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2023-10-26石美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设人力资源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024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内外教育教学理念、资源与举措相互融通的结合体,也是高校办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施的有效平台。以河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设建议。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设;人力资源管理

中圖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4-0024-04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pecialty Under Background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ak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Example//SHI Meiling

1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

中外合作办学是外国法人组织、个人及有关国

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

组织,在中国境内举办的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的教

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五项改革任务之一。此外,国务院及教育部还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来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实施。这些战略规划和法律法规为我国高校国际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作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类人才,促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为研究对象,思考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进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并为其他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2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河南工业大学人力资

源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河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育项目是2003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与英国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8年项目合作方变更为英国班戈大学。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备提出、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分析、培训、绩效与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2.2  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1)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打造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科研团队,通过常态化的研讨和交流,提升骨干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国内校内资源,利用各种教学技能比赛、企业挂职等多种方式,提高中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师资队伍结构已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高级职称和博士学历教师所占比重超过60%,如表1所示。

3)为了满足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学校每年依据中外双方签订的《关于合作课程师资派遣协议》安排部分教师到英国威尔士大学进行语言和教学方法等培训。

2.3  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拓扑图如图1所示。为了突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和特点,课程中设置了通识平台、学科平台、专业课和能力拓展课程。通识英语平台模块分为大学英语模块、交际英语模块、雅思测试三个模块,贯穿前四个学期。从第五学期以后开设17门专业平台课程和6门专业课程,全部由外教授课,中方教师辅导。

为了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模块的技能,专业开设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绩效与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社会保障学等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劳动经济学和应用心理学两门交叉学科课程。此外,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实践课和实验课程的比例,强化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4  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和外部评价

2.4.1  毕业生市场认同度高且就业情况良好

根据麦可思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给予高度评价。94%的用人单位对学生总体情况表示非常满意;95%

的用人单位反映学生业务能力和上进心强。较高的市场认同带来了良好的就业情况,据抽样调查统计,近五届毕业生中,有80%以上的学生在大型企业、政府机构、高校从事管理工作,不少毕业生已经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

2.4.2  毕业生专业认同度高且培养质量显著改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大综合教学改革力度,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同,2019届、2020届毕业生对于专业的满意度达到94%。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较强、学科基础雄厚,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对毕业生调查访谈还发现,毕业生对中方院校有很深的感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运作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教师教学严谨认真,外方教师教学生动有趣。

2.5  河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2.5.1  优势

1)“强外语、重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加大英语课时比重。为使学生大二、大三能适应全英文授课,大一时采用雅思教学体系、期末考试引入普思(Aptis)考试,引导学生注重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坚持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鼓励学生到合作方学校进行语言学习与应用。每学期均聘请外籍专家作学术报告、举办英语沙龙等,强化学生的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

2)专業秉承“中外合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全方位引进班戈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确立了“面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专业定位,构建了“双创导向、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案例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能力提升系统,构建了以“产学研融合”为主的能力保障体系,与班戈大学开展了“2+2”“3+1”等培养模式。

3)通过十几年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中外双方教师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相互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学习。中方教师通过国外培训、承担助教等形式,就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问题与外方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在教学中逐步引入启发式模式,借鉴案例教学、团队展示、小组研讨等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了诸如“课程论文+考试”“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个人评价”“小组作业+个人作业”等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提高了考核科学性,提升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嵌入度和满意度,改善了教学效果。

4)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本专业有一支以专业带

头人为骨干,教学科研综合水平高,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团队,团队老师总结教学科研经验,在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

2.5.2  不足

1)课程体系不够全面,教学模式单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除通识课程外,17门学科平台课、6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外方授课为主,课程多偏向于理论,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2)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国外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更是稀缺。

3)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隶属于国际教学学院而师资在管理学院,专业教师在教研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偏少,已构建的科研平台发挥的作用有限。

4)实验实践环节以及实训教学有待完善。学院购买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软件,并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社科院签订合作研究或联合培养协议,在河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益海嘉里、中华粮网、宇通客车、郑州太古可口可乐等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设实践基地,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条件,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实践和实训。

3  中外合作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未来发

展的思考

3.1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建设

在高校大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建设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合理优化专业结构,利用多专业和多学科的优势,将国外高校的课程内容与中国教学实际相结合,引入课程所在领域的研究前沿,不断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道路,构建立体式、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企业深度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专业与产业和行业的匹配度,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2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

围绕国际化、市场化的目标定位,通过借鉴其他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管理模式,推进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优化包括公共基础、公共选修课在内的通识课程和包括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选修课在内的专业课程,强化集中实践课程,开发拓展学科交叉课程,使课程结构体系更加合理。

3.3  明确专业培养定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紧贴国际化、市场化的需求,重视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固本强基、明晰定位、凝练特色、培育优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培养社会适应力强、信息化素养高、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学生“显性职业能力+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外双方可以通过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重塑教学流程,实现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程,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核心课程整合成与人力资源职业技能相匹配的若干模块,并通过慕课、微课等方式,将模块化内容推送至网络教学平台,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化的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深度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实际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

在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积极开通管理与沟通、演讲与口才英文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协作精神,为其进入社会打好职业素质基础。

3.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具有国际视野、多学科、跨学院(跨专业)参与、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办出特色的首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公派访学、读博深造、课程进修、学术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提升机会;通过校院各级领导听课制度和督导督学制度,建立传、帮、带机制,实行青年教师一对一精准帮扶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利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观摩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学习与交流,围绕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4  参考文献

[1] 严琳,孙维国,刘志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东北林

业大学国际化建设的实践[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20,30(2):42-45.

[2] 缪雅.“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发展的

路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5):189,191.

[3] 郭温,张广良,赵东平,等.“四个一流”背景下中外

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西安航空学院机械

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120-

121.

[4] 朱飞,黄英杰.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外

合作办学机构与专业项目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20,38(5):35-41.

项目来源:2021年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立项号:JXYJ2021023);2021年度河南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立项号:GJXY202110)。

作者简介:石美玲,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设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