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策略探索

2023-11-08李豆豆

文理导航 2023年3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李豆豆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小学美术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要素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除了学习大量的美术知识,学生还要形成学科核心素养。针对这一教学需求,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紧扣审美和文化意识拓展小学美术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美术教育的人文性、艺术性,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审美的集合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受互联网技术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当前的小学生容易缺乏文化自信。所以,将传统文化要素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具备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然而,无论是知识点的传递,还是文化内容的输出都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优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由且宽松的探索环境。

一、引入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一)借助民俗文化,拓展教材内容

小学美术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然而,随着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单一的教材内容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拓展教材内容,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并适当地引入传统文化要素。在此过程中,各个地区的民俗活动、民俗文化、民俗艺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他们的眼界,还在无形之中将教材中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具象的图片、视频,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五谷”作画》为例。由于谷物画与古代劳动人民息息相关,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所以,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着重讲解该艺术品的起源、背景以及发展情况。“谷物画源于唐朝,是一种将粟、麦、稻、黍、菽等五谷作为原材料的艺术形式。基于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人们利用粘贴等手段将五谷转化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依托PPT中的图片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欣赏谷物画,总结其创作步骤。“我们可以先构思作品的主题,明确作品的内容,用铅笔描出大致的轮廓。针对作品的创作思路,我们再选择相应的材料,选择符合要求的种子并利用白乳胶将其涂在硬卡纸上。”“如果我们粘偏了要怎么办呢?”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谷物画的步骤。

区别于专业的美术课堂,小学美术课堂旨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旨在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面对与民俗文化息息相關的教材内容,教师积极搜集互联网信息,填补教材空缺,调动课堂氛围。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总结艺术作品的创作步骤。

(二)引入传统文化,构建生活情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传统文化可以被理解为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的集合。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低且缺乏抽象逻辑思维,所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不仅能构建起真实、生动、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情境,还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贴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自然兴趣点优化课程讲解。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艺术性的学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将上述特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我快乐 我成长》为例。“大家知道哪些人生礼俗?”经过简单的词汇阐述,学生纷纷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人生礼俗。“古时候的人们非常重视人生礼俗并形成了君子之礼。”结合PPT中的内容,教师粗略展示送生礼、三朝礼、半月礼、满月礼、四月礼、抓周礼、乞巧礼、入学礼及拜师礼的图片并着重讲解满月礼和抓周礼。作为延续至今的两个重要的人生礼俗,各地的风俗习惯均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教师选择莆田文化作为案例。一般来说,莆田文化作为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极具代表性。“随着历史的更迭,诸多人生礼俗已经消失或正在悄然地发生转变。”为了激发学生传承文化、发扬文化的积极性,教师要求他们结合各地的文化习俗,绘出与满月礼有关的场景。

将传统文化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本地文化,加深对身边生活的认知。由于美术作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所以,适当地引入文化要素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又能让他们产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想法。

二、设计具体活动,加强文化渗透

(一)拟定体验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曾提出“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念。在他看来,教、学、做密不可分并且学生的“做”是“教”与“学”的前提。因此,要想加强文化渗透,就要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联系起来,就要重视“做”并拟定丰富的体验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认知能力开展美术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一边用美术的方式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元宵节里挂彩灯》为例。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且能利用剪、粘贴、刻、画、装饰创作艺术作品。针对上述学情以及教材内容,教师拟定了一个预学任务:绘制一张元宵节彩灯的图纸。根据任务要求,学生既可以以个体为单位,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各地的元宵节彩灯。通过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他们一边分析制作方法,一边绘制相关的图纸。在课程讲解阶段,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上前分享自己的成果。比如,有的同学在长方体、三棱锥展开图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彩灯,也有的同学绘制了彩灯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基于他们的探索成果,教师充分讲解各地的彩灯特点。在课程讲解的最后,学生利用彩纸、剪刀、画笔将平面图转化为实物。

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实践活动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教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拟定理性引导。通过适时、适当的引导方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拟定课外活动,加强文化理解

陶行知曾提出“六大解放”思想。在他看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美术学习不能囿于教材内容。为了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拟定丰富的课外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取学问,在实地探访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频繁的互动中加强对文化的理解。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古建筑的保护》为例。“我们的城市中还有哪些古建筑?它们有哪些特点?”结合上述两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索。根据任务要求,各学习小组首先在互联网中搜集城市中尚存的古建筑,了解其功能。其次,为了最大程度地感受古建筑的魅力,学生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建筑的现状。考虑到后续的观点分享,教师要求他们以摄影、视频、图片的方式记录下古建筑的状态。在课程讲解阶段,各学习小组以PPT为基础分享“城市中的古建筑”。由于本节课隶属于“欣赏·评述”,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并不强求学生将古建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转化为实际的作品,而是借助视频、图片向他们展示全国各地的古建筑。

文化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如果教师仍采取单向性的知识传输很容易让学生丧失探索积极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美术的学科特点将户外探索与知识积累结合起来。

三、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文化展示

(一)借助短视频,优化前期备课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抖音等APP成为教师搜集教学资源、制作微课视频的主要渠道。在课程讲解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利用问卷星搜集学情。一般来说,同一个作品,同一种文化有多种展示形式。基于学生的自然兴趣点,教师提前搜集互联网资源,录制好微课视频。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全民皆是自媒体,因此,教师可以将探索任务与短视频制作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或以个体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短视频内容并用做课堂展示。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动物的花衣裳》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将十二生肖贯彻至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搜集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民俗故事、民间画作并制作一个短视频。考虑到制作难度,各学习小组提前分配好生肖主题。相比于以往的評价方式,教师将本次评价的权利交给用户。一方面,每一个小组都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指定的抖音账号。经过为期一周的视频发布,教师统计点赞数、收藏数最多的小组。另一方面,由于每一名用户均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任何一个小组都可以在最终的信息汇总中“查缺补漏”。“如果要修改原来的视频,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结合这一问题,学生尝试着从多个角度进行完善与填充。

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赋予了小学美术课堂以新的内涵,还能让学生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参与小学美术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凭借信息素养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迁移。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图像展示

作为一门视觉性较强的艺术,教师往往要清晰地展示画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然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受技术等要素的限制,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基于希沃授课助手等多媒体技术,教师借助“移动展台”随时变换焦距和位置。依托清晰的图像,学生不仅能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还能观察到每一个细节。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依次展示陶器与瓷器的艺术品并邀请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陶器上的颜色比较少,瓷器上的颜色、花纹都比较多。”这时,有的同学结合两者的颜色、纹饰分享自己的观点。也有的同学观察到:瓷器似乎比陶器更加光滑。针对上述发现,教师详细讲解陶器与瓷器间的差别。“陶器的制作材料为黏土,烧成温度不超过1000度,器物的表面没有施釉或低温釉,其胎质具有吸水性,敲击起来不清脆。瓷器的制作材料为高岭土,烧成温度超过1200度,器物表面施高温釉,胎质吸水性差,敲击起来有金属声。”基于上述介绍,学生再次回归希沃授课助手仔细观察釉面等方面的差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美术课堂被赋予了新的可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通过多种软件与传统文化要素的结合,学生既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提升审美素养。

总之,传统文化要素与小学美术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教材中出现的传统文化要素。针对教材中出现的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多模态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要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傅惠君.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2(31):126-128.

[2]杨娜.浅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135-137.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