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2023-09-22石瑾

文理导航 2023年25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石瑾

【摘  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培育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进而能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并提升综合能力。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要不断寻求有效策略,强化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审美鉴赏和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应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学生建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从教材中挖掘“美”的素材,并将美育渗透进语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有重要作用。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皆是文质兼美的精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展示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欣赏美与表达美的能力。

一、从教材中挖掘“美”的素材

(一)自然之美

美来源于自然,学生只有把自我融入自然,进而在心灵深处感受到自然之美,才能使自然之美成为学生心灵的寄托。引导学生结合不同作家的生活背景、价值观、人生观等来阅读散文作品,赏析古今相通的山水之美,走近不同作者的精神世界,既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又有助于让学生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高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语文教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其中有大量的自然之“美”的教学元素,语文教师从教材中领略中国山河之美,以自然之美引发学生深刻的美感体验,这无疑是美的源泉所在。引导学生关注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描写,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

比如,《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笔下,无论是月色下的荷塘,还是荷塘上的月色,都呈现出缥缈柔美的风致,令读者在听觉、视觉甚至心灵上,都受到了自然之美的洗礼; 而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又通过文字描绘了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日胜果的神韵,让读者借助文字徜徉在北国的秋声、秋色、秋味里;《边城》里的湘西小镇,绿溪白塔,溪绕山岨,河面银雾,白鸭泅浮,景致动人,情韵悠悠。

(二)文化之美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语文的世界里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丰盈的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可丰富课堂活动,可拓展授课内容,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将深植于自己血脉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下去。语文教材包罗万象,承载千年,其中有大量的文化之“美”的教学元素,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教材,挖掘传统文化之美。

比如,《短歌行》中“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体现着中国的酒文化。“衿”是一种古式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是儒者的装束,“纶巾”,指佩有青丝带的头巾,展示着古代的服装文化。《赤壁赋》中“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体现着有关历法计时的文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律吕”是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确定音的不同高度,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通称,展现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材还涉及节日风俗、社会观念等方方面面的文化现象,都可以很好地作为文化审美的素材。

(三)人性之美

人性之美,是与自然的和谐和对生命的热爱。有人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种豁达,顿时穿越了时空;而李白则多了一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伤;苏轼在高歌“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渴望报国但壮志难酬;而毛泽东更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性的美丽,是善良,是淳朴,是包容,是仁慈……归结其一,是爱的体现。正因人与人之间有了这种虽然抽象,但发源于心底的古老的东西,人类的心灵才是宇宙中最美丽的。中华民族以忠、孝、仁、义、礼、智流传千年。中国画里的梅、兰、竹、菊各被赋予了美德的象征。在语文教材中,人性的光辉闪耀于各个篇章,语文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人性之美,以人性之美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塑造健康高尚的灵魂。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启示当代中学生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青春需要激情,挥斥方遒,敢为天下先,勇于担起社会责任,迈好人生的步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对家乡、对亲人的眷恋思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不服输,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积极乐观。这些经典人物形象身上所蕴含的人性之美,应当在教育教学阶段彰显,刻在青少年的骨髓中,成为培育学生深层审美意识、丰富学生人格的种子。

(四)艺术之美

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应该由作家的作品与读者的欣赏来共同完成。而审美就是文本与欣赏的“桥梁”。由作家、艺术家所创作的中国文学艺术作品中“无言之美”,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怎样被广大读者领会、感悟、欣赏的呢?这就涉及文学艺术的审美了。简单地说,这种审美是由“文本”与“读者”两方面构成的,是在二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完成的。说白了,就是作家所写的作品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欣赏,才能完成审美。其中“艺术美”在文学创作上又可以理解为语言美、结构美等,这些都是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本层次上言与意、实与虚、显与隐、形与神的客观存在,是作品所固有的感性的启端、虚实的转换、含蓄的寓意、曲致的妙着。作家、艺术家运用的多种表现手法,诸如比兴、意象、形神、风骨、神韵、象外、气韵、性灵等,大大拓宽了文学艺术的表现领域。高中语文精选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具象的,又是写意的;是绘形的,又是传神的;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是直感的,又是默會的;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是写实的,又是空灵的;是可以意会的,又是难尽其妙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观察品味,使得他们不但能够欣赏文学艺术之美,还能够将这种审美意识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丰富美育手段,深化育人内涵

首先,整体朗读与细节品读相结合。“教学千法读为本”,通过朗读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把握其节奏、结构,体会其韵律美,甚至通过想象感悟其意境美,进而领会文章的神韵,而细节性的品读又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造境神韵,抒情力度。其次,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通常以文字形式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然而多媒体技术发展到现在,如果教师能够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设计课堂,教育目的实现或许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最后,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其审美想象能力。文字只是一种工具,让学生通过这种工具启迪审美意识,能够以一种审美的观点看待文章,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想象感知美,并以此形成一种审美经验,再读作品时会自觉地以一种审美的眼光进行文章的阅读。

三、展现语文教师在美育中丰富的审美价值

(一)美的形象

教师是鲜活、流动的美育教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穿着有了更多的包容,只要符合教师的形象,衣着朴素大方也可、时尚前卫也可。教师的外在形象展现了教师职业的高尚,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能唤起学生的敬佩与爱慕之情。“风流儒雅亦吾师”,得体儒雅的外在形象令人如沐春風。以身为“美”,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途径。

(二)美的语言

“学海擒文教,词园振雅声”,美的语言是对语文教师实施美育的最基本的要求。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准确、明晰和动听。”教师的语言清晰、准确,且具有韵律美。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为如说话无文采,无艺术性,就不会打动人。因此,富有文采,具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会给学生一种审美的愉悦感。鲁迅说:“语言有三美,音美以感官,行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最好听的声音是赞美和鼓掌”,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及时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微笑的面容、温和的目光、落落大方的仪表成为标配,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美的内质

目中有“生”,课堂的美好在于知识的传授、思维的碰撞、感情的体验与交流。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关心、关爱学生。倾听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的想法。教师眼中看得见所有的学生,并在心里容得下所有学生,才能使师生之间存在流畅的交流,才能使课堂更加美好。心中有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教师付出爱,需要教师去聆听学生,感受学生的感受,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都能给学生无穷的力量。“爱出者爱返”美好便由此循环。语文教师教授语文,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欣赏美的能力。“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用自身的美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进而感受美、创造美、传播美。

总之,把审美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通过挖掘教材的审美价值,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审美教育,课堂之外将审美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由单纯地学知识向学做人方面转变,为现代社会培养素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王金旺.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9).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张治中.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3).

[3]指向审美的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于秀权;于晓凡.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1).

[4]试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整体性策略和阶段性任务[J].刘付亭.考试周刊,2011(39).

[5]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徐鸿军.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3).

[6]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欧晓燕.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6).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兴市2022年度教学研究课题《核心素养烛照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渗透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txjy2022124)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