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打造审美鉴赏课堂,让阅读撑起任务群学习

2019-09-01梁爱华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审美鉴赏任务群阅读

梁爱华

摘    要: 针对当前学生语言苍白匮乏、思维品质不高、审美鉴赏能力低下、人文素养缺失等现象导致课堂教学难以形成有效的师生对话,使课堂低效的问题,本文从以阅读引领学生进行任务群学习这个角度入手,探讨如何打造富有审美情趣、有创造力且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 阅读    任务群    审美鉴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素养,语文课程就要引领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经验,语文课堂必须创设这样的情境。只有在教学中师生进行思想碰撞,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实际上,即使改變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课堂改革,比如采用分组教学、学生参与讨论、先练后讲这样的“洋思模式”,其实语文课堂或多或少存在无思辨、少理性、情感缺位等教学收益低的现象。最典型的一个低效表现是学生因语言苍白匮乏、思维品质不高、审美鉴赏能力低下、人文素养缺失等因素导致课堂难以形成有效的师生对话,老师自言自演,课堂设计最终沦为“剧本”。

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阅读引领学生进行任务群学习,这样各学习项目组成的学习任务群才是有源之水。课堂外的阅读与课堂交织,互为映衬,才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形成语言丰富而又精练、思想深邃而广泛、思维严谨而富有创新力、情感真挚而热烈、人文底蕴深厚而包容宽广的师生对话,最终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否则,各学习项目就是无根飘萍,学习任务群流于形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无从提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认识和做法。

一、抛却功利,在自我陶醉中让学生享受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老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在现实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却习惯性地不断告诫学生:要想考试好,便要多读书。曾有一些学生问笔者,我的确读了很多书,可考试的时候用不上。一些老师大谈特谈读时评类文章和心灵鸡汤式文章的重要性,并将之与高考作文挂钩。读这类文章无可厚非,但如果首要目的是考试而不是趣味,那么阅读教学效果便会大打折扣。诚然,这种读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舍本逐末,终究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出路。

阅读动机的偏离,直接导致阅读趣味的丢失;阅读趣味的丢失,直接导致阅读教学寸步难行。譬如,近年来,在授课中,我都会进行专题教学,如粤教版必修一中的“认识自我”,会让学生适当补充其他教学文本,如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食指的《相信未来》、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活在珍贵的人间》、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篇目,抑或是在讲《项羽本纪》时探讨“《史记》悲剧人物群像”,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较少看教师要求阅读的文本原文,而是通过网上或图书馆直接援引他人的阅读心得或论文,表面看起来效果不错,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部分学生甚至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大量阅读原文会耗费学生的很多时间,这是因小失大,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渐渐地,便只想着为考试突击,而忘了阅读的初衷。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如果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所开创,就要摆脱这种束缚,无论大环境如何,都要更大胆地站出来,抛却功利、抵制功利,争取阅读的真正自由。唯其如此,学生才会真正爱上阅读,才能真正在这种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给予学生科学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成为专业的阅读者

针对学生不喜欢读书。针对阅读质量不高、阅读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使他们由阅读的蒙昧状态进入自觉的阅读状态,最大限度地培养专业的阅读者。只有这样的阅读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学识素养,真正让学生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在课堂上形成平等的师生对话,实现教学相长。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由感性阅读到理性阅读的升华。所谓感性阅读是指带着消遣性质的快餐式阅读,读者仅凭感觉的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复咀嚼。所谓理性阅读,是指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

没有经历过训练的学生,会更倾向于按照已经形成的观念好恶接受和过滤信息,会不自觉地接受浅层次愉悦感的控制,选择那些更容易读懂的书,面对那些构成阅读障碍的书籍,会产生畏难心理。在学生案头的阅读书籍调查中,不难发现更多的动漫书籍、青春文学和穿越小说。他们较少精读一本书,这样的阅读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他们拒绝思考而迷信终南捷径,导致对大量粗制滥造的流行书籍的信任和依赖。一些针对学生阅读开发的图书产品,不是基于学问传播的需要,而是为了迎合学生阅读快感,成为学生的“精神鸦片”。不可否认,在学生阅读层面上会遇到比如经典名著,但这些名著由于思想包裹深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力、洞察力和反应能力,这些能力,不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艰苦的训练很难获得。

比如在阅读《小径分岔的花园》时,倾向于感性阅读的学生更多的是读到一个战争中间谍传递信息的精彩故事,只有具备相当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才会明白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幻象一旁,时间是唯一的嘲笑者”。所谓的花园不过是心灵的迷宫,蠢蠢欲动的叛逃者,也逃不出时间的牢笼。要引导学生主动采用知性阅读的探究方法,克服阅读困难,深入文章深处,拨云见日,看透真相。可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积极给予学生答案,这些领悟和感受的过程一直被漠视。

