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2018-09-02李迪吴敏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商科专业群实施路径

李迪 吴敏良

内容摘要:随着新兴商业流通业态不断出现、商业流通业快速发展、商业流通日益国际化和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迫切需要重构新商科专业群,也只有这样,新商科专业群才能大有作为。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重构新商科专业群,应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科学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切实加强专业群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群发展机制。同时,在新商科专业群重构过程中,应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优化制度设计,加强校、政、企、机构协同,完善专业群建设保障机制。

关键词:商业流通 新商科 专业群 重构 实施路径

一.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重构新商科专业群的意义

(一)新兴商业流通业态不断出现的需要。商业流通,通常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1]。“互联网+”时代,商业流通已由单纯的实体经济领域扩充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领域。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商业流通中得到广泛应用,商业流通表现出一种信息化流通,也正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商业流通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同时,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智能为主要载体,以知识驱动、智慧驱动、数据驱动为发展引擎的新商业模式正在崛起,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现代会展、共享经济等新兴商业流通业态不断出现。

在新兴商业流通业态中,特别是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商电发〔2011〕375号)及《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的要求,商务部于2012年公布了北京通州商务园、上海市嘉定电子商务产业园、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长沙电子商务产业区等共35家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近几年,电商产业更是飞速发展,仅2015年,一年时间成立电商产业园超过一千个,约1.3亿网购人群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移动端网购人群的占比已经逼近70%。2017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达1682亿元人民币,其中,移动占比90%。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商业的形态,在拓展着商业的边界,使得商业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深化和扩张,现代商业已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商业了。因此,高校的传统商科专业群已无法满足现代商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培养了,这就使得重构新商科专业群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了。

(二)商业流通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通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到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就达到4000美元以上,2017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8790美元。同时,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与2016年持平,仍为51.6%。我国现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在后工业化时期,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经济已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经济增长从以制造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转型。

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产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国家城镇化战略进程稳步推进,劳动力人口向城市快速转移,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解决1亿人进城落户。城镇化规模稳定扩大将不断激发服务贸易的潜在需求,将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快我国经济结构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步伐,真正实现产业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过度。目前,我国已经是从服务业发展初级阶段到世界排名第二的服务贸易大国。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当年关注的吃穿住行基本生活需求转向人文交融、价值导向、品牌身份象征等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便利化需求,可见,要满足人们这些出现的新兴需求,作为服务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业承担着时代的重担,将在引导并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起到重要作用,需成为“先导性产业”[2]29。而商业流通业要发展为“先导性产业”,需要大量的熟悉现代流通业态和技术的人才做支撑,要满足这一要求,也需要对新商科专业群进行重构。

(三)商业流通日益国际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实际就是流通全球化。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的需求向多样化、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流通企业为克服国内市场饱和的局面不断向国外扩张以寻求新的市场空间。从而使得现代商业流通呈现出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的流通国际化已经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商业流通中占主导地位,用信息化、高科技化、高智能化和集约化的流通手段,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纳入了社会化大流通的轨道,因而商业流通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而且正在逐步加强。我国因为加入WTO,于2004年12月11日分销领域全面开放,中国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领域在股权、地域、店铺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外资开始全面进入我国流通领域,标志着我国商业流通领域已全方位国际化[2]30。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7.79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4.2%。

日益国际化的流通形势使得商业流通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流通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环境也更趋复杂,这也对从事商业流通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可见,重构新商科专业群势在必行。

(四)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特别提出的是,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创新社会治理”,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为此,高等学校要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以此为切入点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一些地方还将高职院校建设一流的专业群列入“双一流”建设范畴。例如,湖南省教育厅2016年在教肓部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不久,制定了《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实施方案》,提出了“以卓越院校建设为基础,建成若干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在全省重点建设好70个左右特色专业、30个左右示范性特色专业、30个左右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将高职院校示范特色专业群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专业群,到2018年全省建设高水平骨干专业总数达150个”等具体目标。这将极大地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同时,这也无疑为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群的建设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因此,新商科专业群的构建融入到“双一流”建设之中很有必要,也只有这样,重构新商科专业群才能大有作为。

新商科专业群应该按照“双一流”建设要求的进行重构,打破传统商科或院系专业之间的壁垒,优化群内专业结构,融合交叉学科,利用群各专业间的交叉效应,整合群内优质资源,以便培养现代流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流通产业发展服务。

