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2023-07-06崔娜

传媒 2023年9期
关键词:应对融媒体挑战

崔娜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高校要清醒认识融媒体运用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带来的新挑战,即融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意识形态教育阻碍、运用融媒体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不足、运用融媒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技术水平不足。面对挑战,高校应科学构建校园融媒体平台,占据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创新运用融媒体,增强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强化培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融媒体的技术能力。

关键词:融媒体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挑战 应对

意识形态教育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定团结。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者和建设者,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至关重要。融媒体利用媒介技术把各类媒体全面整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出各种媒体的优势,从而大大提高了媒体的传播效率和质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丰富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手段和载体,提升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传播效率和传播范围。融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也给各大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融媒体应用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功能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让融媒体更好地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服务,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质量。

1.融媒体的功能可以优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融媒体不仅拥有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快、传播效率高的特点,而且融媒体可以将各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将各类媒体中意识形态教育的资源进行整合,打破媒介之间的屏障,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运作模式,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教育平台。同时,融媒体可以改变高校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多种互动形式的教育手段,从而加强与大学生互动和沟通,得到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教育后的真实反馈,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2.党和国家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要求。随着各类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党和国家也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意识形态教育的融合”。融媒体是当前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道路,促进融媒体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应用符合党和国家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认清融媒体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关系,认识融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加快融媒体平台的建设。

3.守护高校意识形态宣教阵地的客观要求。移动互联网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使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社交媒体,便捷地获取互联网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容易受到网络上多元意识形态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降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境外反动势力也伺机通过互联网发布负面言论来对大学生思想意识行为进行渗透侵蚀。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宣教阵地的守护。融媒体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扩大主流思想在时间、空间、群体等各方面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发挥在网络上的舆论导向和引领作用,有助于高校守护意识形态宣教的主阵地。

二、清醒认识融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融媒体虽然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具有诸多功能和优势,但是融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技术,高校运用这种媒体技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也给高校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需要引起重视。

1.融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阻碍。融媒体的去中心化和多样化内容传播方式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阻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相比,融媒体上的信息繁多复杂,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高校在应用融媒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其传播的内容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许多高校在应用融媒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常常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使意识形态教育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监管不足,各类融媒体平台上不乏西方意识形态内容信息的渗透,大学生受到负面意识形态内容的影响,常常会质疑、抵触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这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阻碍和难度,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指引力。

2.高校運用融媒体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不足。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建设自身的融媒体平台,并配合传统思政教育途径来开展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在运用融媒体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做得并不够理想,这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整合能力不足。大部分高校都是简单地把传统思政课堂教育、高校报刊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通过文字描述、照片展现、视频录制等方式上传到融媒体平台,或者让思政教师在融媒体平台通过直播等形式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虽然这些方式也起到了一定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但并没有真正发挥融媒体平台对思政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统筹整合的功能。

3.高校运用融媒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技术水平不足。融媒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选择性弱化”“脱域化”等信息传播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运用融媒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减少这些特点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融媒体本身就是一项发展较快的媒介信息技术,目前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完全通过技术层面过滤、筛选、控制信息传播的内容是难以做到的,融媒体海量的传播信息中难免夹杂着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难免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大多数高校思政工作者信息技术水平一般,在应用融媒体技术开展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时,常常受限于自己运用融媒体的水平,如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的能力不足、各类视频剪辑技巧不足,无法有效地将传统媒体中的优秀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内容导入融媒体平台,这都制约了高校应用融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此外,部分高校也缺乏对大学生应用各类媒体的行为调查,不了解大学生融媒体的应用习惯,高校思政工作者与大学生难以通过融媒体展开互动,这也大大降低了通过融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效力。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上述新挑战,高校在组织广大思政工作者深入学习融媒体理论知识和强化重要性认知外,还需要科学构建校园融媒体平台占据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增强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融媒体的技术能力。

1.科学构建校园融媒体平台,占据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面对当前融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新课题,高校应充分认识和重视融媒体的功能作用和负面影响,通过科学搭建校园融媒体平台,抢占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一方面,打造以“视觉”为中心的融媒体意识形态传播平台。高校应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舆论为出发点,通过整合校园宣传栏、传统思政课堂、校园微博、学校官网、高校公众号等各类校园媒体,并依托学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图片、视频等资源库,构建以“视觉”为中心的融媒体意识形态传播平台,以高校APP的移动终端形式向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在校园融媒体平台中,高校可以让思政工作者上传红色微电影、红色宣传VLOG、链接各类红色短视频等,全天候给大学生输送他们乐于接受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构建校园融媒体平台监控机制。高校党委要和政府思政、宣传、信息监管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监测等技术对校园融媒体网络舆情进行监管,配齐网络舆情监管所需的硬件设备和技术人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动态监控,事先研判和预防,对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创造一个充满正能量、风气纯正的校园融媒体平台环境,消除网络负面影响,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2.创新运用融媒体,增强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对于高校运用融媒体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应创新运用融媒体技术,增强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第一,按照青年学生喜好,整合传统意识形态教育资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融媒体让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更佳。例如,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时,可以在线下开展青年读书会、青年辩论赛、优秀青年表彰大会等活动,并充分整合校园网、学校APP、校园广播电台、校报、展示栏等各类传播渠道,积极向大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第二,思政工作者还可以在融媒体平台上引入一些红色小游戏、红色影视作品等,来丰富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手段。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园APP内引入《党史伴我行》《抗战》《亮剑》《抗日三部曲》等红色游戏。这些红色游戏并非单纯说教,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在融媒体平台中科学引导大学生来玩这些红色游戏,通过红色游戏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通过红色游戏向其傳递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弥补传统意识形态教育与学生互动不足的缺陷。

3.强化培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融媒体的技术能力。对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来说,高校思政工作者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融媒体的技术能力至关重要。一是共享交流融媒体技术的运用经验。高校应定期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分享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经验,把优秀经验分享给大家。二是高校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知识资源云平台,让思政教育工作者把自己教学课件等上传到云平台,让学校的技术人员帮助思政工作者对教学课件文件进行格式转换、视频剪辑与内容设计,使其适合高校融媒体平台上传播。三是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虽然当前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各位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但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这也制约了他们运用融媒体平台开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高校应组织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信息技术的集中培训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其薪酬、职称评定等挂钩,鼓励和督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学习这些新技术,并尝试将其运用于融媒体意识形态教育中。四是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定期对大学生运用融媒体的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融媒体的使用习惯,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基于融媒体的意识形态教育方案。思政工作者在应用融媒体与大学生交流时,要以富有亲和力的、有时代感的交流方式走进大学生的思想和内心,真正获得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反馈,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作者系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本文系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育人创新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JJKH20210057WS)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玄铮.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

[2]武雅君,范益民.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新闻爱好者,2020(04).

[3]魏薇,毛萍,马继梅.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迁与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0(07).

[4]庞玉红,吴春丽,张尚男.构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根本制度运行的保障体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2).

[5]白林驰.融媒体时代短视频融入思政教育新路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2).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应对融媒体挑战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