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

2023-10-16余雁舟陆瑶

河北科技图苑 2023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

余雁舟 陆瑶

摘要: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职责和使命。文章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非遗传承保护方面的优势、主要做法和存在不足,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要坚持守正创新,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主体作用,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更大进步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图书馆继续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3.006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祖国大地上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宣传和研究非遗的重要职责[1],故而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利用好、研究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 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优势

1.1 政策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强调,图书馆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非遗保护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早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共同发表的《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就把“支持对口头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列为多元文化的图书馆服务的任务之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是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的职责所在。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

明确规定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全国各地结合实际也都相应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作了要求。如《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要求,图书馆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有计划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研究、收藏、展示、传承等活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图书馆应当有计划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2 馆藏资源支持

非遗传承发展重在系统性保护,活态化传承,社会化传播,而这些都离不开图书、音频等众多文献资源的支持。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藏有大量的文献资源,其中包含有丰富的非遗文献,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提供文献保障。图书馆的馆藏非遗文献资源不仅包括大量的非遗图书资料,还包括记载、记录非遗技艺的各种音频、影印资料,甚至还包括各类非遗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图书馆是目前馆藏非遗文献资源最丰富的公共文化场所,图书馆的公益性质也使得图书馆的非遗文献资源具有公共性,全民性,开放性,使用便利性,这些都为社会各界开展非遗保护以及开展非遗理论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图书馆还拥有数量较多的古籍资源,这也是图书馆的优势所在。

1.3 图书馆传承基地的推动

图书馆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阵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聚之地。在我国很多图书馆本身就是非遗传承基地,拥有众多非遗项目和各种非遗资源,拥有自己的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图书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动力。如杭州图书馆是非遗“西湖传说”的项目保护单位,国家图书馆是古籍修复技术的项目保护单位等。以图书馆为载体的古籍修复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馆藏古籍进行修复,本身就是对非遗项目和技艺的一种传承。有些非遗项目传承人本身就在图书馆工作,如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文是南京图书馆工作人员。项目在图书馆,馆员即“传承人”,这些都为图書馆在开展相关非遗传承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4 数字发展助力

数字化发展是公共文化机构发展的趋势,也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效能的必然选择。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最新科技尤其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使得图书馆开展非遗传承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它可以突破公共图书馆服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改变以文本阅读来推广非遗文献的传统模式,推动公共图书馆在非遗保护工作实现创新与突破,助力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2]。南京图书馆把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实体图书馆结合,打造成一个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优点于一体的混合型图书馆,针对江苏丰富的非遗资源,拍摄非遗传承专题纪录片,充实非遗影像数据库资源。

2 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关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时代命题,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为己任,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非遗保护传承。

2.1 开展非遗宣传展示

结合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非遗主题宣传展示,举办非遗主题培训是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主要方式,也能够起到宣传非遗、推广非遗,让非遗“活”起来的效果。河北省图书馆联合河北省图书馆学会自2016年起共同举办“传承·记忆·活化——省图创客@图书馆非遗宣传推广活动”,读者可免费观赏到古籍修复技艺展示、武强年画制作技艺展示、碑帖传拓技艺展示、线装书制作技艺展示及无级剪纸技艺等非遗技艺[3]。南京图书馆于2020年打造“书海识·遗”非遗品牌,举办“书海识·遗——非‘遗般的魅力!”非遗主题系列活动,举办非遗公开课[4]。山东省图书馆打造品牌栏目“大众讲堂”,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前来开讲,讲述山东非遗故事,挖掘山东齐鲁文化精髓,曾荣获文化部“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被誉为“城市的教室市民的课堂”[5]。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图书馆邀请传承人开展第四届江海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山歌飘香·‘音为梦想”非遗文化讲座。非遗主题宣传和讲座都为读者、游客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参与非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2.2 举办非遗体验活动

非遗强调活态传承,强调发挥“人”的作用,要把“人”吸引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南京图书馆针对暑期学生放假,举办“缤纷夏日乐享非遗”——“书海识?遗”暑期夏令营活动。以馆藏清光绪五年木雕版《红楼梦图咏》中的版画为底本制作雕版印刷板片,开展雕版印刷体验活动。南京金陵图书馆打造“非遗学堂”系列课程,每期开展一场以南京非遗为主题的体验课程,让入馆人员在实践中学非遗、赏非遗、传非遗。甘肃省图书馆举办“体验传统印刷技艺”活动,让读者现场体验雕版印刷、拓碑、瓦当拓印、线装书制作,感受非遗文化魅力[6]。无锡市锡山区图书馆在蒲公英阅享空间举办年味非遗体验活动,读者在印刷、彩绘过程中遇见招财纳福、祛病除灾的纸质神像,体验极具浓郁乡土特色的无锡纸马艺术。河北省广宗县图书馆开设公益非遗课堂,邀请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传授非遗项目制作技艺,带入馆学习的孩子们感受“指尖”非遗的魅力。

