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在合唱中的效用分析
2023-06-26吕松
摘 要:在音乐合唱中,指挥既是合唱团的组织者,又是合唱艺术表现力的创造者,不断提高合唱指挥的艺术表现力,是推动合唱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指挥在合唱团队中的表现形式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强调了指挥在整个合唱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指挥在合唱中的特殊定位,交代了指挥在合唱过程中的主导形式,并分析了指挥综合能力的提升途径,强化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提升合唱团体的表演质量。
关键词:指挥;合唱;指挥定位;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J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5-00-04
音乐合唱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备受群众的喜爱与认可。在早期发展中,合唱主要用来凝聚心灵与表达情绪,现阶段主要作为特定的艺术形式在荧幕上展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节奏的加快,音乐合唱在民众群体间的发展越来越慢,合唱文化也逐渐流失。民间合唱指挥人才也越来越少。在合唱表演中,指挥不仅能有效把控正常的合唱表演节奏,还能帮助更好地传达音乐情感,实现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升华合唱演绎的艺术价值。
一、指挥在合唱中的作用
(一)指挥是合唱团的组织者
音乐合唱在表演过程中,强调合唱者身心情感的有序互动和共鸣。通过视觉、听觉、律动、姿态、气息、声线等多方面的把控,最终实现对整首音乐的情感艺术展现。演唱者的节奏主要依靠合唱领袖的引导,音乐合唱的团队属性使得每位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思想,这样就会使得合唱表现不够协调。指挥作为合唱中的指挥者,能够有效地融合每位演唱者的表达形式与情感传达,实现对整首歌曲的基调调整。比如,在演唱热情奔放的歌曲时,指挥会以相对较快的节奏以及幅度较大的身体律动,实现对整个团队的声线指引。在表演过程中,合唱需要更深邃的音乐理解能力与情感传达能力,诠释音乐的同时,实现群体中个体间情感的交互。
(二)指挥是合唱艺术表现力的创造者
合唱表演与常见的“齐唱”表演不同,其更強调整体律动与情感的传达,整首乐曲的表现也会因为每一位表演者的参与,增添一种独有的元素,赋予合唱更完整的艺术价值。合唱指挥者在整个合唱表演过程中,需要结合合唱曲目的情感基调,深层次地理解曲目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审美,保证整首曲目能够在合唱过程中,完整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基于合唱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指挥在合唱表演中,需要结合曲目的情感内涵进行合唱基调的有序调控与指引。无论是从速度还是力量上,都需要严谨地排列,以便于将曲目的情感内涵融入艺术表现中,实现艺术表演价值的有效呈现。在面对不同的曲调时,指挥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曲调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曲目能够通过适合的表现手法,集中展现内部情感。通过对音乐曲调的深层次研究和指挥形式的调节,提升曲目的艺术表现张力,让受众在欣赏合唱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投入地感受其中的文化韵律。指挥通过对合唱指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等的交互调节,最终实现音乐、团员、指挥与受众的情感交互,最大化提升整首合唱曲目的艺术表现张力。
(三)指挥可以以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团队
合唱音乐的指挥属于整个表演团队的“领头羊”,指挥的表现密切着关联着整个团队的表现。团员们会根据指挥的动作进行情感的表达,也会根据指挥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起伏,做出相应的情感调整。音乐合唱除了需要注重演唱技巧以外,还需要关注整体情感基调的烘托与传达。合唱领袖的表现,能够带动团员的情绪起伏。在合唱过程中,如果团队内部存在团员情绪低沉的现象,整体的声线就难以融入曲调表现,影响整体的表现效果。合唱指挥的存在,能够通过自身积极的情感表现,带动团员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1]。
无论是基于音乐合唱的曲目作品,还是内在的文化价值,都需要进行情感的搭配,保证整个合唱表演的艺术价值。声乐美学强调的是深入人心的情感挑拨,而并非单一的音乐技法。合唱作为一个团队表演,内部每一个成员都必不可少,他们每个人的情感,都是合唱中的必要“音符”,保证其情感的正常有序传达,是保证合唱表演质量的关键。合唱指挥能够通过自身的引导与情感传达,帮助团员调整内在情绪,更加深入地投入合唱艺术表现中。
二、合唱指挥的基本素质需求
合唱指挥作为合唱表演中的关键角色,其基本素质也关系着整个团队的外在表现。相较于合唱中的团员,合唱需要具备更加深厚的音乐功底以及更加敏感的情感接收与传达能力,保证整个团队的艺术表现价值。
(一)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与较高的文化修养
