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3-11-08李宜钧

文理导航 2023年34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劳动教育初中美术

李宜钧

【摘  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美术创作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其眼界,从而提升其综合素养。在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再创造也是一种劳动,提升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学生创作中,要将生化知识和机电知识融入进来,渗透劳动技能,还要在学生观察和作画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技巧。这样就能起到横向联动的效果,让学生不仅能提升美术综合素养,更能提升劳动意识。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美术;融合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理念,倡导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跨学科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横向联动的方式,将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融合起来,以此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一、欣赏名作,渗透劳动审美意识

(一)作品再创造,渗透参与意识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这是劳动教育的重点之一。部分学生认为美术欣赏和创作是一件高雅的事情,和劳动的关系不大,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要让学生在欣赏名作的过程中,提升劳动审美能力,让他们认识到美术作品的再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要运用劳动技巧,将自己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融入进去,让审美能力得以物化。如在学习“蓝白之美”的时候,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劳动者制作蓝印花布的过程,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实践采访等方式,学生认识到唯美的蓝印花布都是劳动者用巧手创作的作品。其次,再让他们一边欣赏花布成品,一边回顾劳动过程,学生也感到心潮澎湃,激发了想要参与其中的想法。此时再给他们介绍蓝印花布独特的制作工艺,让他们自主设计图样,参与印染劳动实践,展示作品。最后,学生互动讨论,回顾整个过程,他们认识到美轮美奂的蓝印花布是劳动的结晶,举一反三,他们认识到创作艺术品其实也是劳动的过程。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激发内心感受,产生创作欲望,参与美术再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认识到再创造的过程是自我完善、自我认知的过程,能让自己更好地回顾生活和劳动的瞬间,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

(二)过程再创造,渗透竞争意识

在学生欣赏美、创作美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让他们提升竞争意识,可以先让学生评价优秀的美术作品,思考怎样才能通过物化再创造的方式,展现蓬勃的劳动场景。此后,再让学生也参与到创作中,并自评互评,利用评比和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同样以“蓝白之美”为例,当学生参观蓝印花布的制作环节时,笔者有意识地渗透竞争意识,让他们注意到劳动者你争我赶的场景。学生发现工作速度更快、完成质量最高的劳动者,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这样他们也能向榜样学习,提升竞争意识。此后,再让学生参与自主创作,笔者也渗透了劳动竞争意识。学生先进行组内竞争,看看谁设计的花样最新颖,最具有时代气息,得到更多同伴认可。再进行组间竞争,进行班级范围的评选活动,还要将作品上传到网络上,让更多欣赏者评价。通过此活动,学生认识到竞争也渗透到了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他们的竞争意识也随之提升。

在过程再创造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不仅劳动实践是一个竞赛的过程,美术作品的再创造其实也是竞争的过程。这样他们的竞争意识得以提升,以后参与其他劳动实践的活动,也会鼓足干劲,提升积极性。

二、动手操作,渗透劳动技能教育

(一)生化劳动,讲究造型

美术教学的效果是看学生是否能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科学创新能力,将来为劳动和服务群众做出贡献。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要引导其积极参与操作实践,并渗透劳动技能教育。如在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反映,自己所画的鸟总是让人觉得很呆板,不够生动,但是欣赏名画,却能发现画家只是寥寥数笔就能将鸟的动态呈现出来。笔者将生物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观察鸟类标本,观察鸟类肌肉和骨骼的解剖图,这样学生就对鸟的生理结构有了充分了解。如有学生提出:“在了解了鸟的身体结构后,我发现鸟翅膀合拢的时候,看上去比较小巧,但是在空中飞翔的时候,羽毛就会伸展开,但是我在画飞鸟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一点,就让人觉得鸟很笨重,如同一颗石子飘在空中,没有轻盈的感觉。”学生认识到了问题,进行了调整,优化了造型。还有学生提出:“我会画单朵的花,但是画一大片花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怎样安排结构才更好呢?”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化学分子式,让他们观察化学键之间的组合方式,并思考如何引用到美术创作中,用花枝、花蒂将繁复的花朵组合在一起,形成多而不乱的艺术效果。学生发现,生物、化学都是未来劳动中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将它们运用到美术创作中,自己的作品也会更具有专业性,造型会更贴近生活真实。

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骨骼结构、肌肉组织等,引导其观察动物皮毛的色泽特点,并思考如何能将解剖学的知识运用到造型藝术中,让作品的呈现效果变得更自然一些。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让学生看到各种元素多而不乱的排列组合方式,给他们灵感,在安排造型结构的时候,也可以借鉴利用。