2.3 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数据库越来越凸现出操作灵活、便于存储与管理的特性和意义。有研究者认为,随着“后申遗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非遗数据库建设工作逐渐陷入停滞状态。然而我们的调研结果和现有研究成果显示,图书馆非遗数据库建设,仍然是目前众多公共图书馆都在开展的一项工作,但是已不再追求所录非遗项目多而全,只为“申遗”而建,而是渐渐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如南京图书馆在现有非遗数据库的基础上,上线流媒体数据库,不断实现古籍数字化,建成古籍数字化平台,对能够反映江苏特色的非遗文化进行视频制作,形成专题片,进行专题传播。河北省图书馆建设的包含河北戏曲专题数据库、民间遗产专题数据库、河北杂技专题库、手工技艺专题数据库、唐山皮影专题数据库等特色资源库;四川省图书馆建设的绵竹木板年画数据库、藏族唐卡数据库等[7]。相关特色非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实现非遗宣传数字化、展示数字化、传播数字化,打造数字非遗,为非遗资源的存储和使用提供了极大便利。

3 公共图书馆非遗保护工作存在的不足

目前,虽然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3.1 活动类型较为单一

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主要还是以非遗项目展览等静态展示为主,大多停留在参观、展览层面,活动形式和主体较为单一,而以“人”为主体的非遗体验传承活动相对较少,且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非遗传承活动体系。在一些非遗宣传活动过程中,围观者多,参与者少,非遗宣传效果不明显。

3.2 馆际地区交流不够

各级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大多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基本以图书馆所在地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为主,馆际之间、地区之间的非遗项目交流共享,交融共进较少。

3.3 馆内资源利用不高

以图书馆内馆藏最丰富的古籍为例,现存古籍大多藏于书阁,除了读者因为需要借阅之外,一般秘不示人,当然这也与古籍的存藏使用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在非遗传承方面,古籍利用效率较低,发挥作用较少。

3.4 非遗数字化呈现不足

目前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大多仍在于数字设施设备更新,图书借阅“通借通还”,而对非遗的数字化呈现较少。虽然近年来非遗数据库建设情况有所改观,但是与非遗项目数量巨大、非遗内容丰富、非遗技艺展示复杂的现状相比,仍然不足。加之非遗技艺传承人不断逝去,现代化生产、生活形态对传统技艺不断冲击,非遗数字化发展迫在眉睫,图书馆责无旁贷。

4 公共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路径分析

4.1 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活动

举办非遗主题相关活动是实现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取非遗知识,传承非遗技艺的重要途径之一。图书馆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着教育责任,是社会教育最活跃的主体之一[8]。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非遗传承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依托场馆资源,创新活动举办形式,聚焦非遗活态传承,提高非遗活动参与度,利用非遗展演展示、专题讲座、互动体验、定点传艺等多种形式,普及非遗知识,提高入馆者的非遗保护意识、传承意识。要把阅读推广活动作为公共图书馆传播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工作理念和服务模式,顺应全民阅读发展新趋势和居民高品质阅读新需求,开展非遗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并且持续长效举办,而不是片段式、一阵风式举办,把活动举办效果纳入相关工作评价标准。

4.2 整合馆内外非遗资源,加大馆内非遗资源保护利用

图书馆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各类非遗文献及实物,充实丰富非遗馆藏。充分利用馆内现有的非遗资源,让其发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非遗文献资源,加强馆内古籍的保护,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由于古籍修复工作的特殊性,接触的人较少,要突破传统、优化策略、创新实践,深入挖掘古籍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古籍专题展览、古籍知识讲座、经典诵读、互动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古籍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推进古籍修复技艺传承发展,开展古籍修复业务指导,传承发展古籍修复技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专架,利用非遗图书传播非遗知识。要充分发挥图书馆联盟的综合优势,整合馆内外非遗资源,实现业务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探索地区间、馆际交流,扩大非遗保护成效。

4.3 利用圖书馆总分馆制,打造非遗主题分馆

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开始较早,现已全面建设完成,从“有效覆盖”阶段转入“提质增效”阶段。如何用好图书馆总分馆制,让总分馆在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方面发挥更大更积极作用,成为新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课题。目前图书馆总分馆发挥作用主要还是以“图书”为媒介,实现“通借通还”,在非遗传承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图书馆要守正创新,把总分馆制好好利用起来,把分馆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利用的一个基地,充分发挥总分馆全面覆盖的优势,依托总馆的资源与技术,把非遗送进分馆,打造非遗主题分馆。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作为全国首家非遗主题社区图书馆,为全国图书馆非遗主题分馆打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设置了非遗展览区、非遗阅读区、非遗展示区以及非遗直播间等多个区域,馆内非遗藏书涉及有儿童非遗图书、福田非遗文献、深圳非遗文献、中华非遗文献以及国际非遗文献,可以让每一位来这里的读者都可以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9]。

