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2016-12-03焦佩
焦佩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青睐,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间甚为流行。微博文化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客观分析了目前两者之间存在的碰撞冲突,探讨了在这种形式下巧妙利用微博文化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微博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碰撞;融合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的特色教育之一,一直以来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新媒体文化日渐流行的教育形式下,高校应当更加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微博的优势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自觉抵制微博上的不良信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微博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碰撞
1.新理念与旧观点之间的碰撞
微博的快速流行,与其自身特点密不可分。第一,微博限制了发布信息的最高字节数,同时还可以在文字内容中穿插表情、图片、音乐甚至视频等,有利现代人的信息交流。第二,微博是一个相对平等开放的平台,所有微博用户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而高校以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通常都是以教师单方面的授课方式为主,弱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主动性与被动性之间的碰撞
微博文化一般是由发起者通过微博来发布相关讯息,引起部分用户的关注,这部分用户通过转发和评论等方式进一步将消息扩散,整个文化传播的过程发布者以及所有的传播者都是主动、自愿参与的。与此相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个被动的文化传播过程,固定的教室、教学程序、课程以及特定的时间等都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
3.碎片性与完整性之间的碰撞
与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相比,微博最大的特点便是随意性与碎片性。用户在发布微博信息时,字数都被限制在140字以内。这种做法符合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获取信息的观念,弥补了传统媒介即时性、时效性的不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常都有组织、有目的,并且在固定时间进行完整性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且长时间处于这种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微博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
1.改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感。因此高校有必要与时俱进,借助微博文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良好思想,构建正确观念,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丰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微博作为典型的自媒体代表,有积极向上的正面新闻,也有许多消极的负面新闻。高校利用微博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先将内容进行分类筛选,借鉴学习积极的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把一些负面信息作为反面教材,在课堂上提醒告诫。这种将微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融合的做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
微博上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虚假信息,学生很容易受这些信息的影响,产生错误的网络舆情。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校园网络舆情,及时分析筛选校园网络舆情,制订解决方案,删除错误虚假的微博信息,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促建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传播。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高校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借助微博文化这一机遇,来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合理利用微博这一平台并发挥其塑造学生思想、构建学生观念的辅助教育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融合微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应注意先将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有选择性地将微博信息呈现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微博信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全面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静虹.微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许方园,曹银忠.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略论[J].中国校外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