,彰显城市更新的文化底蕴与美学维度,吸引游客到衢感受地域文化,增强旅游体验感,进而提高游客旅游质量、促进消费经济发展。

一、文学要素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现状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载体与文化息息相关。《“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向,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绿色、人文城市,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城市建设。在上海,摄影、雕塑、插画等公共艺术融入大街小巷、生活空间,让居民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艺术的美感;在北京,遗存下来的工业园区被改造成文创园区,给城市风貌带来不一样的工业之美。总之,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文化艺术注入城市建构中,以提升城市内涵。

(一)影视剧对城市品牌的有效打造

近年,城市之间对人才、资金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各城市需要用自己的特色气质来吸引流量。其中文学传播城市文化、建构城市品牌的现象越来越突出。2019年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引爆网络,深得90后、00后的喜爱,该剧内容紧凑、气势宏伟,以十二时辰为时间格局,长安一百零八坊为空间格局,高度还原盛唐时期长安城的历史风貌,以影视的形式传播唐代长安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为西安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文化带来新的突破。剧中的长安,街坊巷户熙攘繁盛、城防衙署威严荣华,“盛世长安”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观众的脑海里,可以说整部剧长安才是真正的“主角”。根据马蜂窝旅游网发布数据,《长安十二时辰》播出期间,西安旅游热度同比上涨22%;携程网站机票数据显示,播出的半个月内,飞往西安的机票搜索量同比上涨130%。网剧的热播给西安带来了巨大流量,打造着西安专属的城市名片。

(二)文学要素在历史人文景观中的应用

场景理论认为景观与文学在故事、语境、叙事领域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设计师可以根据传说故事、历史事件的意象设计建筑,像讲故事一般巧设线索、隐藏秘密并揭示秘密,游览者观景等于阅读故事。如绍兴根据鲁迅的《呐喊》打造了全国首个鲁迅文化主题街区,从大家熟知的“阿Q造反”“贺老六抢亲”“祥林嫂寻阿毛”这些经典作品中还原鲁镇。区域性文学场景构建不单是作为单独的旅游景点观光游览,同时也作为本地特色名人文化载体镶嵌在城市的规划格局之中,成为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模式很快在全国兴起,山东东平湖的水浒影视城、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相继落成。这种根据文学叙事一样的实景构建一方面使游客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推动当地居民传承本地文化,增强居民乡土情感。

二、衢州城市形象塑造中的文学性基础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各地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相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文旅融合成为城市建设、更新的典范,步入快速發展阶段,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市旅游休闲区成为城市新地标、明信片,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以孔子文化开启“南孔圣地”品牌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之间对人才、资金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各城市需要用自己的特色气质来吸引流量,一位名人、一个故事往往凝结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历史,根据这些文学要素打造出城市名片,可以更好地塑造城市形象。建炎三年,“衍圣公”孔端友及族长孔传率近百人的孔子后裔南渡,在衢州择地建造孔氏家庙,传承儒家思想,后经历几代大儒传承发扬进而成就南孔文化、影响浙东学派、永嘉学派、金华学派等几大学派。衢州依托南孔文化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名片。2023年4月,衢州市以信安湖为载体,首次大胆尝试将元宇宙与实景演艺结合,在近6平方公里的城市水面上,打造了南孔文化演艺系列作品《儒梦衢州》《锦绣衢州》《礼乐衢州》三台精品文旅演艺剧目,让游客在旅途中融入文学的世界,享受知识、艺术和美的结合。

(二)以剧目演出深化了对景态的认知

作为“凝固的艺术”,建筑是文化符号最具象的载体,随着我国对城市发展提出更高一级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建筑中考虑文学要素,于是建筑开始有了美感、有了故事。在衢州的水亭门历史街区,里面的古建筑就有说不尽的沧桑、道不尽的故事,衢州市根据水亭门的码头文化、礼乐文化、儒学文化和商帮文化重新构建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当今的水亭门街区涵盖着文创零售、艺术空间、国学书院等众多文化元素。当前,水亭门街区已具备以文学形式传播景区文化的基础。一系列“水亭门”剧目的连续推出,如实景剧《东南阙里》以及舞台话剧《龚家码头》等剧作都赢得了观众的赞誉,让更多受众对衢州城市历史有了深度认知。通过文学故事赋能建筑,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客游览街区,欣赏建筑带来的视觉冲击,同时感受着建筑背后故事的精彩与文化底蕴。这些注入文学要素而建造的街区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构建部分,一方面带动旅游拉动经济,另一方面增添文化氛围,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三)以大型艺术活动推动“文”与“城”的融合

