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策略

2023-09-22庄怡清

文理导航 2023年2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小学

庄怡清

【摘  要】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体现“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教师要及时改进教学策略,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模式。本文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性质。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化课程,教师应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落实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这一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运用线上平台,加强课前预习指导

课前预习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前奏,是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前做好了准备,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并生成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教师通过预习可以了解班级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主预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缺乏教师指导和督促的情况下,课前预习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线上平台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增进师生的课前互动交流,以此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教授“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时,教师可从互联网上搜集关于节水的宣传视频,并将其与课本知识、语音讲解结合起来,制作成一段5分钟左右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快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与珍贵性,使他们形成初步的节水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可根据本课的主题和内容,设计课前问题:1.你知道家中用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吗?2.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3.你有哪些保护水资源的好点子呢?教师可利用线上平台,将微课视频与导学问题一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本和这些学习资源自主预习,通过主动地探索学习,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师利用线上平台进行预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落实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标。

二、设置项目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积极探索项目式、议题式等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合作探究,促进感悟与重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尝试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依据教材中的核心主题或概念,设计具有项目驱动性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主动探究完成任务,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理解与内化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任务教学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和分析,运用创造性的方法完成项目学习成果。

如在“团团圆圆过中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中秋节”开展项目活动,设计如下任务:1.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搜索、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含义和来历;2.搜集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和古诗词;3.了解中秋的传统节日习俗。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中秋节没有清晰的概念,如果教师采用说教的方式,学生难以深入理解中秋节的意义,而采用项目任务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中秋节的知识。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项目汇报活动,让各个小组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比如讲中秋节故事、中秋节古诗词大比拼、传统节日小讲堂之中秋节习俗等,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有较为深刻的体验感悟。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与补充,还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家里、海外华人过中秋的场景,进一步拓展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三、说理与启发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较强的灌输性,新课标强调“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将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既要注重教师自身的讲解与指导,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表达,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以生为本的景观。但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放任学生思考,而是要合理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引导,纠正错误的认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

在“我是一张纸”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寻找身边的纸制品,启发学生思考:“纸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品,你知道纸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如包书皮、包装物品、擦拭桌椅等,感受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在班级中开展一次调查活动,统计大家的用纸情况,包括每星期、每月的练习本用量、纸张用完后的处理方式、丢弃空白纸张的行为等。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的浪费纸张行为。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纸张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建议,如“认真书写,不乱写乱画”“把空白纸張收集起来,制作成草稿本”“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工艺品”等,启迪学生的智慧,集思广益。对于学生存在的错误认知,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如有的学生认为纸很便宜,所以浪费一些也无所谓。教师可利用课件展示一张纸从“树木—木材—纸浆—纸”的复杂制造工序,让学生感受纸来之不易,树立节约用纸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新课标提出,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结合社会实践,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配合。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将教学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使他们学会用理论知识分析、处理生活实际的问题,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落实“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主题,考虑到学生的身心水平与接受能力,确保活动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使他们产生内心的共鸣,对相关的社会事物、现象、问题形成正确的认知,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改善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污染现象”,指导学生以5~6人结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调查,了解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并将污染的类型、地点、时间等要素详细地记录下来,还可以拍摄照片或录像,积累丰富的调查材料。接着,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探究,分析污染的形成原因。在课堂上,教师安排各个小组依次展示收集的材料,汇报调查结果,并对学生记录的污染现象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提出建议,如对于大气污染,可以多植树造林,多乘坐公共交通;对于白色污染,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并对塑料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回收等。最后,师生将这些建议整理下来,鼓励每个人从身边做起,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为相关单位或机构写建议信。这样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热情,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五、拓展课外资源,联系社会现实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局限在课本中,而是要以教学主题为核心,积极地向外拓展,引入丰富、优质的课外资源。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打造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推动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此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在生活化的情境之中,渗透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在“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入一些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利用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形成丰富的视听体验,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比如《曾子杀猪》的故事,讲述了做人应当言而有信的道理。教师借助生动的故事情境,能够使学生快速、深入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可提出话题:“你在生活中出现过不诚实、不守信用的行为吗?”让学生自由讨论。许多小学生对“诚信”没有清晰的概念,无意中做过一些不守信的行为,比如借了他人的东西,结果忘了还;犯了错怕父母责骂,所以撒谎等。随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将“诚信”二字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的

转变。

六、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以考试为主,教师根据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对此,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方式,构建内容全面、形式多元的评价体系,以健全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改善评价的方法,通过考试测验、作业批改、课堂观察、访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形成丰富全面的反馈信息。其次,教师要完善评价的内容,不能只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要将目光放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上。例如在上述活动“调查身边的污染现象”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另一方面也要从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多方面出发,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通过填表的方式进行自评和组内互评,生成多元化的评价信息,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征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例如在教授“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之后,教师可定期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家长视角中的孩子,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评估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发展水平,形成更加全面的评价结果。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新策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项目式教学、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促进学生思维与智慧的发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課外学习资源等,加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并在生活中践行相关知识和道理,为学生奠定人生发展的思想基石。

【参考文献】

[1]雷艳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22(34):10-12.

[2]邢铭烨.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5):163-166.

[3]张聪,赵恩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方

向——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J].中小学德育,2022(8):15-1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小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