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育人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3-08-21刘西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育人价值文化育人

刘西敏

摘 要: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新时代黄河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分析黄河文化的内容构成,从横向和纵向维度,深入认识黄河文化的内涵,将黄河文化内涵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挖掘黄河文化的高职院校育人价值,提出系统化文化育人顶层设计、黄河文化赋能教师队伍、创新文化育人载体等黄河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路径,为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河文化;内涵;高职;育人价值;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13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活动的聚集地,黄河流域对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黄河流经9个省区,黄河流域的各省份汇集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是彰显中华文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及其高职院校育人价值,对实施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黄河文化概述

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发展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文明活动成果的总和,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从广义上来讲,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黄河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流域文化。黄河流域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人民的交流互动,促进了文化的流通和传播。黄河文化不断吸纳黄河流域内外的多种文化,融合共生,形成了黄河文化体系。黄河沿线不同地段形成的河湟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都属于黄河文化体系中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

2 黄河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内涵是蕴含于各类文化载体中的抽象的文化。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黄河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创新性与象征性等文化特质,使得黄河文化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地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依据黄河文化的内容构成,从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把握黄河文化的内涵,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2.1 开放包容、和合共生的多元化文化体系

黄河各区段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在黄河流域的不同地段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从时空地域上来看,黄河文化不断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地方文化,并在持续地扩张中,吸收了部分东亚文化、中亚文化等外来文化元素,黄河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得到丰富,形成了黄河地域文化圈。从文化属性上来看,黄河文化囊括了农耕文化、国家治理文化、民族文化、道德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在持续性发展中黄河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呈现出层层叠叠,交错共生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时代发展,黄河文化不断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黄河文化融入国民教育、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实现了黄河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相融相通。

2.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

黄河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黄河文化蕴含“天人合一”自然伦理观和生态哲学,是黄河流域的先民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创造的财富。《道德经》主张“天人合一”,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合思想。古代先民在黄河治理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孟子曾评价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明朝工部尚书潘季驯提出的“束水冲沙法”,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冲刷泥沙;清朝治理黄河因地制宜,对黄河中下游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陈潢提出黄河治理要从源头治理,阻止黄河泥沙下行的生态治理方略;這些黄河治理策略都体现了黄河文化天地人和的思想。黄河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思想,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3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的治理方略

古代黄河水患频发,泥沙聚集,河道决堤。大禹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创造了大禹治水精神。东汉王景采取“筑堤理渠、绝水立门”的治理方略,实现了“黄河安流八百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强化水患治理,对水资源予以科学保护和开发。进入新时代,黄河治理从传统治河走向现代治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新时代治水方略,科技进步使得治黄关键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聚焦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党和国家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中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是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2.4 同根同源、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黄河流域诞生了伏羲、炎黄二帝传说,黄河文化的传承性使得中国姓氏家族得以传承,“万姓同根”“万民归宗”文化理念,蕴含着炎黄子孙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黄河泛滥治水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主流意识逐渐形成,秦汉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态,中原王朝的朝代更迭,促进了各民族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各民族融合发展,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和价值取向。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 黄河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育人价值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精湛技艺,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等。挖掘、探索和弘扬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将黄河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全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3.1 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儒家文化以德为先的精神,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四有”新人,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推动作用。治黄精神、地方红色革命精神等伟大黄河精神,有利于拓展思想课堂教学内容。黄河博物馆、黄河壶口瀑布、黄河入海口等黄河文化资源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了VR云上展览,有助于提升思政课堂的智能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1.1 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黄河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精神是人们在长期同黄河水患不懈斗争中形成的精神追求,黄河精神是团结、务实、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黄河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将黄河精神中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3.1.2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共通。讲述黄河故事,传递黄河精神正是将黄河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挖掘黄河文化中的习俗、文物、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黄河文化教学资源,通过参观黄河文化遗迹、社会实践调研、志愿活动、非遗传承等形式,将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发挥黄河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凸显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时代性