文学与城市的融合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包括历史、传统、现代文化元素等方面的积淀,以及城市内部艺术活动的广泛普及。2022年8月,衢州市文旅局推出“城市艺术广角”活动,以街巷为舞台、以路人为观众,招募民间艺术达人在主城区6个人流密集区域,定期开展器乐演奏、歌曲演唱、朗诵等演出活动。10月,“城市艺术广角”整合提升为“文艺赋美”项目。项目中,衢州全市建起百余个“文艺赋美”演出点位。2023年6月3日晚,衢州市音乐家协会“南孔衢风”文艺志愿小分队在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星光码头”开启童年歌谣专场,现场千人大合唱《外婆的澎湖湾》《采蘑菇的小姑娘》《孤勇者》等耳熟能详的童谣歌曲。不仅如此,天王塔、文昌阁等衢州地标建筑也相继打造具有特色文化的文娱项目,吸引游客打卡参与体验。同时这种实景舞剧的构建一方面带给游客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让游客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具有文化教育性,促进当地居民了解本地文化,增强居民的区域情感。

三、衢州文学要素在城市品牌推进构建的路径

(一)景态与文态资源的整合

文学旅游是通过让游客参观探究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场景,让游客深入了解并且亲身体验的旅行方式。作为一座拥有一千八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衢州市景态景观包含着衢州保留较完整、最能体现古城风貌的街区——水亭门文化古街、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的南宗孔庙、有着“烂柯棋缘”传说的烂柯山风景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衢州古代天皇塔等众多历史建筑。衢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涵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在这里大放异彩,有着丰富的文态资源。以孔氏南宗为核心的南孔文化及衍生的“三贤之会”“阳明传道”等著名儒学事件在衢州发展;作为浙东诗词之路的重要一站,刘禹锡、王安石、白居易等人在此地留下了不少佳作;蒲松龄、金庸等小说家的作品中均出现过衢州的身影。依托现有的人文景观与文态文化进行资源整合,比如,根据近年来王阳明的“心学”热,以王阳明八过衢州为主题,打造“阳明与衢州”的主题项目,衢州是王阳明一生的重要驿站,在他的婚姻、逃难、贬谪、征讨等人生重要阶段都有衢州的烙印存在,通过王阳明在衢州的事件和传道、诗歌等文学活动介绍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与心学发展,同时与南孔文化和朱熹“三贤之会”的理学文化相互联动,这样的项目组合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内涵与新意,一方面丰富游客文化体验,另一方面也是文旅项目文化特点的体现。

(二)打造文学特色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保证,因此衢州市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根据城市差异化特点,融入特色文化,注重情境化,打造文学性诗词风格餐厅、儒家风格酒店,对历史文化商业街进行文化扩充……比如打造诗词风格酒店可以借用浙东诗词之路进行构建,酒店本就是迎来送往、让客人休息的地方,如果结合相关诗词就可以产生不一样的亮点特色,像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有客从南来,送君衢州城”,另一首《送人》中的“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里面衢州、江山地名就可以与衢州本地很好地呼应,借用诗词内容、典故烘托古风氛围与文化气息,这样即便游客回到酒店休息,仍有丰富的体验感,同时特色的文学酒店吸引外地游客打卡留宿,增长消费时间带动经济发展。特色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足够吸引外地游客还要适应本地人和本地特色,达到外地人必来,本地人常来的目的,衢州在浙江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风格——辣。将美食与武侠文学结合,用“辣”体现武侠的豪爽,用武侠营造美食风格,按照金庸小说中的“石梁派”“龙游帮”“桃花岛”等帮派与地点打造特色餐厅,既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口味,又可以将文学与衣食住行结合,让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能感受到衢州的烟火气息。