二.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重构新商科专业群的内容

商业流通视阈下重构新商科专业群,应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紧扣区域商业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商业流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现代商业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构建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坚持现代商业行业企业高端人才引进与“双师”素质培养相结合,打造“名师引领、专兼结合、师德高尚”的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群教学团队;创新“厂中校”“校中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建设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主动适应“互联网+”战略,着力建设“互联网+商业流通”发展的专业群发展机制。通过科学重构新商科专业群,形成校企共建共享、服务现代商业流通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引领发展的品牌专业群。重构的新商科专业群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学优化调整新商科专业群的专业结构。适应现代流通产业优化升级调整,成立新商科专业群建设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由学校、政府、商会、企业参与的“四方联动、教产对接”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充分考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流通业态发展情况和流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变化情况,实时而前瞻性地调整优化新商科专业结构。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新专业申报、劣势专业淘汰的工作机制,通过优胜劣汰,重点建设5个左右能体现商业流通领域核心业务的专业,按照商业流通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新商科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深化新商科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新商科专业群内各专业特点,体现现代商业流通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适应现代商业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使新商科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实现新商科专业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推进新商科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校企合作,教产对接,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订单培养力度,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专业群质量评价,制定新商科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探索新商科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努力提高专业群的办学水平。

(三)完善新商科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认真研究和应对“互联网+”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优化基于现代商业流通业务流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名师讲堂、微课、慕课和优质空间课程等专业群信息化教学资源,特别是加强专业共享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中高职衔接课程、高本衔接课程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并且,积极开展网络课堂教学。引进国际化专业课程包,完成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校企合作加大特色教材开发的开发力度。

(四)构建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新商科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建设新商科专业群实训基地,通过开发或购置充实新商科相关专业仿真互动实训软件,加强智慧教室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索建设现代商业流通世界贸易博物馆。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与电子商务等商业流通新业态企业合作共建新业态实训实习平台,开展网上网下实习实训。

(五)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素质的新商科专业群教学团队。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专业群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培养,着力把核心专业带头人培养成熟悉现代商业流通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专业群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新商科专业群带头人;实现“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以实践经验丰富的商业流通行业专家、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为主体建立兼职教师库,并实行动态更新;建设教授、行业大师、技能名师和专家工作室,提高专业群教学团队协同创新能力。通过外引内培,多渠道、多途径建成一支“名师引领、专兼结合、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新商科专业群教学团队。

(六)切实加强新商科专业群文化建设[3]。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把文化建设和专业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专业价值理念、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融于专业教学过程和专业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对新商科专业群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尤其是将现代商业流通知名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课堂、实训场地和学生日常生活,引導学生了解现代商业流通企业和行业文化,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在深刻领会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职业化思维与行为习惯。

(七)建立健全新商科专业群发展机制。密切关注区域内现代商业流通产业发展,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的技术、技能要求,主动适应现代商业流通产业需求,加强同现代商业流通企业合作,建立“共生、共融、共赢、共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新商科专业群与现代商业流通产业协同发展。以学生、企业和社会满意作为新商科专业群质量评价的核心,建设多元化、信息化、开放式、多方参与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索实施弹性选课制和学分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和毕业生质量跟踪管理。加强校企常态沟通,建立理事会联系会议制度,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加强校企相互开放与协作,实现新商科专业群与现代商业流通产业统筹发展和融合创新。

三.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重构新商科专业群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优化制度设计。构建高职新商科专业群,培养现代商业流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优化顶层设计[4]。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和杠杆作用,积极引导行业组织、高职院校和流通企业协同推进新商科专业群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行业组织等社会机构出版年度行业人才需求报告,为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提供未来现代商业流通职业人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为高职院校提高新商科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二)加强校、政、企、机构协同。加强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使新商科专业群的设置和内涵建设符合现代商业流通产业群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职业要求,以实现新商科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协同,深化校企合作,特别注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好企业在专业群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共建,实现学校和企业在专业群建设中协同创新、互利共赢;加强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协同,实现多方共同发展。通过加强校、政、企、机构协同[5]10,构建以现代商业流通行业为依托、以学校为主体、以政府为推手、合作企业深度参与的合作办学体制,形成以“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合作目标的新型合作的专业群办学模式[5]11。

(三)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保障机制。专业群建设相对专业建设,具有专业交叉性、融合性强的特点,各种利益关系以及矛盾冲突较多。因此,要推动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群良性发展,就必须建立专业群建设保障机制。一是建立专业群项目负责制。制定相关制度,确立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制,负责人对专业群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作全过程负责。二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制定专业群建设的季度和年度报告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制度、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及时收集关于专业群的有关学生评价、企业评价、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信息,并建立专业群建设的问题预防、跟踪、反馈、纠正机制。三是建立专业群建设监督和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专业群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东方.“互联网+”时代中国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6.

[2]張克夫.关于我国现代商业流通发展趋势的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第28卷第2期:29-30,2012年3月.

[3]陈运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26期:27-32.

[4]张宝忠.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10期:103-106.

[5]司银霞.高职院校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专业群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28期:10-11.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猜你喜欢

新商科专业群实施路径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