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特征

2023-09-20阿依努尔买买提沙吾提

艺术大观 2023年25期
关键词:舞台表演

阿依努尔?买买提沙吾提

摘 要:民族民间舞蹈是舞蹈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历经千年流转,完成了从民间自娱到舞台表演的完美转换。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认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的商业性、原生态、本真性等特征,从深入把握生活本质,促进编创手法创新;科学运用舞台美术,持续窥探创作趋势;深入关注大众审美,注重保留民族特征三方面入手,完善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模式,可在加强创作过程中,更好地传承民族民间舞蹈。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表演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5-00-03

舞蹈是社会个体为满足自娱和娱乐精神而创造的,主要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我国拥有56个民族,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区域民众基于娱乐和祈福等多元诉求而创造个性鲜明,具备区域特色的舞蹈,后又经广泛流传不断创新。民族民间舞蹈与区域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促进其走上舞台表演,既能在育人过程中起到一定教化作用,也可促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在适当保持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色的过程中,提升我国舞蹈文化核心竞争力。

一、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历经多年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不同民族舞蹈底蕴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将其融入肢体语言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当前,诸多舞蹈编导者从民族民间舞蹈中汲取创作灵感,以民族民间舞蹈特色为基础,进一步展现了舞蹈内容包含的文化和历史。由此可知,民族民间舞蹈是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社会个体可借助舞蹈自娱自乐,也可在观看舞蹈演出中产生愉悦感。同时,民族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在发展过程中集体创造并流传的舞蹈形式,不同区域民众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民族民间舞蹈在客观反映不同区域民众生活和思想的同时,承载着区域民众的情感[1]。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特征

(一)商业性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在发展过程中将满足社会主体对艺术和文化的诉求,且民族民间舞蹈还承担着传承舞蹈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价值和作用,其作为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具备一定的商业性特征。例如,近些年由宋城演艺公司推出的《九寨千古情》中既包含民族民间舞蹈,也会适当结合5D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使游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作品获得了一系列赞赏。同时,作品内容相对丰富,其中六支作品讲述不同故事,既促进了歌舞文化的传承,也带动了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九寨千古情》的创作初心便是为了区域旅游业增加特色节目,民族民间舞蹈既具备较强的地域性,又包含丰富文化。从多维角度来看,应对商业性舞蹈作品予以赞赏,其既能推动区域民族民间舞蹈持续性创新和发展,也可促进区域民族民间舞蹈更好地传承,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附加值,这将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迈向蓬勃发展阶段,也可为区域旅游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二)原生态特征

我国地广物博,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美誉,最初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将民间舞蹈进行适当凝练,并置于舞台上。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逐渐趋于专业化,将以表达情绪或塑造角色以及情节为目标,尽量从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和元素,再经过系统性编创进行舞台表演。但由于民族舞蹈舞台表演历经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其原生态再现过程中可能受时代发展所影响,导致部分经典舞段濒临失传。为此,老艺术家们正在细心整理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希望借助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加强再次创编,提升舞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以此为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传承奠基。例如,杨丽萍创作的《云南映象》,属于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其在云南这片土地中,收集了较多民族民间歌舞素材,并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保留传统歌舞。而民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再现,能赋予其巨大感染力,触动观众内心,其中蕴含独特的民族风韵,有利于观众感悟区域风情[2]。

