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群视域下单元整组教学的可行性

2023-07-10刘晓军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任务群

摘  要:课改进入深水区,系列新概念指引课堂教学,迅速厘清并展开以课标精神落地、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等主题的研究成为必然。本文聚焦教育领域新概念,提出小学语文学科研读教材,聚焦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任务群加工优化单元整组教学的系列假设,通过局部、典型单元整组教学实践,总结出单元语境下的七种创新课型,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守正创新,提高教学效能。

关键词:任务群;单元整组教学;新课型建构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拉开了新一轮语文课改的帷幕。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元整组教学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协调好课标要求和统编本教材间的错位关系,落实六大学习任务群,消解困扰,厘清逻辑,守正创新,成为当前语文课改的热点问题。

一、消解来自于大概念和大观念的困扰

何谓“大概念”?关于概念的概念,是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兴趣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混合体。何为“大观念”?关于观念的观念,是可资迁移、复制、增值的普适真理的凝聚。花费时间检索查新,结果还是须回到课标、课程和统编教材层面,寻找到具有学科课标语体特色的言说和立论。

关于语文学科大概念,可从多个维度予以确认。从育人价值角度界定,大概念就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三有”时代新人;从学科育能角度界定,就是通过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实践活动提升广大学生理解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方法论角度界定,就是基于真实语用情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表达和创造,提升生活品位和生命品质。

二、任务群视域下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的必要性

相对于狭隘、零散、低效的逐篇教学,凭借双线组元优势,整体规划、有序实施,“用教材培育素养”,有序开展单元整组教学,达成相关学习任务群目标,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2022年版課标强调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与载体形式,通过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呈现,设计学习任务,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随着升级版教材的出版和使用,上述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根据内容整合程度和各自承担的功能,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每一种学习任务群都具有其独立价值和功能,依托于适切学习内容达成可检测的效能增值。这一点,2022年版课标已进行了系统而精准的确认,需要执教者精心研读,精细梳理拆分,落实到正在使用的统编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

三、基于统编本教材践行任务群整组教学的路径

(一)一哄而上,得不偿失

不加选择、盲目地实施任务群教学弊大于利。为消解乱状,陈先云老师撰文呼吁并强调“用好教材依然是语文教学当务之急”。“穿新鞋走老路”肯定行不通,人为地打散教材自然单元建制,“自以为是”地转化、创生一系列学习任务,有损教材整体性、关联性和发展性,造成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兴趣习惯培养的无序和低效,得不偿失。

(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基于教材自然单元的“先单篇后整组”“先群文后整组”“单元整组教学”三种方式是当下要重点解决好的新命题。跳出自然单元,链接不同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或基于语文要素系统化建构,或展开主题探究,可进行局部尝试,但却不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担当。

令人忧虑的是,当下铺天盖地的单元整组教学、大单元主题研究等业已成为时尚。受社会机构组织活动影响,一部分老师求新求奇,失去方寸和定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训练的系统性遭到破坏,语文生态受到干扰,一课一得、课课有得难以保证,“教—学—评”一致难以落实,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出现偏离,语文课改面临严峻考验。守正创新而不随波逐流,夯筑本心而不舍本逐末,考验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责任担当。

但避而不谈绝非尽责。不少教师基于教材自然单元,整合导读、选文、助读、检测系统,有选择地开展单元整组教学实践,取得一定经验:先把“人文专题”“语文要素”转化到真实情境中,再通过系列学习任务助推自主、合作、探究,形成问题求解,帮助学生成为知识与能力的创生者,取得课改方法策略和效能的双向滋养。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师将探究“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转化为充满感召力的“借我一双慧眼”主题探究实践,开展“奇妙之眼·平中见奇”“奇妙之心·奇景奇色”“奇妙之笔·巧语绘美景”等任务驱动,实现语用素养扎实提升。

(三)局部实证,有序铺展

全面地、不加选择地进行单元整组学习任务教学和大单元、大概念教学实践是盲目的。期待稳妥高效、内容与形式统一、目标与手段协同、充分彰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语言运用”、侧重于听说读写思书系统化实践的单元任务群加工和整体教学实践。

1.低年段不适合实施单元整组教学。

低年段不适合实施单元整组教学,主要是因为低段教材编排系统不支持。但教学中适当融入任务以激励读写绘创实践是可行的。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本教材精心编排“阅读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这是读写承重墙式的建构,自有其严谨训练逻辑,单元教学时可进行必要变序、调整和小组合作,补充必要的优质校本资源,采取可视化加工以及评价分享等,但也不能随意拓展和漫无边际。

2.中高学段酌情开展单元整组教学。

中高段教材采取双线组元,系统配置导读、选文、助读、检测工具。“复习巩固”“拓展加深”类单元,可尝试性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具体进行中,首先需要确认学习任务群的类型和功能,其次要完成单元整组任务设计、课时划分、课型优化、落实“短(20分钟课)、常(40分钟课)、长(60分钟课)”课型实施、效能检测等。

“跨学科学习”主题探究,相同题材、体裁单元,名人单元也可进行任务群加工整组教学。例如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任务群整组教学实践:

大主题:寻找文化之根与创造之源

大任务:

1.回眸:收集中国航天器和华为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思考命名来源。

2.自读:研读本组四个神话故事,分别用四个关键词概括出人物特点。

3.研读:分享每一个故事中最神奇的情节,感悟神秘、神奇和神圣。

4.积累:背诵“盘古化身万物”语段,精读批注,发现特点,交流感悟。

5.品鉴:比较普罗米修斯“盗火”和燧人钻木取火,你更喜欢哪一个?

