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RM-IV 眩晕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2023-09-13张富琴羊月华赵闪高永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8期
关键词:眼震规管头部

张富琴, 羊月华, 赵闪, 高永华

(苏州永鼎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指头部处于特殊位置时出现短暂眩晕的情况, 该病发生时可伴随眼震、 视觉障碍、 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 管石手法复位为目前临床治疗BPPV 的常用手段, 但仍有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手法治疗后存在非特征性头昏或行走不稳等残余症状, 同时手法复位治疗对操作者临床经验和手法熟练度要求较高。 SRM-IV 眩晕诊疗系统将机械、 电子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 在诊疗过程中可实现数字化监测,并按照数字检查结果设定特定的角度和速度旋转进行全自动化复位治疗, 该系统精准性更高, 可弥补传统手法复位治疗的缺陷[2]。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讨SRM-IV 眩晕诊疗系统治疗BPPV 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我院收治的116 例BPPV 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58) 和观察组 (n =58)。 观察组中男30 例, 女28 例; 年龄30 ~70 岁, 平均年龄(55.85 ± 8.18) 岁; 病程1 d ~2 个月, 平均病程 (29.96 ±10.18) d; 半规管受损情况: 右后半规管35 例, 左后半规管23 例。 对照组中男32 例, 女26 例; 年龄30 ~72 岁, 平均年龄 (55.91 ± 8.26) 岁; 病程2 d ~2 个月, 平均病程 (30.06 ±10.21) d; 半规管受损情况: 右后半规管36 例, 左后半规管22 例。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符合BPPV 相关诊断标准[3]并结合病史、 影像学、 听力学及甩头试验等确诊; 经Dix-Hallpike 试验及Roll 试验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 者; 就诊前24 h 内未服用其他治疗眩晕类药物;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 经滚转试验等确诊为外半规管、 上半规管、 混合型或其他型BPPV 者; 合并前庭器质性损伤或可能导致前庭功能异常者;由颈椎病、 梅尼埃病等导致的眩晕者; 存在肢体受限或其他影响手法治疗者; 非原发性BPPV 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Epley 手法复位治疗: 患者取坐立位, 医生扶住患者头部向患侧转动45°, 后将患者迅速改为平卧位, 头部超过床沿向下倾斜30°, 转正头部后, 继续将头部向健侧转90°, 后将患者头部带动身体继续向健侧转动90°, 呈侧卧位后头向下转45°, 待旋转感消失后缓慢恢复到坐立位并叮嘱患者头部略向前倾30°。 上述每一体位均需保持1 ~2 min, 待患者眼震或旋转感消失后再行下一步, 1 次复位后若无效,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继续2 ~3 次复位。 观察组采用SRMIV 眩晕诊疗系统 (斯睿美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治疗: 指导患者就座于复位椅上, 确认安全后启动仪器, 由复位椅带动头部及身体向患侧旋转45°, 并快速后仰120°, 记录旋转刺激过程中患者眼震情况, 约60 s 后继续向健侧偏转90°, 根据数字结果继续保持约60 s 后再继续向健侧偏转90°, 缓慢坐起, 此为一个循环, 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继续进入下一个循环, 一般2 ~3 个循环; 间隔1 d 后对仍存在特征性眼震者采用360°翻滚复位治疗, 患者坐在转椅后, 转椅沿垂直轴旋转45°, 使健侧前半规管和患侧后半规管与复位仪冠状面一致, 后转椅沿冠状面带动患者前翻滚120°, 约30 s 后继续翻滚120°, 再停留30 s, 直至360°, 此为一个循环, 根据数字显示结果及患者耐受性决定循环次数, 一般2 ~3 个循环。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7 d。

1.4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 效果评价标准如下: 患者眩晕或呕吐等症状消失, 且连续2 次变位试验为阴性即为治愈; 患者眩晕或位置性眼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在体位改变时仍存在轻度眩晕感即为有效; 患者眩晕感明显、 呕吐仍存在, 或症状有所加剧或转变为其他类型BPPV 即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②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于治疗前及治疗7 d 后采用眩晕障碍评分量表 (DHI) 评分、 前庭症状指数 (VSI) 评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其中DHI 总分0 ~100 分, 包括情感、 躯体、 情绪三大项, 分值越高代表眩晕越严重; VSI 总分0 ~60 分, 包括平衡、 头痛、 恶心、 眩晕、 头晕及视觉敏感6 个观察指标, 分值越高代表眩晕症状越严重。③并发症。 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头昏、 行走不稳、 头部不清晰、 嗜睡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 高于对照组的75.86%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 两组的DHI、 VS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的DHI、 VS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DHI、 VSI 评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DHI、 VSI 评分比较 (, 分)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

2.3 并发症治疗期间, 观察组出现1 例头昏、 1 例嗜睡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5% (2/58); 对照组出现2 例头昏、 2 例行走不稳、 4 例头部不清晰及2 例嗜睡患者,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4% (10/58);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5.949,P=0.015)。

3 讨论

BPPV 俗称耳石症, 好发于60 岁左右老年人, 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临床多通过特殊手法将BPPV 患者耳石复位,从而改善患者疾病症状, 但手法复位治疗较依赖于临床医师的手法和经验, 存在主观性, 且无法测定患者眼球运动的相关参数, 导致治疗的稳定性和精准性不足。 SRM-IV 眩晕诊疗系统可对患者内耳不同半规管的平面运动进行检测, 根据半规管实际走向刺激半规管, 使眼球发生变位性眼震, 并对不同旋转刺激条件下的眼球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视频眼罩来确定震颤强度和方向等数据, 并将眼球的震颤强度和方向等数据实现数字化显示, 临床医师根据监测数据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治疗方案针对性; 另外, SRM-IV 诊疗系统在三维平面中通过旋转刺激半规管, 并根据患者不同的体态特征适当调整体位, 能够使患者在重力作用下实现成功复位; SRM-IV诊疗系统不仅规避了不同医师的手法差别, 还克服了患者的体态、 躯体调节能力、 心理作用等影响因素, 让患者处于全身固定状态, 保证了变换体位的统一性[4-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DHI、 VS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 提示SRM-IV 眩晕诊疗系统用于治疗BPPV, 可提升临床疗效, 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 与牛传贵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治疗期间,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提示SRM-IV 诊疗系统可明显减少BPPV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 SRM-IV 眩晕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眼震规管头部
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及眼震检查(续)
头部按摩治疗老伴失忆
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分析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动物也会晕车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