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于幼儿生活的亲自然体验活动
——以“芦苇乐”班本活动为例

2023-07-17李红伟

好家长 2023年6期
关键词:芦竹吹泡泡粽子

文 李红伟

笔者所在园旁边有一片芦苇荡,秋冬季节,幼儿经常站在阳台观望芦苇枝上开满的毛茸茸的小花。看着幼儿对芦苇有如此浓厚的兴趣,笔者反思:“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资源,和幼儿一起探索芦苇的奥秘呢?”芦苇多生长在池沼、河岸、溪边浅水等处,我们邀请家长一起参与,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就这样,生发了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芦苇乐”亲自然班本活动。

一、共同参与,利用资源

幼儿园注重家园合作,经常与家长联系。在活动前期准备中,幼儿园开展了“芦苇用处大”谈话活动,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查阅资料,了解芦苇的特点、用途。在初步了解芦苇的基础上,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第一次探秘芦苇荡。“老师,我采的芦苇花和浩浩采的芦苇花不一样”“你看,我的花尖尖的,浩浩的花全都倒在一边。”“天天的苇秆比较粗,浩浩的苇秆很细。”……幼儿围在一起讨论。我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发现看似差不多的“芦苇”原来还藏着不少秘密。幼儿口中的“芦苇”花,倒向一边的其实是芦竹,芦竹初开的花是紫色的,快凋谢的时候变成了白色;芦苇的茎秆相对直立,有许多小节,芦絮蓬松,呈棕褐色;芦竹的花絮比芦苇长且大,秆也比芦苇高,秆上方长有分枝,芦苇却不长;还有一种长得像芦苇的植物——蒲苇,它最大的特点是花朵又白又大,成团状。这些理论经验的支持,为下一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应该是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应该提供给幼儿直接感受和体验的活动过程,而不是直接给幼儿呈现方法和答案。”幼儿通过前期和家长一起探索,再到与教师一起查阅资料,他们有了经验的支持,提出寻找真正的芦苇的想法。于是,幼儿园决定带领幼儿对芦苇再次进行探索。本次探索以班级为单位,将幼儿分成两队。一队在幼儿园旁的芦苇荡里探索,另一队则在幼儿园附近的大金山上探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第二次探索活动拉开了帷幕。“快看,前面白白的一片,肯定就是芦苇。”“不对,我们了解的芦苇是咖啡色的,这个白白的,应该是芦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幼儿已经活学活用前期搜集到的知识,希望能尽快验证心中的猜想。不一会儿,细心的乐乐在一座石桥附近发现了几棵芦苇,对芦苇的印象更加深刻。

“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从家幼自主寻找芦苇,到师幼共同搜集有关芦苇的资料、寻找芦苇,最后回到家幼共同采集芦苇,这一过程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活教育”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二、迁移经验,拓展活动

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适时给予有效支持。在“芦苇乐”活动开展前,我们和幼儿一起分析、整理、制作相关活动的思维导图,如体育游戏“快乐投壶”、生活活动“编帘子”、益智活动“挑小棒”、科学活动“吹泡泡”、美工活动“制作花灯骨架”等,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将芦苇这一资源迁移、整合到活动中。

体育游戏“快乐投壶”。幼儿将收集到的芦苇进行整理,筛选出一些粗细不一的芦苇,修剪好芦苇秆的底部,用黏土团粘在它的底部,做成箭头。幼儿准备3~4 个粗细不同的竹筒,进行简单装饰,做投壶桶。投壶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生活活动“编帘子”。幼儿有过用菖蒲编帘子的经验,试着筛选出一些粗细均匀的芦苇,修剪成1 米左右长的棒(可以根据需要修剪自己想要的长度),提供比芦苇棒长度略宽的PVC 支架(或者是两张小椅子,椅子背对背,中间架一根竹竿,两端固定,需要两人面对面站在竹竿中间)。中间准备4~5 股绳,绳子两端各栓一个装水的瓶子,将苇秆放在中间。两个幼儿用前后交错的绳子,将苇秆固定在架子上,然后放下一根苇秆,绳子前后交错。在编织过程中,幼儿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幼儿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已有的插花经验,修剪芦苇(前期在美工区用颜料已对芦苇花染色),并插在花瓶里装饰、美化班级,同时把多余的芦苇提供给“娃娃家”开展活动。

