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撬动下的家园共育新生态
——落实“双减”回归本真
2023-07-17卜慧洁
文 卜慧洁
近年来,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压在幼儿和其家长肩上的沉重负担,也是影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双减”政策给一些教师和家长带了焦虑情绪。如何通过“双减”这个撬动点,重构“双减”下家园共育新生态,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
一、认清形势,开启家园共育新征程
建立家、园协同教育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构建良性运作的教育生态系统,已成为探寻家园共育的时代走向。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不少课改相关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也倡导:“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为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固有的“怪圈”,认清形势,构建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家园共育生态场”,修复原始森林“家园共育生态圈”,顺天性、求创新,避免急功近利、揠苗助长。一是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力。我们吸纳持“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的教师,成立工作小组,贯彻落实《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文件精神及当下热点时事等,分层、分组开展常态化家庭教育实践指导。二是设立“爱心港湾辅导站”,并成立“温馨恳谈室”“家庭教育咨询室”等,聘请专家、心理老师组成导师团,对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专门个别指导,且持续跟进反馈。三是开辟“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在“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的带领下,幼儿园采用“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模式,使家园有序互动,联动优化管理,让家长成为家庭教师,推动“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升级。
二、回归本真,建构家园共育新模式
“双减”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还进一步定位和优化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也为家庭教育回归本真、缓解焦虑、发挥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树立“断舍离”幼教改革思想——想幸福,先放下幸福的执念。这个核心思想很好地诠释出教育的本质——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升官发财,而是培养幼儿对世界、知识和未来的兴趣,让他们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使他们在社会上各尽其才。为此,我们一改以往单向及灌输式的家园共育模式,挖掘多元活动,通过多维实践寻找家园共育的新常态,推动家园共育向“深耕”发力。一是“乐趣”共育——开展多彩的亲子活动。我们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教师、家长齐参与,以促进亲子沟通,生成“乐趣”共育课程。二是“创趣”共育——开展丰富的节庆活动。我们以节日为教育契机,与家长联手,架起一座座节日教育的桥梁,让幼儿在节日活动中体验乐趣,了解各节文化、习俗等,节庆课程由此产生。三是“生趣”共育——开展多元的班本活动。我们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为出发点,以自然、社会、生活环境为背景,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通过体验、挑战、探究来创生多元班本课程。
三、面向未来,探寻家园共育新趋势
实践创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从家园共育的顶层设计,到实际项目的落地生根,需要不断创新,大胆改革,找出新思路。为此,我们要面向未来,开辟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拓展共育成果来探寻家园共育新趋势。一是创编田园趣事,开展野趣体验活动。我们以“田园”文化为主线,让家长与幼儿一同走进自然,开展源于生活、融于自然的野趣体验探究活动,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来丰富活动材料、优化课程。二是创想生成劳作,开展农乐游戏活动。我们利用园所生态园活动基地开展“农家乐”活动,让幼儿参与“农家乐”的管理及开展一系列与自然、环保相关联的活动,组织小朋友讨论,研究、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农家乐”园本课程。三是聆听墙外声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积极为幼儿、家长搭建体验的平台,构建园外两千米内的课程资源,从而拓展课程,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外,我们还要鼓励幼儿学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等。
鉴于此,结合此次“双减”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行实施,可以窥得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路径:杜绝提前教育和课外超前教育,坚持零起点教学,让课程游戏化理念——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真正根植于心,践之于行……纵观世界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及中国学前教育之窘迫,教育观念的滞后、“小学化”教育和“保姆式”教育的倾向、教育环境的混杂、课程改革的跟风、家庭教育的误区,等等,无一不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巨变下的新忧虑将再度凸显,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幼教改革“断舍离”。期待教育界回归“原生态”,期待家园共育呈现“新样态”,期待“双减”下重构幸福教育“新生态”……期待家园共育在幸福教育生态下绽放光芒,让家庭教育回归本源,让家园共育体系进一步优化,让幼儿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