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9-12-27耿书宝侯贺丽杨晨飞王千金朱欢欢许锦龙张洁刘红敏洪枫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新农科植物保护教学改革

耿书宝 侯贺丽 杨晨飞 王千金 朱欢欢 许锦龙 张洁 刘红敏 洪枫

摘 要:“新农科”建设要求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该文以信阳农林学院《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的措施。改革后,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互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新农科;植物保护;资源昆虫;教学改革;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134-03

Teaching Reform of Resource Entom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Construction

Geng Shubao1,3 et al.

(1Agricultural College,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3Academician Workstation for Green Pest Control of Crops in Southern Henan Province,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requires the cultivation of new outstanding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the creation of a new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and the cultivation of a number of high-level and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s. The author took the teaching method of Resource Entomology in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nd proposed several measure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odes. The reformed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not only stimulate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increased the interac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but also cultivated students' sense of teamwork. At the same time,it improved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Key words:New agricultural science;Plant protection;Resource insect;Teaching reform;Evaluation

2019年6月28日,全國涉农高校的100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共同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简称《宣言》),新时代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宣言》也明确指出新农科建设的目标和使命,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倾心倾力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1]。“新农科”建设要求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1,2]。《资源昆虫学》是一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课程,是创新型卓越农林新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以信阳农林学院《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为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的措施,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为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国内农林高校推进“新农科”建设提供思路。

1 《资源昆虫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资源昆虫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3,4]。该课程主要讲授药用昆虫、工业原料昆虫、食用和饲用昆虫、传粉昆虫、观赏昆虫、天敌昆虫、科研材料昆虫、法医昆虫、环境监测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与应用技术[3-6]。从教学大纲来看,信阳农林学院《资源昆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农业高校相差不大。然而,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上,信阳农林学院《资源昆虫学》课程与同类院校则相差甚远。信阳农林学院《资源昆虫学》教学大纲中显示,该课程共计28个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无任何实验和实践学时,而其他院校该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践课通常各占50%。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除课堂讲授环节外,还设有实验课。通过实验,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资源昆虫种类进行认识,并通过开放性实验在课余时间到昆虫饲养室进行人工饲养和观察、记录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甚至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将部分资源昆虫带回宿舍进行饲养。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缺乏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资源昆虫学》课程变为纯理论教学,教师仍沿用原来的“一言堂”、“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式[5],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被动听讲,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新农科”建设发展的要求。另外,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也是教学效果不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多数高等农业院校《资源昆虫学》课程考核仍然采取一次性闭卷考试或者让学生写1篇专业论文的方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2 提升《资源昆虫学》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

在“新农科”建设要求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改革资源昆虫学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2.1 合理安排实践环节 目前,信阳农林学院《资源昆虫学》的课时为28学时,全部为理论授课学时,没有实验学时安排。《资源昆虫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技术性,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资源昆虫的饲养与应用,增设实践环节,至少保证实验课时在50%以上,才能培养出“新农科”建设要求下的农林卓越人才。在理论课堂讲授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授食用昆虫的时候,给学生每人发1头黄粉虫,让学生亲自观察其形态特征,并带回宿舍人工饲养,每天观察记录其生物学特性,掌握黄粉虫的饲养技巧。在讲授观赏昆虫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直接到校内实训基地,一起捉蟋蟀,并带回教室内开展1场斗蛐蛐大赛。资源昆虫学讲授的内容大多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比如,在讲完药用昆虫章节后,有几个同学对土元养殖非常感兴趣,就申报了“土元养殖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另有1个兴趣小组,发现野生的豆天蛾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就申报了“食用昆虫豆天蛾的人工养殖”创新创业项目。学生通过申报并完成创新创业项目,不但掌握了资源昆虫学的理论内容,还可以获得创新学分,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

2.2 改进教学方式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方式,设计一些实效环节,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尝试课堂讨论、现场实验教学、课外动手实践的教学形式,探讨多方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真正有所收获。同时,灵活安排一些课堂小测验,课堂情景对话,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有主动参与感。

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该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大家呈现出一个多姿多彩、形象生动的资源昆虫世界。例如,在讲授药用昆虫时,播放《神奇的冬虫夏草》,学生们看的津津有味,深刻了解到冬虫夏草的形成过程及其珍贵性。在讲授工业原料昆虫时,同学们观看《白蜡传奇》之后,可以深入了解白蜡虫的一生,并掌握了白蜡虫的人工养殖技术,认识到虫白蜡的广泛用途。在讲授观赏昆虫时,播放《消失的萤火虫》、《消失的蝴蝶》等,同学们不但欣赏到美丽的蝴蝶和萤火虫等观赏昆虫,同时还意识到自然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许多昆虫濒临灭绝,从而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强烈愿望。每一章节都配合相应的视频教学导入,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2.3 改革考核方式 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模式,探索对应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英语技能。基于此,笔者采取了平时成绩、课堂作业和期末PPT答辩考核三者相结合的考核方案。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率和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占30%,包括3次课后作业;期末PPT答辩考核占50%,采取分组进行PPT课件答辩的形式,PPT内容要与课程相关,每个小组成员不多于5人,每个小组的成绩由其他小组长和教师打分决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和演讲人可以附加10分(不重复加分)。

根据上述考核方式,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教学过程中随时会有小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学习的“紧迫感”。特别是每次播放教学视频后,对视频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最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制作PPT课件,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综合翻译能力。期末考核采取分组制作PPT答辩的模式,不但给每组成员上台演讲的机会,还让每位小组长参与评分表,评分的具体要求参见表1。

3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剧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新农科”建设,这就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昆虫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其不仅是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探索和改进《资源昆虫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授课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今后必须要紧跟“新农科”建设的时代潮流,以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教司·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03):105-106.

[2]吕杰.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教育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9(02):3-8.

[3]杨雪清,姜碌,王小奇.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4):235-236.

[4]常志敏,龙见坤,陈祥盛.农林院校《资源昆虫学》课程“五化一體”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114-115.

[5]宋丽雯,王森山,王国利,等.《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01):22-23.

[6]韩杰,付静涛,许红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资源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8):129-13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新农科植物保护教学改革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