益智活动“挑小棒”。挑小棒子是幼儿午餐后非常喜欢的游戏。但由于材料有限,幼儿便萌生了用苇秆做小棒子的念头。这样,两三人一组,随时都可以玩。幼儿将芦苇秆修剪成长10~15 厘米的小棒,装在盒子里,供多人玩耍。这样的游戏既能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又能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科学活动“吹泡泡”。幼儿在修剪芦苇秆时发现,芦苇秆是空心的,和平时玩吹泡泡游戏的吸管很像。于是,用芦苇秆吹泡泡的游戏生成了。幼儿尝试用粗细不一的苇秆吹泡泡,看谁吹出的泡泡最大,别有一番乐趣。当然,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还发现,芦竹的秆是实心的,不可以用它吹泡泡,但是可以用来做花灯骨架。于是,又生成了美工活动“制作花灯骨架”。

此外,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幼儿发现芦苇花像鸡毛掸一样,可以掸除桌面的灰尘。为此,幼儿萌生了做芦苇鸡毛掸子的念头。由于芦苇花会掉毛,他们先将芦苇拿到幼儿园小花坛里,将芦苇花上的毛、籽等去掉,然后进行捆绑。

三、大胆尝试,持续探索

针对前期对芦苇这一资源的利用,我们发现幼儿对此很感兴趣。但是,芦苇生长在沼泽、池塘等一些区域,幼儿很难持续地近距离观察和利用这一资源。所以,经过和幼儿一起商量,我们一致决定将这一资源迁移到幼儿园。我们在幼儿园里开辟了一片区域,移植了芦苇、芦竹、蒲苇等。幼儿经常利用晨锻、餐后等时间去观察,和它们比高,观察它们影子的变化,观察它们谁长得快,观察叶子有何不同……

随着春天的到来,幼儿园的芦苇塘里又冒出了许多细长翠绿的叶子,幼儿兴致勃勃。幼儿发现,这叶子跟包粽子的叶子差不多。那么,包粽子是不是用这种叶子?于是,幼儿又生发了探秘苇叶的活动。他们来到芦苇塘,一起观察芦苇、芦竹和蒲苇的叶子,讨论它们的特征,猜测是不是所有的叶子都适合用来包粽子。幼儿在芦苇塘采了一些叶子,带到生活区里试试看。但是,他们在试用的时候,发现叶子很脆,容易折断。为此,幼儿带着疑问向家长求助。原来包粽子前要先清洗、蒸煮叶子,这样叶子才不容易断裂。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幼儿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获得的。端午节到了,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采摘叶子。他们将叶子洗净蒸熟后发现,这些叶子都可以用来包粽子。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尝试包粽子,品尝亲手包的粽子,特别开心和骄傲。

除了用芦苇叶包粽子,幼儿还在不断尝试。例如,用芦苇叶编织、在芦苇叶上作画、用芦苇叶制作风车……基于幼儿兴趣和经验为基础的探索活动,我们会一直持续下去。

以往,教师总是预先设定好活动,更多的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其实,只要我们肯放手,多给幼儿大胆尝试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资源,他们就会发挥无限的创意和想象,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还能迁移出更多更有趣的活动。

本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充分挖掘了幼儿园周边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周边资源,并迁移到幼儿园。幼儿能够更直观有效地观察和探索,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认知。

猜你喜欢

芦竹吹泡泡粽子
好吃的粽子
吹泡泡
吹泡泡
响应面法优化芦竹中芦竹碱提取工艺
吹泡泡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端午节,粽子香
花叶芦竹及其优化栽培技术
花叶芦竹的研究进展
不同生物预处理对芦竹和玉米秸秆及其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