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农科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3-07-04赵书平李良俊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农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赵书平 李良俊

摘  要:“新农科”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新农科”背景下培育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园艺设施是现代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设施园艺学”课程的特点及现状,指出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新农科”对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的新要求。针对现存问题及要求提出了在新农科背景下“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课程思政”意识建构、教学形式多样化、校企合作、增设实验教学、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和注重过程性考核,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新农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设施园艺学;新农科;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1-0173-04

作者简介:赵书平(1989—),男,博士,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水生蔬菜设施栽培与分子生物学;李良俊(1969—),男,博士,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水生蔬菜设施栽培。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就要做到,大中城市中的菜地保有量要保持基本的稳定,北方和南方的设施园艺产业要持续发展。而要做到“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就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根据全国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大中小棚、日光温室等设施;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要使蔬菜作物种苗育得出、种得下、长得好。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的规划要求可以看出,政府高度重视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大而不强,生产水平不高”,亟须通过大力发展来“提质增效”。而要想实现园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相关人才投身其中。这就要求各农业院校特别是涉农专业担负起培养思想觉悟高、专业理论知识硬和动手能力强的设施园艺专业人才的重任。

2018年,新颁布的植物生产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将“设施园艺学”课程设置为核心课程,奠定了该门课程在园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设施专业的增设,“设施园艺学”课程也将在培育“知农爱农”的新型专业人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新农科”“互联网”“后疫情”等背景下,“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必须与时俱进,以满足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2]。

一、设施园艺学课程特点及现状

设施园艺的基本定义是,在陆地条件不适于園艺作物生育的季节和地区,利用特定的设施创造出适宜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空间,以满足园艺作物优质、稳产和高产的一种综合农业技术体系[3]。设施园艺被认为是21世纪现代农业最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之一,发展前景极其广阔[3]。“设施园艺学”课程主要讲述设施园艺在农业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设施园艺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园艺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和装备;覆盖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设施的环境特性及其调控技术;设施环境自动化控制原理与技术;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无土栽培与设施园艺新领域等基本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园艺设施发展前景,掌握园艺设施及其环境调控技术到配套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原则和方法,解决园艺设施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等。

扬州大学“设施园艺学”课程面向园艺和设施两个专业开设,旨在培养实践型、应用型高级园艺人才。但与新农科背景下实用技能型现代农业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课时方面,课程共计48学时,无实验和实践学时,这就导致了教学只注重理论基础的搭建而缺乏实践应用,有可能导致“只会说不会做”的窘境。(2)在授课内容方面,内容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内容多而繁杂,受课时限制,课堂上无法呈现全部教学内容,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导致了“上课听了但不明白技术原理”的现象;课程内容的更新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而专业教师学习又跟不上,培养人才满足不了企业需求[4]。(3)在授课方式方面,“一言堂”“满堂灌”还是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5]。(4)在考核方面,仍采取一次性闭卷考试,缺乏对学生解决、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6]。综上,“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且迫切。

二、新农科对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新农科”要服务新产业、新业态,由此进行人力资源和专业的匹配。在宏观上,“新农科”重视农林专业体系的重构,要求学科要有新内涵,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理念也要有新理念[7]。具体到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上,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精通设施园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注重多学科、多门类交叉学习和应用;注重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注重设施园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新态势,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因此,设施园艺学课程应当在“新农科”和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下,从课程思政、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和互动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农科背景下园艺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也为园艺设施的快速发展储备人才基础。

三、新农科背景下 “设施园艺学”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 “设施园艺学” “课程思政” 意识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政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所有课程都应具有育人的功能。“设施园艺学”是园艺和设施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任务。在“设施园艺学”课程的讲解中,有很多的专业知识其实就是思政的内容,不需要刻意地挖掘;而有一些内容是需要授课者巧妙地有所拓展,使其能够完美结合。比如在讲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时,通过讲解我国政府在园艺设施发展中投入大量资金使我国设施园艺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培养学生投身农业的情怀。在讲解无土栽培时可以把“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陈子元院士作为对象,“以身许农是我一辈子的事,个人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党和人民培养、时代造就集体奋斗的结果!”,通过榜样的力量塑造爱国爱农的热情[8]。只要认真思索,每一章节都有思政元素的存在,高校教育者要将思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得以提高。

课程思政的内容“授”(讲授)是一个方面,而“收”(反馈)是需要授课者应关注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检验“授”效果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谈对某一部分专业知识的理解,授课者根据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或者改正。通过以上方法,一是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得到主观能动性,二是通过学生活跃的思想碰撞给授课者提供更多的思政元素,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的完善性和完整性。