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开阔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境界,但也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判断,这就需要增加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将黄河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大学生民族责任感等具有重要意义。

3.2.1 增强大学生民族责任感

黄河文化中孕育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创造、奋斗、团结、梦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黄河文化模式下的独特呈现。黄河流域的先民面对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务实理性,勤劳耕作。为治理黄河水患,人民团结一心,发挥创造性劳动,创新治理方法,保护了黄河流域人民的家园乐土。黄河文化崇德向善,西周时期的“礼乐”“德治”,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通过黄河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渗透,可以增加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大学生意识到民族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成为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3.2.2 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少年阶段定位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大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稳定“三观”的关键时期。黄河文化中承载着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将黄河文化中蕴含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融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文化的沁润中,感悟内心,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3.2.3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将黄河文化融入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学生熟知黄河文化,学习黄河文化的精神品质,增加大学生情感文化认同,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社会经历中,不断自我完善人文素养。如参观红色革命文化,可以让学生体会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黄河精神。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让黄河文化技艺走进课堂,通过学习和体验,让大学生成为弘扬和传承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践行者。

3.3 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

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占比较高,实践教学学时占50%以上。专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融合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等教育,培养服务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3.1 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文化素养是课程思政内容的重要供给。挖掘专业课程中包含的黄河文化元素,从专业课程的知识特征出发,寻找黄河文化内容框架中对应的元素,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内容的渗透、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实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和文化素质,实现专业课程情感育人目标。如土建类专业课程,结合专业课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与黄河文化中的黄河治理文化、中原建筑等历史文化相融合,引导学生了解黄河文化,增强民族责任与担当,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意识。

3.3.2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求变、求新的思想,将黄河文化中先贤的创新求知精神,融入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中,让学生树立不畏险阻、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求知求问,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求真,在学与思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相融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 黄河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路径

黄河文化对高职教育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将黄河文化融入高职教育,需要院校和教师等文化传播主体的同向同行,积极探索黄河文化中隐含的教学元素,从文化育人的主体和载体入手,探索实施文化育人路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厚德时代新人。

4.1 系统化文化育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院校文化的发展之道,具有方向引领性。顶层设计站在纵观全局的视野高度,谋划院校育人大计,对院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推动和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聚焦特色地域文化和学校建设特色,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出台“文化立校行动计划”或“文化建设规划”等,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制定建设举措,明确院、系、部门的职责分工,指导文化育人项目落实落地。

4.2 黄河文化赋能教师队伍

教师是高职教育的育人主体,担负着文化育人的职责,具有文化价值引导的作用。黄河文化赋能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有情怀、有理想、敢担当的教师队伍,对实现黄河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通过引进培育优秀教师,对教师开展黄河文化培训,调动教师主动弘扬黄河文化的积极性,夯实教师黄河文化根基,提高教师对黄河文化育人价值的科学认知,增强教师的文化自信。鼓励教师挖掘黄河文化中的教学元素,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课程教学,建设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在生动的课堂中实现文化育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文化修养,打牢文化育人功底。

4.3 创新文化育人载体

高职教育文化育人载体形式多样,将黄河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可以从创新文化育人载体入手,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建文明校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师生人文素质;通过创新校园文化特色活动项目,如校园文化节、科技竞赛、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第二课堂等,增进师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挖掘文化底蕴,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如浮雕等体现院校特色的环境观景和人文景观等;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发挥各学科知识的育人功能,将黄河文化教学元素融入思政课、专业课、人文素质课等,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5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在传承中华文明谱系的同时,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价值,深度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探索黄河文化的高职院校育人价值,在弘扬传承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提炼黄河文化的教学元素,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黄河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效果,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海飞.论黄河文化的形成过程、内涵与形态[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03):2231.

[2]王乃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J].中国水利,2020,(05):5053.

[3]孙席席,原同遥.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发展[J].黄河.黃土.黄种人,2022,(05):1517.

[4]刘广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J].职业技术,2021,(03):7175.

[5]沈云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及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2):3840.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育人价值文化育人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技术文化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