4.4 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积极开发非遗文创产品

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图书馆要抓住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的契机,打造最美非遗空间,实现集非遗保护、非遗宣传、非遗交流、非遗展示、非遗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让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入驻空间,可以在空间内开展非遗技艺宣讲、研学培训,吸引非遗人才齐聚、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图书馆积极探索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与利用,把非遗文创产品打造成伴手礼,实现非遗资源“活起来”,让文化“带得走”,与读者“更亲近”。积极加入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借助联盟平台,探索优势力量互补、创意资源共享、营销渠道互通的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新模式[10],借力文创开发传承非遗。

4.5 与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合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目前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多设立在文化馆。图书馆与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虽然同属于文旅系统,但是由于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侧重点不同,如图书馆主要以图书借阅为主要工作内容,文化馆主要以开展群众文化为内容,二者之间合作相对较少,功能相互融合不强,导致在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重复。因此,要实现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功能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一体化融合发展。另外,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考核等工作都是由非遗保护中心具体承担,这就决定了非遗保护中心在非遗项目申报方面的资料收集存在一定优势,如占有最新的项目申报材料等,这部分申报材料可以作为重要的非遗文献资源,充实到图书馆的非遗文献之中。省级非遗保护中心主要承担的传承人记录工作,拥有的传承人记录视频、口述史文本等,这部分材料都可以在图书馆进行存储、展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人才、资本、IP领域的资源优势,多元支持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4.6 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推动非遗数字化发展

一是加快非遗资源数字化整理。对馆内现有非遗资源,包括非遗文献资源、现有古籍资源,对面向社会征集来的非遗文献、非遗实物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理。二是实现非遗资源数字化呈现。非遗资源只有“活”起来,“走”出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承和發展。利用图书馆现有数字化平台,积极搭建非遗数据库,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资源呈现出来,并与其他非遗资源库实现“库库连通”,实现非遗资源数字化呈现,数字化利用。三是实现非遗数字化体验。抓住融媒体时代发展大势,积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现代科学技术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输出方式,以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方式去传承非遗技艺,如引入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以兴趣为入口,吸引读者趣味沉浸式体验。四是拓展非遗线上服务路径,实现非遗技艺线上线下同步传播,提升非遗宣传效果。

5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国家大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也是一项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广大有志于此项事业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要坚持守正创新,认识到非遗保护和传承是其职责和使命所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非遗传承主体作用,积极主动作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更大进步,为实现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焕文,陈润好,肖鹏.“后申遗”时代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进展[J].图书馆论坛,2018,38(12):1-7.

[2]陶琳.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创新非遗保护工作之探索——以杭州图书馆对国遗项目“西湖传说”的保护为例[J].图书馆,2020(11):83-87.

[3]河北新闻网.河北省图举办非遗展示宣传推广活动[EB/OL].[2023-01-24].https://hebei.hebnews.cn/2016-06/24/content_5600535.htm.

[4]南京图书馆.搭建展示新平台打造传播新阵地——南京图书馆“书海识·遗”非遗品牌项目启动[EB/OL].[2022-12-29].http://www.jslib.org.cn/zx/gqsb/202012/t20201229_199019.html.

[5]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大众讲坛》迎开年首讲[EB/OL].[2023-02-08].http://www.sdlib.com/articles/ch00745/202302/828b722e-9452-4085-8dc1-42cb447bbdcb.shtml.

[6]张毅宏,顾振茹,姜琦.公共图书馆参与非遗活动的路径探索——以甘肃省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23(1):67-73.

[7]黄莹.浅论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状与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2):20-21.

[8]李文辉.新时代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2(3):54-57.

[9]腾讯网.舞狮狮头、皮影画、满绣……一起探寻图书馆里的“非遗”![EB/OL].[2022-12-08].https://new.qq.com/rain/a/20221208A0A31800.

[10]陈红燕.产业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创开发路径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6):7-8.

作者简介:

余雁舟(1988),男,江苏省文化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陆瑶(1992),女,南京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收稿日期:2023-03-28 責任编辑:张晓霞)

Analysis on th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Path

in Public Libraries

Yu Yan-zhouLu Yao

Abstract:The public library bear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protec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moting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practices and shortcomings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arrying out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ibraries to continue to carry ou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innova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ain bod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omote greater progress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words: Public Librari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ath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