(三)丰富文旅新模式

随着新的旅游模式的改变,轻旅游、微度假成为出游新常态,这就要求旅游的内容要适应个人的期望,所谓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单一的文化内容不足以应对广泛的需求。根据近半年的演唱会引流,大量游客来到衢州,但是许多游客反映衢州旅游内容空洞、项目泛化,不知道有什么值得游玩的景点。因此要根据游客的反馈和市场需求关注文学领域的新作品和新动向,及时更新旅游线路,对文学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和改进。通过综合考虑目标受众、文学作品、景点选择、导游服务、互动体验、合作推广等因素,比如:針对喜爱知识类的游客,应该重在景态观赏方向丰富景区观赏项目,将诗词、小说、故事和古迹融合,同时提供专业的导游和讲解员,为游客生动地讲述作品的故事和背后的历史文化;针对喜爱交流表达的游客,应该重在文态的互动体验和活动,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文学旅游中,借鉴“盛唐秘盒”“诗词大会”等综艺活动经验,打造文学创作工作坊、读书会、演讲讲座等活动项目,激发游客的创造力和思考,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趣味性……文化专线还可以根据喜好的文学形式依次划分:儒学文化专线涵盖孔氏南宗、“鹅湖之会”“阳明传道”等内容;诗词文化专线涵盖浙东唐诗之路、衢州诗人足迹等内容;神话传说文化专业涵盖《聊斋志异》“衢州三怪”、天王塔传说、《述益记》中烂柯人等故事传说;小说文化专线涵盖金庸《碧血剑》《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余威的“宋韵三部曲”等,丰富文旅种类方式使游客更加愿意参与到文学要素的项目活动中,摆脱以往的说教式文学体验,使游客愿意来、经常来,达到文旅促经济的效益成果。

(四)持续创新和改进多媒体技术应用

“十四五”规划明确,203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8%到10%,城市文学发展离不开数字科技的支撑,通过多媒体技术使项目沉浸化、真实化。衢州历史名人、历史建筑、民俗故事等资源丰富。据相关文献梳理,衢州传统文化最繁盛时有24处书院建筑,遗憾的是现今只有一处保存较完整。在沉浸化、数字化的文旅产业4.0时代,借助虚实结合的手段将实景和影像虚实结合,根据文献复原出古代衢州书院影像,演绎相关故事,让游客沉浸其中。如通过虚拟技术再现包山书院,历史上衢州境内的包山书院曾与西湖书院、八华书院、正学书院并列为浙江四大书院,后因年久失修而荒废。通过情景模拟演绎书院发展历程中的故事——建造义塾、朱熹讲学、三衢之会、皇帝赐额等,结合相关诗词如朱熹的《听雨轩诗》、张道洽的《包山书院》等,将故事与诗词融汇编撰,通过虚拟技术演绎,可使表达效果真实生动。此外,根据文献记载虚拟再现建筑的宏伟以及四省边际古道的繁华,通过VR技术让历史“活”起来。

在当前技术下,视觉冲击不再是追求文旅体验的唯一维度,通过新的传感技术将听觉、嗅觉、触觉输入项目中,达到与视频观看不一样的体验效果,同时针对当下年轻人泛社交的生活方式以及互联网优势,与当地的旅游机构、文化机构合作,共同推广文学旅游产品,宣传和推广文学旅游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文学与城市更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一,文学内容作为一种构建城市的引导方向,推动着城市的创新与发展;其二,文学内涵作为一种人民文化福利措施,引导场景具有的文化传承;其三,文学项目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可以借助其自身的特性刺激人们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当下,追求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国土开发的“优化”成为国家区域政策的主旋律,经济发展面临着“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征,如何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高质量发展城市文化,文学给出了一种联系与桥梁,将文学要素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通过文化旅游、提升城市底蕴、弘扬地域特色的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文化传承进行带动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憩.文化导向型旧城再生的理论、模式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王晓路.城市空间与文学的现代性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22(01):9-15.

[3]吴军.场景理论:利用文化因素推动城市发展研究的新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7(02):175-182.

[4]赵勇.城市经验与文学现代性断想[J].南方文坛,2008(01):35-37.

[5]王书雨,田治国.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发展街区发展路径探讨——以杭州大兜路历史街区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09):85-87.

作者简介:

于广淇(2000.7-),男,浙江省衢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马丽敏(1979.6-),女,浙江省衢州学院,南孔文化研究中心,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文化及城市发展史。

陈俏利(2003.12-)女,浙江省衢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城市品牌
浅析成都建设“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城市品牌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西藏区内城市品牌模式比较研究
赣州文化融入城市品牌的构建研究
试论品牌经济时代的城市形象设计要点
扬州城市文化品牌形象设计初探
论城市品牌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建设意义
网络媒体在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中的特点及意义
初探丽江的城市品牌构建问题
城市品牌下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协作发展对策探究
牡丹江城市品牌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