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研究
2023-09-13胡彦丽翟锦锦闫媛媛
胡彦丽, 翟锦锦, 闫媛媛
(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眼科, 河南 郑州 450053)
白内障是紫外线照射、 中毒、 外伤、 机体氧化损伤等因素经干扰晶状体正常代谢或其所处的内外环境而造成晶状体混浊所致, 为首位致盲性眼病[1]。 高度近视常合并白内障, 可造成晶体悬韧带松弛, 核硬化明显, 白内障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2]。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重要手段, 但手术引起的灌注液刺激、 机械损伤等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 (CEC), 诱发角膜水肿, 影响术后视力恢复[3-4]。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ECCE) 较为常用,但哪种术式治疗效果最佳尚无统一定论。 本研究选择就诊于我院的部分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 分组实施两种术式, 比较治疗效果, 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1 年3 月至2022 年6 月就诊于我院的60 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参考组, 各30 例。 治疗组年龄45 ~72 岁, 平均 (61.32 ±3.44) 岁; 男18 例, 女12 例; 病程1 ~8 年, 平均 (2.68 ±0.24) 年。 参考组年龄46 ~74 岁, 平均 (61.24 ± 3.37) 岁;男16 例, 女14 例; 病程2 ~7 年, 平均 (2.73 ± 0.21) 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排标准纳入标准: 近视度数为-6.00 ~-2 100 D, 并经影像学检测确诊为白内障; 签署知情同意书; 晶状体核硬度:Ⅲ~Ⅳ级。 排除标准: 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者; 角膜散光>1.0 D 者; 合并严重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者; 既往有眼部手术史者。
1.3 治疗方法术前两组患者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 d,每天4 次。 术前30 min 用0.5%盐酸丙美卡因角膜表面麻醉,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 治疗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 WHITESTAR Signature 超声乳化仪 (美国AMO 公司), 在10 点钟与2 点钟位用15°穿刺刀分别做2.2 mm主切口与透明角膜侧切口, 黏弹剂注入前房内, 连续环形撕囊,直径为5 ~5.5 mm。 水分层、 水分离后, 用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 清除残余皮质, 后囊膜抛光, 将黏弹剂置入囊袋内, 将人工晶状体植入, 吸除黏弹剂, 角膜切口水闭, 术眼用典必殊眼膏涂抹, 纱布遮盖。 参考组行ECCE 治疗: 在2 点钟位透明角膜辅助切口, 以11 点钟位为中心, 做反眉形角巩膜隧道切口, 深度为巩膜厚度的1/2, 内、 外切口长度分别为8.0 ~9.0 mm、 5.0 ~7.0 mm, 内切口与透明角膜缘内相距1.0 ~1.5 mm。做一前房穿刺口, 长度约为2.5 mm, 将黏弹剂注入, 夹闭球结膜切口、 水闭侧切口, 其余操作同治疗组。
1.4 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术前、 术后12 周的CEC 情况, 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检测仪 (TOMEY EM-3000 型) 测定CEC 密度与六角形细胞百分比 (6A)。 ②比较两组术前、 术后12 周的中央角膜厚度 (CCT) 与最佳矫正视力 (BCVA), 前者用Zeiss-Humphrey OCT3 仪测定, 后者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定。 ③比较两组的术后眼压升高、 后囊混浊、 角膜水肿等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EC 情况术后, 两组的CEC 密度与6A 均低于术前, 但治疗组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CEC 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的CEC 情况比较 ()
?
2.2 CCT 与BCVA术后, 两组的BCVA 均高于术前, 且治疗组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的CCT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CCT 与BCVA 比较 ()
表2 两组的CCT 与BCVA 比较 ()
?
2.3 并发症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比较 [n (%)]
3 讨论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多为核性白内障, 此类患者前房深、眼轴长, 晶状体囊膜变薄, 悬韧带弹性降低, 且玻璃体多存在混浊、 液化、 后脱离, 增加治疗难度及风险, 成为眼科医生关注的重点[5-6]。 手术是唯一可彻底治愈本病的手段, 其中ECCE 为常用术式, 是在以往大切口囊外摘除的基础上, 将晶体核劈成2 ~3 瓣, 经小切口取出, 适用于各种大小、 不同硬度的晶状体核[7-8]。 但治疗较硬、 核较大的白内障时, 手术时间延长与切口扩大会对CEC 造成损害, 不利于术后视力恢复。
本研究中, 两组术后的CEC 密度与6A 均低于术前, BCVA 均高于术前; 治疗组的术后CEC 密度、 6A、 BCVA 均高于参考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 提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CEC 造成的损伤较小,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视力, 安全性较高。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按照流体动力学原理, 通过超声仪利用灌注与抽吸产生的负压粉碎乳化混浊的晶状体, 将粉碎的晶状体吸出后再植入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后囊膜的生理屏障作用明显增强, 还能维持眼球壁的解剖结构, 提高眼压的稳定性, 有效避免高度近视眼液化变形的玻璃体过度向前移动, 使玻璃体基底部的牵拉减少, 眼内组织的稳定性明显增加, 能够有效降低对CEC 造成的损害, 利于术后视力恢复[9]。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角膜散光小、 切口小、 术后反应轻、 安全稳定、 术后切口愈合快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ECCE 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均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但前者引起的损伤较小,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视力, 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