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为导向的自主游戏设计方法

2023-11-27苏慧

求知导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自主游戏思维发展设计方法

摘 要: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使幼儿直接获得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相较于传统游戏形式,自主游戏多以幼儿思维发展为导向,更注重幼儿自主参与。因此,将自主游戏融入幼儿教育,结合游戏创新设计培养幼儿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幼儿思维发展为前提,分析自主游戏对提升幼儿思维水平的意义,研究自主游戏设计方法,提出探究性游戏和实践性游戏的实施路径,并阐述如何实施正确干预,确保幼儿能够在自主游戏中实现思维的拓展和延伸,以为幼儿综合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幼儿;思维发展;自主游戏;设计方法

作者简介:苏慧(1982—),女,甘肃省敦煌市白马塔幼儿园。

幼儿所形成的认知大多从直观体验中获得,自主游戏可在增强幼儿自主游戏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其综合思维。幼儿教育属于儿童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教育形式多围绕游戏活动进行。为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幼儿教师应注重自主游戏设计,了解自主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通过多元化的游戏情境和思维发展类游戏,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思维敏捷性的提高,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自主游戏对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自主游戏的本质在于根据幼儿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提供有益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游戏体验。这种类型的游戏旨在同时满足幼儿的乐趣需求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幼儿参与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避免过多参与和干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主导”和“不限制”,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使他们在充满自主性、愉悦性和多元性的游戏环境中健康成长。

通过分析幼儿自主游戏的特点,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特质:首先,自主游戏不受外部环境或其他人的限制;其次,游戏方式多种多样,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选择机会[1]。可以说,自主游戏是在幼儿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进行的,幼儿可以选择独立参与游戏,也可以与其他人进行游戏互动,还可以利用幼儿园提供的游戏资源探索更多的“玩法”并自主创建游戏规则。相对于传统的游戏活动,自主游戏更加开放和多样化,能为提升幼儿想象力和游戏积极性奠定基础,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方式。

自主游戏看似简单,但其中一些游戏规则和环节设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例如,跷跷板涉及平衡原理,滑梯则涉及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运动原理等。这些知识内容,除了需要教师适度讲解外,还需要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领会。自主游戏能为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可使幼儿对各种事物保持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2]。同时,自主游戏也考验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游戏目标,幼儿需要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完成游戏任务。这一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敏捷性,使他们在自主游戏中获得知识与能力,促进思维的稳步发展。

二、自主游戏中发展幼儿思维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自主探究性游戏,培养探索意识

幼儿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有限,面对复杂的知识内容,他们可能会产生逃避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育游戏活动时,应以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拓展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价值。

例如,具有探究性质的沙水建构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幼儿综合发展[3]。为此,教师应积极将沙水建构游戏引入学前教育课堂,并将生活元素融入游戏中,以明确幼儿游戏主题,引导幼儿利用水流和沙子来展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促进幼儿探索意识的形成。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能促进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并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发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先为幼儿创设沙水建构游戏情境,以“家园”为主题,鼓励幼儿利用现有资源自主构建他们理想中的美好家园。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其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在参与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对于“作品”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幼儿将呼啦圈作为构建家园的基础,并在呼啦圈四周覆盖沙土,以沙土作为陪衬;有的幼儿则收集枯树枝来装饰自己的家园,以丰富家园的外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立足于幼儿角度,向幼儿询问他们的创作灵感,以发展幼儿思维为目的,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创作,并肯定幼儿的设计成果,从而培养幼儿自信心,使幼儿能够感受到教育游戏带来的快乐。通过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教师可以发现,一些幼儿的设计灵感来自儿童动画,他们希望构建像动画中那样美好的世界。还有些幼儿则是受到日常生活的启发[4],如将树枝加入家园创作的幼儿表示:自己曾经救助过小鸟,所以希望创造一个牢固的家,以保护小鸟不受伤害。在幼儿分享他们的观点后,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表示赞扬,肯定他们的思维方向和游戏行为。适当鼓励对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来说可起到激励作用。这种游戏方法能为幼儿提供自主参与的机会,并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基于自主实践性游戏,提升思维水平

对于教师而言,自主游戏中包含许多知识元素,相较于幼儿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教育更为深入和有趣;对于幼儿而言,在主动参与游戏后所进行的思考和分析能使他们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以提升思维能力为例,尽管幼儿的思考速度通常较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相反,由于幼儿特有的观察角度,他们能够发现一些成年人容易忽略的事物,产生独特想法。当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有可能比成年人更加专注、投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5]。但需要注意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幼兒对要完成或参与的任务具有浓厚的兴趣。由此,自主游戏要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基础,将游戏内容与教学方向整合。例如,将数独游戏中抽象的数字内容转化为图画或文本,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和思考。图画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而在数独规则下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有效引发幼儿思考。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水平适当调整游戏难度,根据自主游戏的特点,引导幼儿完成不同难度的数独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能培养数学兴趣,在数字与图画互相转变的过程中提升抽象思维水平,初步培养数学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适度介入游戏,提供思维支持

