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8-21尹越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新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尹越

摘 要:新商科人才应运而生,高校必须对当下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紧扣新商科人才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重构“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课程和能力结构体系;同时有必要打造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构建面向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建立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保障。

关键词:新商科;人才培养;商工结合;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20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同时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中提到“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思想应运而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人类社会在国际政治、经济和产业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以往商科教育模式弊端已显现,教育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四新计划”,也就是高校要全面建设工、农、文、医四个学科专业的全新改革体系。作为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在新时代如何建设新商科是商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新商科建设在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人才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必然要求对传统的商科教育进行彻底改造,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新商科”是全新经济环境下商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时代变革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动因,而教育改革又为时代发展带来了强大助力,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深度优化。传统商科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应用,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不适应;同时存在国际化视野不足,且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理解力出现断层,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低,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问题。新商科的出现意味着传统商科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以商工结合为基础,促进产教融合,实现高质量人才的有效输出,定位产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商科人才,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1 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及新商科人才需求分析

1.1 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

一是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产教融合程度低。在校内课程设置中,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内容相对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这就导致理实割裂,难以实现两者有机结合。以及缺乏课程的实用性,使高校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要求,与企业脱轨。

二是在课程设计中与产业对接特色不够明显,课程内容相对滞后,创新性不足,学生难以及时接触前沿理论,不具备参与企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严重脱离社会、专业的发展需求,不能快速响应并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導致毕业生就业率低下。

三是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低,缺乏商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商业人才同样也应注重工学方面的培养,今后同时掌握商学和工学能力的人才将会越来越需要。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存在对学科交叉重视不够、工学与商学结合程度低的问题,从而无法培养出商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1.2 新商科人才需求分析

(1)数字化人才。随着产业企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对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热点,以及数字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趋势,新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成为“刚需”。

(2)复合型人才。在数字化技术背景下,AI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已经深入渗透各行各业,所以,在物流、财会、营销、外贸等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实现“商”与“工”的密切融合。

(3)应用型人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亟须大量应用型人才,可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具备扎实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基,更要具备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的崭新环境下,产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要要求,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导,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以此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只有符合时代需求才能充分体现教育价值,而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促进产业转型的生力军。

2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

2.1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预定位

通过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与院校围绕会计、营销、人力资源和工商管理等专业开展协同育人专业共建服务,进一步培养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有助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协同育人、专业共建来建设一流的专业和一流专业集群;通过产业学院的共建与升级支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2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构性改革的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立足点,人才结构合理才能“人尽其才”,这就需要高校积极转变人才教育模式,以商工结合为切入点,为产学研三项融合奠定基础,以此提升商科人才培育质量,实现人才教育模式的深度优化。“新商科”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思政课程教育,培养人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二是专业与通识并重,提升教师复合素质;三是建立并完善课程体系,夯实理论基础;四是拓展应用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商工结合视域下,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突出产教融合特点,以校园课堂为主导,以岗位实践为拓展,以社会实践为延伸,从而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2.3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在延续原有教育特色的基础上,需要从现代商业理念入手,将其引入当前的商科教育体系内,这样才能实现工科与商业知识的深入贯通,从而形成全新的教育体系,更新教学理念,技术及管理是学科教育基础,而商工结合、产教融合将成为教育的核心要素,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整合高效与企业资源,实施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发展,形成激励,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通过制度保障、学科保障、师资保障和设施保障等措施保证“新商科”人才培养过程有效运行,实现“新商科”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创新。围绕新商科人才需求,针对四年的优秀本科学生发展规划进行教学内容、课程等创新设计,确保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现,如图2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所示。

2.3.1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要以“强基础,宽专业,拓能力,重实践,高素质,强个性”为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升提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为目标,深入分析商工融合下的岗位需求与职业发展需求,以产业链特色拓展工学结合领域,建立实践导向下的专业教学体系,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鼓励骨干教师进入标杆企业进行挂职历练,开展一线调研,参与企业核心技术管理人才的培训学习,从而实现信息实时沟通,强化双方合作力度;邀请名师大师做讲解示范,制作专业教学视频、微课等,打造成国内商科教学资源高度集成的平台。