(三)本真性特征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也正在砥砺前行中汲取营养。民族民间舞蹈来自民众生活,在社会发展中不断优化和创新,具备了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相关特质。但由于民族民间舞蹈在借鉴中不断传承,因此最原生态的传统歌舞正面临生存困境。为此,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创了一系列原生态的舞蹈舞台表演,希望在基于时代发展趋势,破解传统肢体语言时,适当增加舞者的亲身感受,以重塑新的舞台形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过程中,加强对民族元素的重视和关注,竭力保持其感染力,并在编创过程中促进原生态舞蹈传承,有利于更多民众通过原生态舞蹈了解民族民间舞蹈魅力。一方面,目前,部分舞蹈編导正在从民间生活中搜集最传统的舞蹈素材,而舞蹈编创主要对不同素材进行选择而非重塑。原生态动作搬上舞台,可加强对艺术形式的还原,又可减少舞蹈表演过程中的变动和装饰。另一方面,选择演员时应加强对民间艺人的选择,既要确保舞蹈动作和舞蹈素材的原生态,也要确保演员的原生态。以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为例,其在演员选择过程中,精心挑选质朴村民,充分保留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本真性”特征[3]。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发展趋势

(一)深入把握生活本质,促进编创手法创新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过程中,应加强对生活本质的把握,既要加强对不同编创手法的借鉴,也应基于时代促进民族民间舞蹈与时俱进创新,并将个人感受融于作品创作中,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族民间舞蹈风格,并提升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的感染力。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舞台表演过程中,强化对生活本质的把握。民族民间舞蹈多基于民间舞蹈元素进行再加工和整理,传统的民间舞蹈在劳动人民中形成,劳动人民用其抒发情绪,感受生活,因此,其将在深入生活中助力人民热爱生活。编导需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特质的深刻感受,才能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命力。例如,《黄土黄》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既能借助极具张力的动作,使观众感受区域儿女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也能展现沧桑气息。编导为真正加强对民族民间作品的传承,深入民间,不断与民众沟通和交流,用心感受了生活的本质,并在把握生活本质后,将其融入舞蹈创作中,以此引起观众心理共鸣,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为此,民间舞编导在舞蹈创编过程中,既要加强对生活动作的自然化呈现,也应借助舞台强化对舞蹈本质元素的进一步展现,才能在传承精髓中展现民族民间舞蹈魅力。

其次,强化对不同编创手法的借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流行元素在逐渐发生变化。民间舞蹈在创新过程中可构建与时代特征相符合的主题,既要更新创作模式与创作方法,也要借助区域民俗的创新使舞台表演效果焕然一新。例如,《孔雀飞来》舞蹈编创者一直是学过什么才会编创什么舞蹈,但其在编创《孔雀飞来》时,借助多元组合实现了自我突破,不仅抓住了傣族舞蹈的核心动作规律,也在编创过程中融入了民间传统文化素材,这使舞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因此,不同编导可在经验积累中加强对不同民族舞蹈内核的把握,既要在编舞过程中大胆突破,也要加强对核心动作规律的保留,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促进民族民间舞蹈在借鉴与传承中走向创新。

(二)科学运用舞台美术,持续窥探创作趋势

民族民间舞蹈走向舞台表演后,需加强对舞台美术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并窥探创作趋势,提升创作的敏感性,以提升民族民间舞蹈的观赏性,更好地促进其传承和发扬。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走向舞台后,合理借用舞台美术,可在锦上添花中加强对传统动作的进一步处理。舞台美术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其中包含舞台背景、舞台服装等多元要素,加强对相关要素的处理,确保相关要素的协调性,既可增强民族民间舞蹈的渲染力和感染力,也可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例如,《邵多丽》中包含鲜花等不同道具,不同道具作用不同,利用其展现舞蹈语言,呈现精彩的舞台画面,可向观众展现人物的不同性格,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此外,也可适当借助良好的舞台灯光,营造美妙的舞台效果,增强舞蹈场景的灵动性和真实性。不同舞蹈动作韵律不同,创作者在加强舞蹈编创时,也需加强对表演服装的综合性考虑,确保不同要素有机融合,才能在增强舞蹈观赏性的同时,提高其审美价值[4]。

