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2016-12-12李洪洋

成才之路 2016年35期
关键词:学生素质民间游戏改善

李洪洋

摘 要:从背景、实施措施、实施效果三方面,研究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素质。指出利用民间体育游戏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认识和想象能力,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使脑潜能得到开发并极大地提升学生活动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体质情况。

关键词:民间游戏;体育课程;学生素质:改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22-03

一、背景

1. 当前社会群体活动发展的需要

在全民热衷于体育锻炼的当下,我们看到了如此别样的画面和场景:中国大妈广场舞风靡全球,“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几乎人人能够哼唱,人人能够随着节奏摇摆;清晨,龙山公园幽静的小道上有健步如飞的跑步一族,有嗡嗡作响的抖空竹一族,有挥舞宝剑打太极一族;傍晚茶余饭后则是走路一族,十八里景观带、龙山公园、小区周边都成为了大叔大妈们的锻炼场所,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健身馆、游泳馆……整个中华大地呈现一派蒸蒸日上、全民健身的场景。

在如此汹涌澎湃的体育热浪下,孩子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哪里呢?教师看到了更多的是挥笔疾书的场景,兴趣班、补习班正在渐渐掠夺属于孩子们快乐的童年……这样的反差让教师不仅反思当前的教育现状,而且有了更多的思考:如何让学生们喜欢体育锻炼,如何让学生们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如何掌握至少一种体育技能并具有自觉地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农村学校、农村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可以有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思考,大胆创新大课间活动内容和素材、方式和方法,结合地域优势和农村学校特点,利用有限的在校时间让学生们喜欢操场,喜欢走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走进体育锻炼中来。

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首先,当前学校体育课教学模式陈旧和单一,重竞技,强调技术动作和专项素质,其趣味性和娱乐性已经大打折扣。其次,大课间活动乏味可陈,学生们都已经知道今天、明天、后天的大课间活动我该做什么或该怎么做,一切犹如按照预定的轨道准确设定般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这种低效、无味的大课间活动直接影响了他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兴趣。

随着我区2010年起开展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近四年来的体质测试成绩反映出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显著提高,特别反映在肺功能的肺活量和耐力素质出现巨大的滑坡,柔韧性方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依托学生百玩不厌、简便易行的民间体育游戏,如翻筋斗、丢沙包、抽陀螺、跳房子等一系列游戏里面包含着爬行、翻滚、追逐、奔跑等动作,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认识和想象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使脑潜能得到开发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体质情况。

3. 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动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落实,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选择性,但同时教师面对体育活动时缺乏生动的内容资源,更缺乏独立处理教材内容的能力。同时,体育课仍旧以“跑跳投”为主,缺少一定量的体育游戏活动,更加使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目前,一些农村小学缺少专职的体育教师且老龄化情况严重,兼课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乡镇下面的小学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规模小、师资匮乏、理念陈旧,使创新课堂教学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导致学生排斥体育课,造成学生兴趣下降。集趣味性、益智性、技巧性等于一身的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简单易学,形象生动。因此,教师有必要改变学校体育活动内容单一的弊端,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在课程研究领域激活并凸现出来。这是因为新的课程观和教育价值观需要人们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符合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和需要,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4. 创建学校特色体育活动的需要

站在学校校本课程改革的角度看,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从学校环境、条件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地方体育课程,对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些学校、教师的体育课程设计忽视民间文化的教育价值,同样在大课间活动和课间游戏活动方面的指导也少之又少。因此,重视和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本校发展并形成教育亮点的需要。通过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和利用,构建新课程水平目标下的民间体育游戏框架,全面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体育课堂、植入大课间活动和课间游戏活动中,继承弘扬民间体育文化,将形成本校体育的特色。

二、实施措施

1. 民间体育游戏植入,拉伸宽度显特点

(1)民间体育游戏的最早产生于原始人教育下一代的需要,人们直接在生产及生活实践中进行游戏,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如竹竿舞、斗鸡、跳房子、跳皮筋等)。民间体游戏大多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这些儿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韵律优美。例如,学生爱玩的“炒黄豆”,可边说边跳,节奏感强,他们百玩不厌。

(2)集趣味性、益智性、技巧性等于一身的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曾被千万的少年儿童所喜欢。如翻筋斗、丢沙包、抽陀螺、跳房子等一系列游戏包含着爬行、翻滚、追逐、奔跑等动作,不仅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认识和想象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使脑潜能得到开发并极大地提升了他们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身心健康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们的体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民间体育游戏基本上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简单易学,形象生动,既没有过多场地条件的限制,几乎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度组织活动,而且对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来说也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几乎人人都能掌握,可以有效地解决场地少、管理难的大问题。

(3)保证活动时间的完整。教师将大课间活动时间大胆提前,从原来的第一节课之后改成第一节之前,活动时间改为8:20~8:50,这样不仅扼杀了因课业问题压榨时间的可能性,同时也解决了被教师拖堂、考试、讲评作业等问题,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在民间游戏的活动中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因此,教师大胆直接地将民间体育游戏植入到学校大课间活动之中,采取先做广播体操后游戏活动的模式,解决原有大课间活动内容单一的弊端,能让学生在轻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活动能力,为接下来的体质检测项目的有效开展“热好身”“打好基”。