(二)机电劳动,放飞想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知识和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也更大了,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并思考如何能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机电知识,使得作品既能体现较强的科技意识,又能展现复杂的想象力。如“重复的魔力”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重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能给人的视觉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为了促使学生的感受最大化,笔者让他们观看大型工厂机械化流水线的工作场景。首先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重复美:“同学们,你们看这些不断穿梭的传送带,上面的物品摆放如此整齐,整个工厂里纵横交错,是否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让人觉得多而不乱呢?在美术创作中也是如此,如果适当运用重复,就会给人一种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感觉。而且,整齐的排列也会给人和谐的视觉享受。”其次,再让他们感受传送带的速度:“同学们可以盯着一条传送带仔细看看,是不是很快就会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呢?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在美术创作中,如何通过变形、错位等超现实的方法,呈现出眼花缭乱的感觉呢?我们要放开自己的想象力,让各种物象在脑海中自由组合。”最后笔者又再一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你们能否想象一下,在传送带的内部,各种螺丝、链条、滚轮是如何组合的吗?如果要你创作一幅作品,展现未来社会繁忙、高速运转的状态,你会如何创作呢?能否在脑海中想象出那种具有科技感的未来场景呢?”这样就用机电劳动作为引子,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引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在将机电劳动融入到创作中时,既能让学生体会机械化劳动的重复性,并从整齐的流水线工作中,感受到重复的美,运用到创作中,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务求创新,渗透劳动技巧培养

(一)观察,加强理性分析

观察和创作,是美术教学中的两个关键点,但是传统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后模仿创作,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力,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所以并不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务求创新,将劳动技巧和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让教学环节更具有新意,又能渗透劳动技巧的培养。如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将建筑工人、设计师的观察技巧融入进去,强化他们分析的能力。

在学习“园林·探幽”的时候,笔者展示了拙政园、留园等著名的江南园林,将景物实拍照片和建筑师的设计图纸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观察并分析思考,说说建筑师如何设计,才能让园林呈现出景中有景的艺术效果。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逐步发现设计师运用了曲直法、高低法等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如“曲直法”,假设园林中所有的道路都是笔直的,那么就会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没有了神秘感,所以设计师会故意安排一些曲折的小路,配上旁边的绿植,就会制造出景深效果,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绘画中,让画面内容更丰富。又如“高低法”,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远处的东西在视野中会变小,所以如果要制造出层次感,远处的景物必然要造得高大一些,所以在园林设计中,靠近大门的建筑物一般是低矮的半墙,而深处则会出现高楼、塔等高大的建筑物。学生发现在创作中如果运用这种方法,能让绘画作品呈现出多层次感。在总结中,学生认识到在观察的过程中,如果能运用建筑学的劳动技巧,则能提升观察效率,分析的时候也会更到位,这样就能让后续创作的作品显得更合理。这样笔者就完成了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技巧培养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想象自己是建筑工人或者园林设计师,在建造、设计房屋、园林的过程中,会如何观察,想要体现出怎样的艺术效果。这样就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他们学会理性分析。

(二)作画,加强感官协调

创作是一个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并用的过程,所以需要提升感官协调能力,学生要在头脑中快速组合看到的事物,并在脑海中将其整合起来,用手画出来。为了提升他们的感官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将劳动技巧结合进来,组织他们参与游戏,锻炼协调性。

“图案之美”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审美特点,并结合这些美的法则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参与创造性劳动。笔者为了提升他们感官的协调能力,设计了“超市大赢家”活动,前方的桌面上放置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案,代表各种“货品”,学生扮演超市理货人员,在腰上绑上拉力带,并且在比赛前仔细观察即将拼出的图画,当笔者一声令下,他们就要抵御拉力带的力量,冲到柜台前,选择能拼出图画的各种图案。最后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到对应的图案,完成拼图。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要通过脑子记忆、整合,眼睛观察,双手快速取物的方式,协调运用身体各个部分。该活动尤其能开发学生的脑部机能,如当自己想要的某图案被他人取走后,他要快速调整方案,选择其他的图案,通过组合、拼接等方式,达到原来的表现效果。此外学生还要合理统筹时间,如某些图案在“货架”上数量较少,他们就要优先“进货”,这样的思考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创作力,更是未来劳动工作中必须具有的素养。不仅如此,该活动也渗透了劳动技能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眼明手快、理性分析,这是任何劳动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将劳动技巧改编融入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能让他们直接从劳动中受益,提升手、脑、眼协调运用的能力,同时,他们的劳动技巧也会随着活动的深入而不断提升。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和创作水平,还要将劳动技能和技巧的运用作为切入点,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而樹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并积极参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邹涛,胡川.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6):91-93.

[2]张亚楠.试论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J].启迪与智慧,2021(7):107.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劳动教育初中美术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