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师班本课程能力的思和行
——以“‘洞’感地带”主题活动为例

2023-07-17潘学香

好家长 2023年6期
关键词:班本化班本洞口

文 潘学香

班本课程以班为本,依据幼儿兴趣和需要,有效整合周边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依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班本化课程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策略。

一、班本课程目标的选定

(一)课程目标的来源:及时捕捉幼儿园的兴趣点,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

“‘洞’感地带”主题活动源于一次户外游戏活动。幼儿在四楼露天平台草坪上发现了一个洞,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是谁的家?”“黑黑的洞到底有多深?”“里面会不会住着小蚂蚁?”……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小洞的秘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抛出问题:这些洞是用来做什么的?“应该是住小蚂蚁的。”“是下水管道。”……通过前期的讨论,教师了解到,多数幼儿虽已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洞,并能说出它们的作用,但不了解露天阳台上的这些洞的具体深度。

接下来,教师根据幼儿的话题继续组织讨论,紧扣“神秘洞口”这一关键词,了解到幼儿对于这个洞的深浅问题保持着持续的关注度。由此,教师结合幼儿对于洞的兴趣点以及原有经验,并考虑到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决定在班级中开展“‘洞’感地带”主题活动。

(二)课程目标的确立:关注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把握主题活动的意义

在“‘洞’感地带”主题活动中,教师发现关于洞的内容有很多,仅洞的类别就涉及各领域的内容。以往,教师在开展系列班本活动时总会想着将五大领域的内容都体现在一个主题中,但是没有探究重点,就像是一个大拼盘。在活动审议后,大家决定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围绕主题活动的意义设置目标。

主题活动的意义如何体现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开展“‘洞’感地带”主题活动是为了培养幼儿大胆尝试、细心观察、敢于探索的精神,了解各种洞的作用。目标的设置既可以定位在科学探究上,让幼儿明确各种洞的形状、布局、作用、意义,知道生活中会有不同的洞,了解这些洞的不同作用。

为此,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以及主题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设计组织了四个主题目标:第一,乐意寻找、记录生活中常见的洞,知道洞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第二,能根据需求为班级或者活动室、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设计不同功能的洞口,进一步萌发幼儿安全意识。第三,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洞的循环和联通。第四,能用表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能清楚、连贯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二、班本课程实施的路径

在“‘洞’感地带”主题活动启动初期,教师的设计思路是按照生活中不同种类的洞进行分类和认知,比如通风口的洞、空调口的洞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各领域的相应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各种洞口的作用。但是,在班级课程审议时,教师认为,应该依据儿童的视角,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工具、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去探究、调查、发现。因此,教师决定让幼儿走在课程的前面,以幼儿的经验、问题为线索(以幼儿在生活中对洞的了解),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洞。

探索活动一:我发现的洞洞

鼓励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寻找,用表征、拍照片(视频)的方式记录。全面拓宽幼儿的视野,鼓励他们前往小区、马路、街道或者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进入停车场、超市等公共场合开展细致的调查。回到幼儿园后,大家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回顾寻找各种洞口的过程。在分享环节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并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记录、汇总。

通过第一阶段的调查回顾,幼儿将关注点集中到了话题“为什么要设计这些洞?”。在寻找洞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初步确认这些洞口的作用,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洞口的初步了解,知道它存在的必要性。

探索活动二:洞口的秘密

围绕着幼儿对洞口的初步认识,教师带领幼儿再次来到四楼露天平台。这一次,幼儿的探索更加大胆、主动。有的幼儿拿着长绳测量。在一段较长的绳子被用完后,他们发现这个洞非常深。为此,幼儿提出猜想:这个洞会不会一直通到一楼“娃娃家”门口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进行验证。最后,幼儿发现了一楼有许多的白色管子,有的管子上面还有水在往下滴。有的幼儿提议用水流的方法验证四楼的洞口是不是和一楼相通的。在两次实验后,大家有了新的发现。

在探秘洞口后,教师和幼儿围绕设置洞口的意义、作用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于洞的各种认知逐渐清晰,知道不同的洞口有不同的意义,如有的是排水的,有的是排烟的,有的是消除噪音的。通过这一阶段的探索,幼儿已经能够初步把洞口和具体布局位置以及与人们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探索活动四:小小设计师

在了解人的身体和周围环境中不同洞的意义和作用后,教师引导幼儿为这些不同的洞设计一些标记,如警示标记(提醒大家要小心)、提示标记(温馨提醒)、功能标识(不同的作用)等。

三、班本课程的反思

(一)课程生发点要追随幼儿兴趣

与园本课程相比,班本化课程更加关注幼儿,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班本化课程促进了教师观念上的更新:从关注幼儿向尊重幼儿的转变。很多园本课程都是按照现有教材实施的,而班本课程随时依据幼儿的兴趣进行选择和调整。

(二)课程不是单一的活动

班本化课程不应围绕单个活动开展,需要有整体课程观的建构。班本化课程需要确定教育目标,设计与主题相应的一系列活动,并将主题目标渗透在五大领域内。

(三)课程特色要依据个体、资源的不同

班本化课程研究和开发的主体是本班教师和幼儿。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也是基于每个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因此,班本化课程更应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班级特色。

(四)关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作为班本化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要拥有有效的课程意识,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并及时生发出适合本班幼儿的班本课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表现出敏锐的捕捉课程价值的能力。

猜你喜欢

班本化班本洞口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初中班本化内驱式合作学习管理策略的研究应用
初中数学“班本化”导学作业的设计与使用的研究
幼儿园班本化戏剧主题活动的建构与实施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巧将主题图“班本化” 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