通过教会学生使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或者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合成一个整体构架;批注式阅读,与文本对话;辩论式写作,让不同作者对话等形式阅读,从而理性有效阅读,为专题教学做好铺垫。这些工作可以通过平时课堂中课文精讲和专题阅读教学展开、融入。

三、整合教材,形成专题,构建任务群

高中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辨能力,高中课堂,如果所有课文文本都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从头讲到底,无论课堂如何变化,学生都会厌烦,也会存在知识单一的缺陷,不利于展开有效的学习,课堂也就谈不上高效。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长期以来教师都从教出发,现在要转到从学生的学出发。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会学语文,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的地方。”

针对文体,选取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讲,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形成专题,构建任务群。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师生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能力,深厚文化底蕴。专题教学形成的任务群,让老师放手,学生自主学习。下面是笔者这几年来的一些做法。

高一上学期筆者曾开展“热爱生命,感悟自然”的专题。在这一专题中,笔者将必修一中第一单元“认识自我”和必修三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两个单元进行合并,适当调整教学活动设计,适当补充其他教学文本,如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食指的《相信未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活在珍贵的人间》、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篇目,可谓一桌“热爱生命”的精神大餐。具体策划分三步走:第一步,请学生抄录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并加以点评;第二步,班内分组交流后在全班展示;第三步,自己尝试写有关“热爱生命,感悟自然”的现代诗。虽然这对一些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学生在写作时感叹道:“原来我也可以写诗的。”“我也是一个诗人了。”作品的质量姑且不论,单就这一活动带给学生的快乐和培养学生的信心来说,其意义不容小觑。

在笔者开展的“人物描写面面观”专题中,必修三的《祝福》《项链》和《荷花淀》中都有许多精彩的人物描写。几篇课文在教学目标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都包含人物形象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在教学中,笔者试图突破小说三要素和主题分析的框架,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境对人物描写做个性化解读,还原人物的真实面貌。笔者认为,唯有通过多样化的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学生才能真正充分体会人物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

笔者开展的以课内文本为主的专题教学,多采用泛读概述和对比学习的方法,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在比较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此类专题还有,如以必修一《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必修二中《我的母亲》为教学文本的“体验情感”专题;以《劝学》《师说》和《论语》十则为选材内容的“古代教育”专题;针对必修三《宋词四首》和选修一《宋词四首》而开展的“婉约词和豪放词对比学习”专题等。

在学完“唐诗五首”和“宋词四首”,笔者发现这些作品出现了许多典型意象,就萌生了将诗歌意象与小说意象鉴赏融于一体的想法,这一专题笔者和学生一起选择的是沈从文的《边城》,本次教学目标说明如下:一是边城的故事如何叙述;二是人物形象与描写;三是意象与主题之间的关系。目标三选取了碾坊与渡船、商船与渡船、白塔、虎耳草等意象,将诗词鉴赏中的意象赏析的方法手段引入小说的分析解读之中,这有利于突破意象鉴赏是诗词鉴赏标签的禁锢,而且避免单纯的景物描写分析,将其与小说主题紧密相连,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笔者选取的以课内为基点向课外拓展延伸的专题教学多以精读为主。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对作品深层思考,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研讨交流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除以上的专题教学尝试外,笔者还和学生开展了以下专题,如必修一中以《诗经》两首、《孔雀东南飞》和《迢迢牵牛星》为主要内容的“古典爱情诗”专题;必修四中以《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为中心而选材开展的《红楼梦》选读专题,以选修二中唐宋八大家代表性作品为主要学习内容而开设的“唐宋八大家”专题等。

笔者还将“听、说、读”列为专题,拓宽专题的范围。韩军老师一堂经典的公开课《大堰河——我的保姆》,声情并茂地展现了文章的思想情感,无须赘言,学生自能体会。笔者开展“时事大讨论”,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放于课堂中讨论,让学生说;举办“诗歌吟咏会”,让学生去吟咏,于吟咏中感受美;举行听“百家讲坛”专题,让学生去聆听。

通过以上的思考摸索,只有以阅读为基础,任务群学习为载体,形成师生对话,才能打造富有审美情趣、有创造力且高效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贴近时代的脉搏,才能让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

[2]魏智渊.教师阅读地图[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

[3]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4]王开东.教育非常痛非常爱[M].丽江:丽江出版社,2015.5.

[5]叶开.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小说)[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3.

[6]克里斯蒂安·葛朗宁.快速阅读[M].北京: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2015.7.

[7]沈峰.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4.

[8]刘川江.吴泓语文专题式教学评述[D].重庆:西南大学,2012.4.

[9]马恩来.多元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5(5).

[10]邹贤敏.整体化:语文课改的必然选择——吴泓“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实验的价值和意义[J].中学语文,2011(4).

猜你喜欢

审美鉴赏任务群阅读
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