指挥在合唱音乐表现过程中,会不断地展现自身的音乐能力与文化素养。作为整个合唱团队的焦点,也是受众欣赏合唱艺术表演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合唱指挥需要根据不同的作品制定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面对不同歌曲表现时,团队成员也会使用不同的乐器。这就使得合唱在曲目表演过程中,需要过硬的阅历知识以及较为普及的音乐知识,来实现对各个曲目的有效布置与调节,通过细致化的分析每首表演曲目的特点,实现对整体曲目基调调控与管理。在合唱表演过程中,如果指挥没有相应的乐理知识,不仅无法在前期合理安排表演层次,还会在表演过程中,无法正确细致地传达曲目的情感,团员也不能准确地根据指挥的指引做出情感的调节。因此,在合唱团队的表演过程中,合唱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就需要过硬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且需要较强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以受众为主要服务对象,保证整个表演质量的最大化呈现[2]。
(二)具备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的敏感力是每个音乐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对于合唱中的指挥而言,他们不仅需要敏感的音乐感知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音乐感知传达与表现能力,将自身的音乐感知传达到整个合唱团队中。
1.具备敏锐的合唱听觉能力
合唱听觉能力是合唱感知能力的基础。合唱指挥在整个合唱表演中,担任的是指挥的角色,并不会参与到整个曲目的演唱中。因此他们需要根据自己所听到的音乐表现,做出相应的情感反馈和动作反馈,帮助及时地调整整个演唱团队的基调。在合唱指挥过程中,合唱指挥者不同于受众,他关注的是整体曲调的传达,基于每个声线的内在表现形式,做出有序的调整,基于团员演唱的音色、节奏、速度甚至协调感进行理解与反馈,及时地对团队中不协调的曲调进行指引与调整,保证整首曲目的表现质量[3]。
2.具备良好的总谱阅读能力
总谱阅读能力关系着整首曲目的情感融合与有效传达,在具体的艺术表现过程中,需要指挥者理解总谱的艺术价值,并找出其中的技术重点,合唱指挥需要对整首曲谱的总体情感传达进行细致化的理解,并对总谱的节奏旋律和内在情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渗透到实际的艺术表现中,合理划分整首曲谱的表现细节,通过对内在乐理知识的有效调节,实现感情的有效烘托与传达,实现技术层面的剖析。在指挥过程中,也能根据自身的理解,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情感调整,避免合唱整体情感的偏差,保证合成表演的综合质量[4]。
(三)掌握必要的音乐技能
1.有一定的声乐演唱能力
尽管合唱指挥在整个合唱表演过程中,演唱并不多,但是基于合唱指挥的工作,他们必须细致化地了解整首曲调和整体表现形式,通过不断强化艺术表现张力,保证整个情感基调的有效融合。在表演过程中,指挥的声乐演唱能力转化为音乐鉴赏能力,对每个团员的演唱表现进行评估,帮助他們避免合唱中出现错误。无论是美声层面的合唱曲目表演,还是地方民歌的合唱曲目表演,都需要指挥有一定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团队的最前方,先于受众,感知合唱团队演唱中的错误,并及时地做出调整。在排练时,需要合唱指挥不断地引导与指引,用自己优秀的声乐演唱能力,帮助融合与协调整个团队声线,强化歌曲表现。
2.有一定的键盘演奏能力
键盘演奏能力指的是合唱指挥在具体的音乐表演过程中,通过特定的音乐道具,实现整个表演氛围的烘托。基于不同的合唱音乐类型,指挥者的指挥形式也大不相同,键盘弹奏作为合唱指挥中较为特别的存在,实际应用的情况较少,但键盘弹奏却是大部分合唱表演排练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指挥利用键盘弹奏,帮助团员感受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帮助他们领会歌曲的节奏与情感宣泄点,提升合唱团队的综合能力[5]。
3.具备娴熟的指挥技术
娴熟的指挥技术是合唱艺术表现过程中,指挥者必不可少的技能。通过不断的调节与融合团队之间各个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团队与表演曲目之间的情感渗透,来保证整个曲目的表演质量。在实际表演指挥过程中,娴熟的指挥技术不仅仅是对曲目的情感调节以及细节引导,也关系着曲目在表演阶段,因为团队内在的表演因素,进行错误的及时规避以及团员情感的调节,让自己化身“权威”的整个团队的指导者,而在表演前后,又会是“贴心”的音乐教导者与团队引导者,以娴熟的指挥技术统合团队内在情感,强化音乐形象塑造[6]。
三、指挥伴奏与合唱团员的配合
合唱表演过程中,合唱指挥能力的展现离不开团员的积极配合。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合唱指挥者与团员之间的配合主要集中在前奏、间奏、尾奏三个大的板块,通过两者之间的配合,保证整首曲目的艺术表演的连贯性。
(一)前奏
合唱表演的前奏是整首曲目的情感基调,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合唱指挥需要通过与团员之间的配合,快速地调动团员的情感,让他们投入整首音乐曲目的表现中,对于观众而言,也需要合唱指挥与团员之间的配合,让他们的情感最快地融入合唱曲目营造的艺术空间,实现团员、指挥、受众与曲目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尚德义作曲,邵永强作词的合唱曲《大漠之夜》的前奏是由钢琴弹出两个八度的c音,由远至近,若隐若现,仿佛驼铃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给人种孤寂感和苍凉感,让合唱团员很快就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中[7]。
(二)间奏
曲目的停顿与情感的转接,都需要间奏帮助引导情感的延续。在实际表现过程中,合唱指挥与团员通过特定的情感交互,让情感填充到曲目的间奏中,实现曲目表演的连贯性,还有效地充盈了整首曲目的情感基调。比如《黄水谣》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间奏音乐由高到低,最后停在长音震音上,情绪明显由第一段的欢快愉悦转为悲痛阴郁,引出第二段的音乐。
(三)尾奏