6.创述:《女娲补天》中描写搜集五色石的文字简略,围绕“时间长、地点广、路途远、危险多”等展开联想和想象。

7.创写:选择一个神话人物绘制图谱,并撰写300字推荐词。

8.迁移:收集家乡含有神话元素的小故事或风景,制作微视频。

9.驳论:人类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虚构的神话故事是否过时?

10.审辨:比较《愚公移山》《明锣移山》,中华民族最需要哪个故事?

对教材进行加工,彰显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发现表达图式之美,是提升革命文化题材单元教学效能的有效策略。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兼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等要素,设计实施如下任务群教学:

大主题:家国情怀缘何弥足珍贵、生生不息

大目标:挖掘字里行间蕴藏的“钙”和“镭”

大任务:

1.命题统领:人格、精神、情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哪些高尚品格、高雅气质和伟大精神一直流淌在革命者的脉管中,激励后人?

2.群诗读赏:经典诗词生生不息,它们感动后世的是什么?戍边将士最大的职责是什么?爱国诗人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詩圣”缘何“欣喜若狂”?

3.感悟品鉴:(1)面对爱子牺牲的噩耗,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毛主席的“极度悲痛”而又“超越凡俗尽显博大胸襟和伟大情怀”?(2)毛主席为什么同意将岸英葬在朝鲜?(3)有人说,毛主席不爱岸英,你同意这种看法吗?(4)研究结尾语段特点,分享“仿写+合成”式抒情的表达特点。

4.文笔精华:(1)比较刘伯承“不打麻药忍受七十二刀”和关公“刮骨疗毒”,说一说谁的事迹更令人感动;(2)为什么要具体描写沃克医生的“冷漠、惊疑、柔和、生气、惊呆、肃然起敬”?

5.品鉴探究:(1)后人评价方志敏同志“两袖清风、一颗丹心、视死如归、文采斐然”,你同意这些评价吗?(2)文中“最狼狈”“最尴尬”“最贪婪”“最丑陋”的人是谁?为什么?(3)文题能否改为“贫穷”“穷困潦倒”,为什么?怎样理解“清”的含义?(4)重建阅读价值:联系当下社会,《清贫》最适合哪些人阅读?

6.读写融通:围绕半命题习作“他      了”,联系生活感悟填补命题,创设“情感激荡”情境,运用第三人称笔法,表现其“剧烈”“充沛”的情感冲突。

7.群文读赏:再读本单元四篇文本,链接已读故事,思考“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用表格进行梳理,助推共识达成。

8.文脉疏通:杭州西子湖畔岳王庙有一幅题款“尽忠报国”,其中“国”字少了一点,猜测其中的原因。另有一副对联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此墓纪念谁?“无辜白铁”铸的是哪些人?有秦姓后人认为“先人已跪拜谢罪八百多年,也该撤去跪像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秦氏后人联曰“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缘何如此?说一说你的理解。

9.时事评论:面对“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和国际上反华势力的阴谋诡计,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应该怎样应对?

10.研学旅行:选择最感兴趣的某处革命圣地或纪念馆,遴选典型文物,制作一则微视频,分享考察所得。

有教师结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依托《送元二使安西》,链接已学多首送别诗,开展群诗读赏活动,在拓展中展开求同比异,发现送别意象的丰富多彩,体会送别情感的丰富多元。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1.尝试解释“一切景语皆情语”,形成通识认知,为群诗读赏奠基。

2.自读思考: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清新愉悦,万千祝福蕴于一杯酒中。)

3.联系背景,设身处地,换位体验:此去安西千里迢迢、路途艰险、生死未卜,为什么诗人什么都没有说而只是劝酒?(安慰酒、壮行酒、盼归酒……)

4.送别诗群诗欣赏,研读《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通过表格梳理,比较发现“最快乐”“最复杂”“最悲伤”等区别,探究“情景交融”审美特征。

四、单元整组教学课型创新与效能检测

(一)功夫在课前

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任务群单元整组教学,须完成如下程序:(1)系统解构,整组研读,纵向呼应,横向勾连;(2)单元整组目标整合、拆解与课型确认;(3)内容遴选与情境化、问题化、任务化加工;(4)方法策略优化与母题、议题等支架工具的使用;(5)课时、单元知能达标检测情境与反哺。

(二)教学范式建构

随着实践不断深入,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整组教学自然涌现出如下几种课堂教学新样态:(1)单元导读课——激趣定标,触碰要素;(2)自主研读课——整体观照,自主质疑;(3)定篇精读课——习语培能,浸润情智;(4)群文阅读课——求同比异,建构图式;(5)读写迁移课——连点成线,读写互促;(6)拓展探究课——学科整合,生活实证;(7)单元检测课——夯实双基,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刘晓军,四川省教科院义教所副所长,小语教研员,特级教师,省第三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省人社厅专家服务团成员,省教育学会小语专委会理事长。

猜你喜欢

任务群
浅析高三化学复习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任务群+批注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分析及设置技巧
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探究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课程的构想
努力打造审美鉴赏课堂,让阅读撑起任务群学习
试论消息单元任务群的方法指向与最终目标
阅读课探微
体察文言语气,感知语言魅力
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