2. 体质检测项目互动,提升强度展特性

(1)设立学生体质测试项目和民间游戏活动互动的菜单式活动模式,既激发了体育活动的兴趣,又丰富了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还提升了大课间活动的强度,从趣味性巧妙地转入到竞技层面,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

(2)根据农村学校实际和学生体质状况等因素,在民间游戏之后安排了跟体质检测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锻炼项目,如接力跑、往返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跳绳、50米跑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锻炼项目,每班每周一活动,每周一轮换,每月一测试,将活动内容和活动质量完美结合。而大课间锻炼活动安排表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说明,会让学生们知道每一周的活动内容和每一个游戏活动的方法。同时,还有各项素质练习的强度和时间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既规范简单又操作性强。

3. 地方特色游戏开发,增加广度彰特质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由民间创编,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它不仅能锻炼身体,发展基本技能,而且能开发智力和陶冶情操。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丰富课外知识,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为此,教师根据不同年段(低段、中段、高段)学生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确定不同年段的游戏项目,努力体现实现优化课间游戏的目标,从而改善他们的大课间状况。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大课间30分钟,让学生得到科学的休息,享受活动的快乐,并能在游戏中得到有益的发展。

(1)开展“寻找那些年,父辈、祖辈曾玩耍过的游戏”活动,充实学生的课间游戏内容。要让学生课间有东西可玩,首先得了解适合学生玩的游戏有哪些?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查阅书籍、日常摘抄等形式,广泛收集大量的课间游戏和童谣。

(2)按照不同年级特点推介不同游戏项目是优化课间游戏的必要前提在游戏推广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段(低段、中段、高段)学生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确定不同年段的游戏项目,努力实现优化大课间游戏的目标。

4. 活动载体形式丰富,挖掘深度扬特色

(1)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一为广大乡村学校量身定制的学生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已成为学校的突破性工作。学校要依托阳光社团建设这个有力活动载体,将每周一至周五课后1小时作为少年宫常规活动时间,充分保障了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同时,学校要通过乡村少年宫这一有力载体,改变农村没有体育活动场地的现状,将校园阳光体育延伸到校外,校园体育设施场地在每周六、周日以及其他节假日全面向社会开放场地和设施,充分保障学生在校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和时间,实现活动质量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针对每年一次全区的学生体质测试,学校在每年的上半年定期举行全体学生参与的阳光体育体康测试运动会。在运动会上,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确定一二年级为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踢毽,三四年级为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仰卧起坐,五六年级为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仰卧起坐、400米跑,从而保证体质抽测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3)每天布置体育回家作业,早准备,勤落实。通过对学生布置回家作业,让每位学生每天回家完成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主要测试内容就是体康针对性项目,跳绳、踢毽、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50米跑、400米跑等,每周一个内容,每周轮换。并且要求学生对自己练习的内容及时记录到体育回家作业记载本上,把每天的练习成绩进行对比。班主任则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记录,从而确保回家体育活动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畸形的健康观和教育观,引导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补充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衍生对学生身体机能的检测。

三、实施效果

从2015年8月以来,民间体育游戏融合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取得了扎实、有效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一套以大课间活动为主体、结合民间体育游戏和体质测试内容为框架的活动模式,并尝试着开展更多的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在传承和创新中教师不断摸索,以培养学生参与民间体育游戏兴趣为第一要素,以继承民间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从小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为着力点,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了学校的活动资源。

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改观,体质测试成绩飞速提升。2014年本校在全区33所学校参加的体质测试中仅位列29位,2015年则上升到全区第7位。2016年4月,本校在区第四十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历史性的获得小学B圈竞赛总分和团体总分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16年6月,校本教材“上浦镇小大课间活动教案集”开始使用。

2015年12月25日,本校撰写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建设规范方案》荣获上虞区一等奖。

2015年11月19日,《关于农村学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体质健康测试”互动式大课间活动的调查研究》教育专项论文选送绍兴市参评,获得二等奖。

2015年10月27日,“依托民间体育游戏开发体育活动资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在区级立项并开展研究。

2015年4月4日,《体育大课间 欢乐满校园》活动报道在上虞日报中刊登。

教师获奖情况:郑杰老师获得绍兴市基本功比武一等奖,许锋老师获得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微课二等奖、教学基本功比武二等奖,论文多篇获奖。

四、结束语

任何体育锻炼项目都是贵在坚持,都必须经历兴趣—内化—发展—形成机能的规律过程。也正因为体育锻炼活动的长期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探寻并力求形成大课间活动长效机制,结合农村学校优势大力开发民间游戏资源。而教师只有将民间游戏和体质测试项目互动衔接的活动模式开展好了,才能实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基”这一终极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蔡锡元,李淑芳.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

[3]宋晴,朱征宇.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师友,2007(02).

猜你喜欢

学生素质民间游戏改善
对初中作文写作评价的思考与创新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