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生命教育,民间游戏领异标新

2023-10-17魏海军

文理导航 2023年33期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小衔接生命教育

魏海军

【摘要】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幼小衔接阶段是每一个幼儿到一年级小学生的重要发展期,生命教育尤为重要。发掘民间游戏,创新整合,适应新时代、各地区、各类型儿童特点和发展要求,提高儿童思想品质、身体素质、思维能力、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表达能力等,适应作息新规定,适应学段新要求,发展社会交往力,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幼小衔接   生命教育   民间游戏

2021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導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幼儿大班及小学一年级阶段,这是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重要发展期,幼儿园与小学要共同开设“桥梁课程”。1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生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民间儿童游戏是由民间创编的代代相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多样,变化多端,乐趣无穷,有极大的教育性。现在儿童以视力健康、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发掘民间游戏,加以创新整合,充分开发生命教育因子,使之适应新时代儿童特点和发展要求,促进思想品质、身体素质、思维能力、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表达能力等全方位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生命质量。2笔者所在的小学和结对幼儿园密切配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适应作息新规定,民间游戏收放自如

幼儿园老师事无巨细,安排了幼儿的一切园内生活。小学需要儿童自主管理、活动的时间很多,很散。刚刚上小学的幼儿不知道下课该做什么,目光游离,无所事事;追逐搞打,矛盾不断;信马由缰,甚至把自己走丢……

课题组联合小学德育处及体健教研组,针对课间十分钟,以不受时空限制、玩具便于携带、场地准备方便、体能消耗少等为标准,遴选了部分简便易操作的民间童谣游戏,向一年级组推广。

如经典的“炒黄豆”和“木头人”,我们都应该非常熟悉。“炒黄豆”,两人一组,多组同时开始,学生手拉手,唱童谣“炒黄豆,炒豌豆,咯哩咯卜翻跟头”,唱完后一起手拉手侧身翻转,或转180度和360度,没翻或手断开为输。这个游戏培养了两位游戏者的合作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木头人”,学生在场地上围好圈就地坐下。游戏开始,学生一起念游戏童谣“一二三,木头人,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念完以后每名学生随机摆出不同姿势,固定不能动,先变动姿势者为输。输的人要表演小节目,然后继续游戏。这个游戏充满趣味,而且锻炼了孩子的自控能力。再如“金锁银锁”“造房子”“抢四角”“切西瓜”“捉‘龙尾”等民间游戏,锻炼了一年级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散思维和应变思维。更重要的是稳定了一年级学生的情绪。课间十分钟收放自如,能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去。民间游戏对于课中操的设计也具有启发与借鉴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很快地适应小学的节奏,取得优异的成绩,感受到学习的幸福,享受快乐生命。

二、适应学段新要求,民间游戏“全能闯关”

小学一年级是第一学段,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合作能力等均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我们要适应小学第一学段学习要求,对照培养目标,充分发掘民间游戏,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开启智慧的大门,培养永不放弃、不断超越的精神。2

课题组联合数学学科组发掘九宫格这一我国古代民间智力游戏,设计了算术游戏玩法,推动木格中8个3格数字排列,使每3行、每3列、两条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都等于15。游戏者边计算边思考把数字方块推动到对应位置上的方式。这个游戏考验游戏者的数字推理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课题组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投放了此游戏,先易后难,开始出示的数字较多,学生只需计算出来。等熟练后,去掉一些数字,就需要学生推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游戏了。在分享时,成就感写在笑脸上。我们还把九宫格游戏与学科教学和社团活动相结合,语文的练字、美术的绘画、木工社团制作九宫格,盆景社团使用九宫格……

我校是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在足球特色建设工作中,课题组设计、组织足球九宫格比赛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足球门放置制作好的足球九宫格道具。射中九个格得分各异,上面三格5分、4分、5分,中间三格3分、2分、3分,下面三格1分、1分、1分。小组每名成员有5次射门机会,各组员五次射中的成绩总和为该组最终成绩。脚法水平闯关成功,为团队争光的决心和担当精神更是生命教育的闯关收获。

围绕九宫格,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适应,全方位地提高了一年级新生语数体美劳等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小学第一学段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优异的成绩、健康的身体……组合成鲜活的魅力无穷的勃勃生命。