(二)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丰富课堂教学

课堂讲授予互联网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新的改革教学模式,这在其他课程中已得到了部分的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及良好的反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出现,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课程资源。“腾讯会议”“中国大学MOOC”等都可作为教学的平台,主要优势是学生熟悉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并更容易被多媒体设备吸引。除此之外,互联网大量的数字学习资源与这些多媒体终端相辅相成,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解无土栽培时,可采用“CCTV10频道杨希同技术员智能植物工厂”的视频进行讲解,因为有无土栽培的设施、种植的植物以及具体的管理操作,学生更容易理解书本上生硬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3D、4D、5D甚至VR技术已经逐渐普及[9]。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逐渐摸索现代化的授课形式。在“设施园艺学”课堂使用VR技术可使学生足不出教室便可清楚地认识大棚、中棚和小棚的区别并如身临其境一般“现场”了解大棚中架子搭设、通风孔位置、电热温床铺设、防虫网等各种构造,甚至可以在荷兰的温室大棚中“转一转”,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的温室大棚,为以后这些设施人才提供更开阔的思路。

授课者在线下是游刃有余的知识传播者,在线上同样应该积极地与现代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接轨。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授课当中,这对于授课者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挑战。只要心中想着“以学生为本”,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这种挑战更是教师“把课教好”的动力。

(三)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水平

新农科建设要求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融合。设施园艺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技术性。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需重视“设施园艺学”校内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实践,实施校企合作。这种合作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了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最后还能帮助学生提早认识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进程以及规划毕业后的就业职位等。扬州大学园艺专业与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荷仙食品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学生到公司的设施栽培基地进行实习。通过与企业基地的合作,使学生进一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是一次通过现场考验选拔人才的方式,但也要明确企业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应该担负的责任;从高校单位角度来说,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实习的意义所在并能在实习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学生角度来说,要从实习中观察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并逐步规划自己未来在本行业中所要发挥的作用。

(四)增设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新农科”背景下,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设施园艺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密切的课程,增设实验教学是其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可以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更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寻找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设实验教学是与课堂理論教学相辅相成的,这需要授课者能根据理论课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课内容。例如设计性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无土栽培的多种栽培模式,自己设计栽培的管道、栽培的基质、调控栽培的条件、配制所需的营养液等,真正使课堂所学变成生产所需。除此之外,像设施栽培育苗,通过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蔬菜幼苗生长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个过程所需的最适生长环境,与此同时也了解了育苗工作的辛苦,更应该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这同时更是一种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在实验条件下,还可提升团队协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深化内容讲解

教师是高等教育单位教学的主体,也是“立德树人”的直接影响者,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等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10]。“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组建“设施园艺学”教学团队可以综合团队的知识结构对园艺设施进行一个全面的掌握,弥补个别老师在某一知识结构中的认知偏差。考虑到“设施园艺学”是一个综合的交叉学科,团队建设的教师成员尽可能涵盖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最好包括植物生理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果树栽培学、农业设施学等学科的教师。除此之外,还应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员等为学生讲解实际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让学生更立体地掌握“设施园艺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及提早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事业。创新型团队的组建是农科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新的探索,这种探索将有利于高等教育单位教学不断创新与完善。

(六)注重过程性考核,丰富考核形式

以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缺乏其灵活性,同时也不能全面准确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有机结合,增加过程性考核比例是评价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

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平时作业、课堂PPT讲解以及课堂听课情况等形式,而且过程性考核要覆盖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设施园艺学”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让学生针对设施园艺大中小棚、防虫网、覆盖地膜、电热线、水肥一体化和智慧农业等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看法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这种过程性考核,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这样既能走得进课本又能走得出课本。除此之外,传统“闭卷”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考试也应增加主观性试题的比例,使学生能根据课堂所学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丰富考核形式,增加课堂教授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结语

“设施园艺学”作为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育“学农知农爱农”的新型园艺设施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的授课及考核方式,在“立德树人”和“新农科”要求下,高等涉农院校要加强课程的改革和探索,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学文,李树营,曹毅. 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园艺专业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2):191-192.

[2] 宋晓宏. “互联网+”背景下《设施园艺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4):228-229.

[3] 郭世荣,孙锦. 设施园艺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4] 赵静,方从兵,谢兴斌.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9(14):84.

[5] 肖旭峰,喻晓强. 以精品课程为目标提升“设施园艺学”课程质量的实践及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176+178.

[6] 李胜利,孙治强. “设施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园艺文摘,2014,30(06):204-206.

[7] 韩天琪. 新农科:新在“农”,也新在“科”[N]. 中国科学报,2019-08-13(05)

[8] 曹小慧. “陈子元院士:中国核农学科奠基人” [J]. 今日科苑,2016,(04):30-39.

[9] Merritt C A,Parmentier L. Present, and future of virtual reality in pharmacy education[J]. Am J Pharm Educ, 2019,83(3):7456.

[10] 徐君.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 现代园艺,2021,44(22):196-197+200.

(责任编辑:郑畅)

猜你喜欢

新农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