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文化自信的有效培养

2023-11-08许霞

文理导航 2023年3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许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任务与使命。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构建教学目标,铺设教学内容的主要参考;另一方面,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传递,还包含人文素养的熏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他们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成为教师优化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文化自信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英语不仅是词汇、句型、语法的集合,还是生活场景、文化要素的结合。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并辅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单向性知识传输,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不是学生的监督者。教师作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导者,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文化,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相似之处。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挖掘教材内容,重构教学理念

(一)重视文化素养,提高专业素养

无论是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还是在新时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师要担负起塑造学生文化自信的引导重任。然而,文化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明晰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备课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分析:应该在哪些板块插入中华文化元素?当然教师的文化素养,会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认知,所以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Hello为例,在备课阶段,教师结合单元主题情境,搜集古代人们“打招呼”的形式。经过一系列的查询,教师发现,不同朝代的人们均有一套自己的打招呼的方式,且随着身份、年龄的转变,打招呼的方式也有变化。基于复杂的打招呼体系,教师最终选择一套比较常用的“作揖”用于课程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导入阶段,学生跟着视频学习“作揖”礼,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时教师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用英语打招呼”。

言传身教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教师是学生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关键人物。为了让学生准确、生动地了解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既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报刊、书籍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形成教材大局观,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他们深入体会文化的力量。

(二)拓展教材内容,加强文化引导

小学英语教材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其中,既包含Culture time等描述传统文化的板块,又包含完整介绍传统文化的单元。针对这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设计传统文化的切入点。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不仅明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能运用自己的所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Chinese festivals为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在Story time中,学生将学习:Chinese Spring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等诸多传统节日的表达方式。了解、厘清各节日的习俗,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根据游戏内容,学生将结合课本中涉及的四个传统节日,以接力的方式分享自己知道的习俗。考虑到游戏进程的有序性,教师在每次游戏开始之前,都明确本次游戏涉及的节日。区别于以往的问题回答方式,学生尽量用全英文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当他们产生疑问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并推动游戏进程。

可见,教材内容是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依托教材中的单元主题以及板块内容,教师拟定丰富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有序的师生、生生互动,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结合文化特点,培养文化素养

(一)构建文化情境,开展趣味教学

受年龄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且理解能力需不断提升。因此,如何将抽象的文化知识,直观化呈现,成为教师的工作重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教材内容,依托多种渠道构建起直观、真实的文化情境。在真实、多元的生活化场景中,学生能够快速产生情感共鸣,并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On the farm为例,在Checkout time这一板块,教师更换了教材中原有的图片,换上刻画古代农村的绘画作品。“图片里有什么?”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通过Story time学习了:cow、pig、chicken、duck等词汇,所以,教师适当地增加看图说话的难度。比如,作品中涉及的牛并不是奶牛而是水牛。当学生存在疑问时,教师科普:水牛是“buffalo”。结合有序的师生互动,学生们不仅明晰了图画中的内容,还感受到古代农村的生活场景。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还展示了几首村居诗。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单纯的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基于单元主题以及板块内容,教师可以借机引入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在构建教学情境时,教师除了要考虑教材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自然兴趣点,两者结合以提升學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二)对比中西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所以,他们在面对教材内容以及大量的互联网信息时,难免产生不良认知。因此,教师在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或讲述西方文化时不能厚此薄彼,而是尽量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并吸取西方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此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越来越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大量的文化资料,并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探索、感受中西文化的不同。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习具体的知识点,还要从Story time中明晰做人的道理。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入“Han Chinese clothing”和embroidery的图片。通过PPT中的图片以及教材插图的对比,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汉服、刺绣与西方国家传统服饰的区别。此外,考虑到历史的真实性,教师还播放了两则视频。其中,一则视频为自汉代以来我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另一则视频为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服饰的演变。通过不同服饰所代表的精神内核,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们执着于对比哪个文化更好时,要及时制止并从历史、语文、音乐、艺术等多个层面拓展教学内容。

三、设计英语活动,促进观点输出

(一)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多元化活动

任何一种文化的学习,都包含输入和输出两部分。其中,输入部分为教材内容、教师讲解、课外资源的集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利用好教材资源、线上资源,又要开拓社会资源。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他曾提出“社会即学校”等理论。在他看来,单一的课本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连接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并将社会资源搬进课堂。教师可以拟定丰富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线下的教育基地、博物馆等。通过切身观察,学生们将形成自己的想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作文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After school为例,在作业布置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本地的博物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由于博物馆正在展览多个朝代的瓷器,所以,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瓷器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哪一件展品最让你印象深刻?”在下一节课开始之前,教师鼓励各小组选出一名汇报者,分享本小组的参观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打断他们的分享,纠正其中的细节漏洞,而是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完整地分享自己的所观所感。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分享自己积累的有关瓷器的诸多表达,又能输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博物馆、图书馆均是文化的缩影。当学生置身于传统艺术文化的海洋,他们总是会不自觉地被其中的文化内涵所吸引。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记录、分享,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英语能力。

(二)引入学习项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策略涌入教师的视野。在此过程中,项目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學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托教材内容拟定丰富的学习项目。基于项目要求,学生将以个体、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互联网资源、课外读物等深入了解项目内容。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索,学生们在一个又一个的子任务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Cinderella为例,由于本单元的Story time讲述的是《灰姑娘》这一童话故事,所以,教师在预学阶段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英语绘本,并用自己的话语讲述故事内容。在课程讲解阶段,学生自告奋勇地用英语讲述整个故事的关键情节。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英语能力有限,所以,讲述的故事内容往往缺乏逻辑性。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引入Story time中的内容并分析“如何讲好一个英语故事”。当学生们掌握了本单元的内容后,教师展示了一个中文绘本《愚公移山》,并鼓励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后,向同桌讲述故事的大致情节。

传输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体现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英语能力还不强,所以,教师要从多元、有趣的学习项目出发,培养他们乐于、敢于用英语讲故事。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们在理解资源内容的同时,会努力用英语思维讲中国故事。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文化自信成为教师拟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依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文化素养,扩充教学资源,拟定丰富的英语实践活动。通过有序的师生、生生互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参考文献】

[1]钟贝利.培育文化意识  增强文化自信[J].校园英语,2022,638(42):184-186.

[2]周亚珍.刍议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2,1117(34):150-152.

[3]董玲莹.文化自信视角下小学生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J].小学生(上旬刊),2022,879(12):100-102.

[4]王桂英.文化自信引领的小学英语融合中华文化教学实践探索[J].校园英语,2022,617(21):112-114.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