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要注重实施个性化育人方案,建设不同形式的教育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兴趣、意愿等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进入不同学习模块,提高实践学习的实效性,依托平台优势提升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

2.3.2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设计

在新商科教育中要实现学研融合,高校教育将成为产业链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锁定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诉求相吻合。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会带动教育模式和课程建设的深度优化,这是一个良性互动过程。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三位一体,在相同基础上激活模块功能,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岗适应能力,做到一专多能,在产教结合中促进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产业链特点,对其衍生职业、衍生岗位进行调研,以此为依托开发产教融合课程,促进工学深度融合,从产业链特点出发打造全新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模式。

2.3.3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资源与手段创新

新商科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新等重点领域展开产教深度对话,并成立“新商科财经大数据中心”,以“特色教育生态链”为基础,激活教育新能量。在优化教学环境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区块链、云平台、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依托,着力打造全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市场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提升复合型人才培育质量。高校要积极建立与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合作,将实践课堂延伸到企业岗位实践中,从而营造全真实习基地,以师带徒形式提升商科教育质量。校内也要结合实训要求打造实践基地,企业骨干可来校任教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标准化岗位环境下进行实践,充分体现环境育人优势,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2.3.4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创新

新商科人才需要结合专业特点、未来职业需求实现课程与职业标准的有序衔接,核心课程和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相衔接,根据企业作业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例如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和顺丰、韵达等企业需求相呼应;电商专业课程设置与淘宝、京东等企业需求相呼应,连锁专业则与苏宁相呼应。在商工结合理念下,高校将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配置,促进课程资源整合,从课程结构调整出发,以商学内容体现理论教育特色,以工学内容体现能力价值提升,这样才能形成课程的动态优化与创新。

3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保障

3.1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监控

(1)学生考核方面。必须改变过去仅对学生知识掌握和传承程度的考核,更加注重构建学生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方式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过程考核、开放考核等多种形式以及实验室考核、校外实习基地考核等多种渠道完成大作业、学年论文、实践报告等多样化考核内容。尤其在实习阶段,除了学校指导教师给出评价外,还需要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或指导教师对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出评价。

(2)教学过程方面。以学生、教师同行、学院和学校领导等为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对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践等人才培养各个关节和教学管理环节进行监控;以线上交流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质量进行及时反馈,实现“检查-评价-反馈-改进”循环运行,使得教师能够根据评教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2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保障

鼓励教师走进企业积累教学案例。高校应制定专门政策,如给予相关教师减免课堂教学工作量、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方面优惠,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挂职学习,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积极引进行业一线专家或资深从业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高校应为各专业给予一定经费资助,通过明确相关责任和丰厚待遇,鼓励合作企业选拔优秀高水平人才担任外聘教师,传授先进实践经验,紧密与市场需求连接。根据专业需求聘任为“企业导师”“驻校企业教师”“兼课企业教师”“客座企业教师”“校友导师”“创新创业导师”,围绕专家的优势,设置特定的教学环节。

此外,还可以通过“项目实践+外包”形式提升学生实践质量,教师可以辅导学生承担企业外包项目,通过项目实战提高学生的独立运营能力,通过项目外包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能力力量的重要性,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商工结合与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平台资源保障

积极筹措教学经费。高校应努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省财政教改专项、品牌专业建设等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发展,为“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扶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采用课程上网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支持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信息化教育发展中,要实现师生体系全面覆盖。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杰出校友或学校所在地的企业,与他们合作建立学生实践中心。邀请成功企业家来到学校演讲、交流,分享自己的創业历程、经验教训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创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钱程,陈鹏,韩宝平,等.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思维转换与模式建构[J].中国高校科技,2020,(07):7477.

[2]宣昌勇,晏维龙.“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本科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06):5153.

[3]齐佳音,张国锋,吴联仁,等.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商科教育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5862.

[4]陈寿灿,严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创业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8):96100.

[5]徐永其,宣昌勇,孙军,等.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跨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4446.

[6]张美娟,刘建刚,沈秀,等.商科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理论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3):251254.

猜你喜欢

新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