三、发展社会交往力,民间游戏合作无间

大班幼儿和一年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有意注意力逐渐增长,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快速形成并增强。课题组成员观察到:他们基本都有自己固定的好朋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社会交往能力初步形成并正慢慢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懂得分工、合作,遵守规则,学会共情,上述能力对于上小学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精选民间参与合作类游戏,尝试利用,促进本阶段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大绳。跳大绳是很经典的民间传统游戏,需要很多人合作分工,人尽其职,齐心协力,遵守规则。摇绳子的两个人要配合默契,保持相同的节奏。跳绳子需要合作无间,节奏整齐。比如站位要有序,如高个在中间,每个人的间距要一致,以不影响同伴为准。在大班上学期开展此游戏,最初只有几个幼儿能够跳下去,到了大班下学期,幼儿能够几个人一起配合跳了。到了一年级,利用体育大课间和阳光体育时间我们练习,出谋划策、加油鼓劲儿声不绝于耳,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团结。班级组织组际、学校组织班际的友谊赛,创造竞争机会,催生交流舞台。学生交到很多好友,认识了很多“对手”。在大课间活动的自由活动时间,课题组提供游戏菜单,或组织学生创新民间游戏。学校成了游戏的天堂。学生乐于向老师和自己的家长讲述玩民间游戏的规则、过程、收获。学生的社会交往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小学成为学生生命的重要现场。

四、转变观念,处理好幼小衔接阶段“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学术界有学者认为“游戏”是一种“消遣”,其本质是背离了“教育”本意。有学者认为,“玩(游戏)”是教育的一种方式,“玩(游戏)”只是为教育目的而存在的。有学者指出:游戏是个体对自身潜能资源的挖掘,教育则是文化对儿童内部的那些开放性精神空间的占有。还有一些学者关注到了教育的游戏性,教育寓于现实的生活,与游戏发生着深刻的联系。

事实上,不少父母、教师都认为,游戏是用于娱乐的,是幼儿参加的一种活动。幼小衔接阶段是收心养神的时段,不应该再大张旗鼓地组织游戏,这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注意力的专注度。有些教师利用游戏辅助教学,帮助实现教学目标,使得游戏过于功利。实际上,对儿童来说,“玩”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机统一,它不能与教育分离,也不能与教育相依赖。游戏不是给孩子娱乐,也不是给他们填饱肚子。对他们而言,游戏即生活。他们在游戏中探索,提高认知,提升能力,陶冶情操。

幼小衔接包括儿童知识、技能、情感、能力、态度、社交技巧等方面的过渡衔接,而不是突然发生在儿童进入大班之后。这些素质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培养过程也应该循序渐进。同一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儿童到了小学,幼儿特征仍會非常明显。因此,在教育时,应从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不能机械地以生理年龄或学段为依据。

五、提高幼小衔接段教师的游戏教学水平

首先,游戏反映了儿童的阅历。教师可以从游戏中的许多小细节中,看出儿童的心境。一名教师应该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及表现有所了解,了解对儿童当前发育有重要影响的多种教育因素,并且能够对儿童的教育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

其次,儿童的游戏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学习和思考。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犯错”“受阻”往往成为儿童学习的出发点。儿童游戏的思维方式与自己原有思维方式产生冲突,对游戏活动也就会产生更浓烈的兴趣。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采取“中立”的姿态,让幼儿“犯错”,不急于表态,集中精力,走进幼儿的内心。

再次,以等待为基础,推动儿童的成长。教师在游戏中的主要功能是“介入”和“升华”,“介入”,教师立足于儿童的成长,根据儿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小心翼翼地干预儿童,确保儿童不成为一个功利的角色。当生成与目标发生偏差时,有些教师过于关注预定目标,就会急于纠正。或者在游戏中,通过捕捉儿童差异化表现,急于个体化引导,将教学目标强加于儿童。我们要牢记“因生而异”,在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找教师帮忙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指导。指导是一种“升华”,提升游戏质量。

正确的做法是观察儿童的游戏过程,记录、分析、归纳、定案,提炼出班级儿童的群体性问题。通过集体讨论,促进游戏活动与集体教学二者有效衔接,同时有效地促进儿童的逻辑思维、言语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大力促进儿童从幼儿园教学模式向小学教学模式的快速转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把握机会,延展内容,全面提升教师“幼小衔接”工作专业素养。

六、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增加游戏性活动比例

在幼小衔接阶段,游戏活动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很低,为了迎合家长需要,违反教学规律,主要还是以拼音、认字、算术等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为主。

要提高幼儿园与一年级间的游戏比例,可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在课程安排上,幼儿园应确保大中小班的课程内容相衔接,尤其是游戏活动衔接,不得减少;在小学,为使儿童尽快适应小学教育,应在一年级,特别是第一学期适当增加游戏活动。第二,就课程内容而言,幼儿园可以从校本课程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办学条件,结合城市、农村地域特色和校园文化,对学校的游戏校本课程进行探索。

民间游戏深入推进了幼小衔接段儿童的发展,促进儿童团结、友爱、和谐、调合等社会性的发展,强健儿童身体,培养优良品质,深化儿童对合作的认识,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玩转民间游戏,推进幼小衔接,创造幸福生命,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王凯.做好幼小衔接须双主体同向发力.[N].中国教育报.2021.04.13

[2]陈懿婷.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尝试.[J].福建教育,2011(7、8):52.

猜你喜欢

民间游戏幼小衔接生命教育
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