其次,提升舞蹈创作的敏感性,加强对流行元素的收集,并促进民间舞蹈适当创新。针对性总结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现状,发现在创新过程中既要保护保留民族民间舞蹈特色,也要借助与时俱进创新,促进民族民间舞蹈走上舞台后迈向新的发展高度,吸引更多观众欣赏与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拉近民族民间舞蹈和民众间的距离。例如,由杨丽萍编创的《云南映象》,是真正在云南民间采生和素材收集后编创的舞蹈。杨丽萍通过生活中的不同现象,感受民族民间舞蹈资源的宝贵性。因此,不断收集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并进行适当创新和升华,形成了大型的原生态歌舞集,利用舞台艺术传承珍贵素材。《云南映象》演出的成功,说明原生态创作的可行性。为此,舞蹈编创者需进一步加强对古老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重视和关注,既要在传承过程中加强创新,也要在发展舞台艺术时保留民族民间舞蹈的珍贵传统元素,从而争取在创新中保留精髓。

(三)深入关注大众审美,注重保留民族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转化为舞台表演后,逐渐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为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更好的传承,可加强对大众审美诉求的关注,增强精品意识,保持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性。

首先,强化对大众审美诉求的关注和重视。目前,网络时代不同舞蹈的纷至沓来,使民族民间舞蹈的根基地位受到冲击,如何加强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是社会各界应重点思考的话题。例如,在观看芭蕾舞时,会有部分观众被芭蕾舞的优美动作所吸引,而观赏现代舞时,会有观赏者被现代舞的帅气动作所吸引。但细细回忆,发现很少有观众对民族民间舞蹈做出系统性评价,多数观众认为民族民间舞蹈太过于本真,不适合大舞台。为此,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可进一步加强对大众审美诉求的关注,既要了解民众内心需求,也應加强对民众诉求的客观认知,在舞蹈编创过程中,构建贴近民众内心的艺术表达形式,并向民众普及民族民间舞蹈知识,以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转换。例如,可适当开设与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的电视节目与竞赛,以加强民族民间舞蹈宣传,并激发舞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促进民族民间舞蹈走向舞台[5]。

其次,增强精品意识。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盲目跟风问题,为此,编创者需形成精品意识,既要创作高质量舞蹈作品,也要打破传统创作观念束缚,进入民间采访,加强对舞蹈动作本质的体会,以此掌握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规律,从而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加强对精品动作的集合,以创作舞蹈精品。

最后,保持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性。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得以流传,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环境因此发生变化。为此,在促进民族民间舞蹈与时俱进创新时,需保持其民族性特征,既要将民族特色放在首位,也要在发扬和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同时保留舞蹈神韵,将最质朴的肢体语言运用到创作中,从而借助质朴情感感染观赏者,向全世界诉说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持民族性进行创新的同时,也需加强对不同区域习俗的了解和认知,既要因地制宜加强舞蹈编创,也要在传承独特审美形态的过程中,强化对舞蹈神韵的保存,从而更好地借助民族民间舞蹈展现人类光辉[6]。

四、结束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历经多年传承,从民间走向舞台。加强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和分析,在保留其原生态特征的基础上,促进其与时俱进创新,既能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展现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也可促进民族民间舞蹈以鲜明特色走向耀眼的辉煌,并在多元文化发展阶段,展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魅力,以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毛慧琳,刘一样.他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逻辑与困境[J].四川戏剧,2022(09):114-117.

[2]江晓宇.艺术地理学视角下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21):88.

[3]陆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在民族语系范式的舞台化革新[J].舞蹈,2022(04):72-74.

[4]肖继元.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文化空间的建构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03):86-90.

[5]田培培.城市发展语境下的多样态民族民间舞蹈生态圈[J].舞蹈,2022(01):74-80.

[6]朱奕,赵新哲.舞台前后: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女性气质”的考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2(01):181-186.

猜你喜欢

舞台表演
试论舞台灯光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声乐教学改革中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浅谈歌唱中的舞台表演艺术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论舞台表演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策略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浅析如何在舞台表演中把控紧张的心理
话剧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表现力
评剧彩旦的舞台表演艺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