虽然自主游戏更强调幼儿自主参与和自主思考,但幼儿正处于思维初步发展阶段,面对游戏中的困难时,难免会产生退缩心理。因此,教师需要进行适当干预,为幼儿提供思维支持,以确保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将自主游戏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发起阶段、进行阶段和分享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幼儿展现的游戏状态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具体如下。

1.发起阶段

在游戏发起阶段,教育引导的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本次游戏的意义,使他们更明确自主游戏的目标。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保障幼儿有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利,并了解他们是否希望有游戏伙伴。尽管自主游戏强调幼儿自主参与,并且需要幼儿自主决策,但为了确保游戏的完整性,教师还需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幼儿是否对自主游戏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在幼儿出现表述不明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时进行追问,以帮助幼儿明确游戏的目的,确保自主游戏能够顺利开展。

2.进行阶段

自主游戏的优势不言而喻,但这种游戏非常考验幼儿的自律能力。如果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就可能影响自主游戏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材料传递、角色介入、疑惑引导、巧妙示弱等方法,在幼儿分心时通过互动交流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确保他们专注于自主游戏,从而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例如,如果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无聊或者停下来观望,教师可以通过传递游戏材料的方式,引导幼儿重新投入自主游戏状态。如果幼儿的自主游戏过于单一,缺少角色分工和游戏情节,教师可以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扮演其中的游戏角色,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思路,从而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6]。例如,有两名幼儿在开展合作式的厨房游戏,制作了很多“美食”却没有客人给予评价,此时,教师便可以扮演顾客的角色,评价幼儿制作的美食并提出问题,从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自主游戏中,大多数游戏规则由幼儿自己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明确幼儿游戏动机的前提下适度提出问题。例如,在“森林灭火”建构游戏中,有的幼儿在完成火灾场景搭建后,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这里的火势很大,你一个人能扑灭它吗?是否需要寻求其他同伴的帮助?”由此创设“扑灭火”的游戏情境,帮助他们与同伴一起寻找与“扑灭火”相关的材料。

部分幼儿在面对难题时可能会持续重复相同的操作,甚至产生烦躁情绪或哭闹行为。例如,在“彩虹塔”搭建游戏中,上层的大呼啦圈容易掉落,对于缺乏耐心的幼儿来说,这种情况可能引发他们的反抗情绪,甚至导致消极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疑惑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幼儿,一方面对幼儿进行情绪疏导,另一方面为游戏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方向。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如果把大圈换到不同的位置,效果会更好吗?其他小朋友有没有更好的想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影响幼儿自主思考的情况下推动游戏的顺利进行,帮助幼儿更专注于游戏本身。

除上述干预策略外,巧妙示弱和竞赛助推也是较为常见且高效的干预策略。前者体现于幼儿向教师求助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示弱”,为幼儿提供自主参与和思考的机会,以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比如,如果幼儿在“叠叠乐”自主游戏的最后阶段遇到困难,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困扰,并向幼儿求助。如此,幼儿会在想要帮助教师的心理的推动下,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游戏任务,增强责任感。竞赛助推法则更多应用于幼儿丧失游戏兴趣的情况下[7]。部分幼儿缺乏耐心,容易因为游戏枯燥或难度较大而选择放弃。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比如,在“叠叠乐”游戏后可以组织竞赛活动,进行作品比拼,看看谁的作品更加精美和稳固。

3.分享阶段

在自主游戏结束后,通常会进行分享活動,以确保游戏的完整性,并促使幼儿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和挑战的欲望。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享游戏经历,倾听每个幼儿的感受,并帮助他们总结游戏经验。这样,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游戏的意义。例如,在搭建“警局”的建构游戏中,有幼儿在游戏中充当警察角色。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如果警局大楼被其他同学撞倒了,你们会怎么做?”大多数幼儿可能会感到愤怒,并表示他们会建造一个更坚固的警局,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8]。教师应肯定幼儿的回答,帮助他们进行思维拓展,同时也提醒他们要注意情绪管理,以避免情绪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自主游戏不仅可以转变传统的被动式游戏形式,还可以在推动幼儿思维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幼儿多元化成长。为落实自主游戏,教师除了解幼儿需要、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外,还需迎合幼儿思维特点,搭建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游戏平台,通过适当干预,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游戏方法,带领幼儿突破游戏困难,使幼儿能在自主游戏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以此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冬梅.幼儿自主游戏中分享交流环节的优化设计[J].山东教育,2022(43):45-46.

[2] 苏晓雯.自主游戏视角下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和对策[J].平安校园,2022(12):86-89.

[3] 刘小霞.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3):157-159.

[4] 许雅虹.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24):37-39.

[5] 林美曲.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22(34):85-87.

[6] 李艳.幼儿自主游戏探究思与行[J].儿童与健康,2022(12):38-39.

[7] 肖娟.在幼儿教育中应用自主游戏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2):7-9.

[8] 储昭兴,朱海雪.幼儿自主游戏中的经验提升:意蕴、困境与启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1):39-44.

猜你喜欢

自主游戏思维发展设计方法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话剧舞台服装设计方法探究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