尾奏是整首合唱曲目的收尾,在整个合唱表演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通过对整首曲目表演的情感整理,实现整个曲目的情感升华。在尾奏表演时,大部分曲目情节已经结束,只需要合唱团员对曲目内在情感进行收缩。既不能让受众感觉突兀,还要保证每个团员情感的完整性传达。这时候就需要合唱指挥进行情感的引导,强化与团员之间的配合,通过特定的音色与基调,延续最终的情感,使整个曲目的艺术价值更好地呈现出来。情感的延续,也能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四、合唱中指挥的主导形式
(一)音乐语言
指挥家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以及全面、深厚的声乐理论知识。“手之妙韵来源于心之妙思”,即一个指挥家必须通过“心”来表现手上动作。同时,指挥家必须具备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水平。而为了获得对音乐作品的正确了解,指挥家首先需要了解合唱曲谱,必须具备对合唱总谱的熟练掌握水平,同时对音乐作品中的结构、和音、复调等要准确掌握;其次,需要熟悉歌曲的音乐历史意义与文化含义,正确界定其音乐意象;最后,多观看海内外优秀合唱团体的音乐表演,并经过比较分析以形成正确的合唱团体音乐理念[8]。
(二)文学语言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是成为指挥家的一个重要条件,使指挥家能很好地表现作曲者的意愿,恰如其分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因为合唱作品实际上也是音乐作品和文化的合成品,如果只是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指挥家动态的了解而缺少对文学语言领域方面的研究,就会减弱其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指挥人员不但要多读音乐专业领域方面的书,还要涉猎文化、美术、心理学等其他专业范畴,才能从更高层面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从而了解受众的审美需求,以实现文学作品与受众心理需要之结合。
(三)指挥语言
指挥动作是对指挥的艺术理念的内化和外化表现,可以引导弹奏(唱)员正确认识和表达音乐作品。通过良好的指挥,不但可以把握音乐作品的速度、旋律等,还可以形成艺术美感,从而指导合奏成员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指挥动作是一种反映了声音技巧的动态系统,但指挥动作必须是限制在一定区域内的优美动作,需要达到“稳”“准”“省”“美”的基本特点,即表情自如,动作精确、简单、大方和轻松。另外,指挥人员在进行指挥时也要充分考虑弹奏(唱)者的心理感受,以使指挥活动的方法和意图更易于被对方所了解和接受[9]。
五、合唱中指挥能力的提升要点
(一)准备指挥前的案头工作
合唱指挥在合唱艺术表演之前,需要充分准备好指挥前的案头工作,对将要合唱的曲目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在准备阶段,除了自身需要掌握演唱曲目的相关知识灌输之外,还要提前与团员做好合唱的配合工作,共同完成合唱表演设计。在进行合唱曲目的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曲目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情感传达方式,进行相应情感的调节,将特定的指挥动作与曲目表现相互结合。提前排练,使指挥者与排练者之间进行情感沟通,以强化表演默契。在演出之前,合唱指挥除了需要进行自身的准备工作外,还应该帮助组员进行准备工作的调节,缓解他们表演压力的同时,让他们彼此之间能够更协调、更默契、更配合。通过带领整个团队了解曲目背景,丰富自身与团员对曲目的情感表现,在表演阶段,更能展现曲目的内在情感变化,然后对曲目细节進行调整处理,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演唱技巧,提升合唱表演效果[10]。
(二)合理设计指挥动作
指挥动作是合唱指挥与团员沟通的主要方式,在合唱节目表演之前,合唱指挥要与合唱团进行相应的沟通,共同设计合唱表演过程中的指挥动作。合理的指挥动作能够增强团员对整首曲目的记忆能力,保证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动作设计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整个动作表演的表演属性,需要契合音乐表现的美感,让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会觉得突兀。动作的设计也应该尽量简洁、明确,避免出现多余或者重复的动作,混乱表演团的记忆思维。进行动作设计之后,就需要将指挥动作与表演曲目完美结合,让团员进行相应的记忆。表演指挥是指挥者与团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需要通过特定的动作与排练,保证整首曲目的正常演出,实现曲目的表演价值。合唱的动作指挥,不仅代表的是整首曲目的表现形式,也是整体形象与艺术的集中展现,通过动作的设计,实现曲目的完整体现。指挥动作衔接着指挥者与合唱团队,是整个合唱表演的核心要素[11]。
(三)注重演出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
合唱指挥在合唱表演组织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台上的控场以及情绪的有效引导之外,还需要把控整个表演的节奏,让整个表演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融入对应的情感,实现整体细节的把控,提升演出质量。在合唱表演时,除了提前练习与沟通之外,还需要演出者进行表演前的排练,排练过程中,需要指挥者关注表演的细节,提前发现表演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合唱指挥需要具备更加细节化的洞察力,还需要对整个表演舞台设计进行观察,如灯光的流转是否契合曲目的情感表现等。这些细节化的把控,都是整首曲目在表演过程中的观赏价值呈现,解决了其他外在细节问题之后,合唱指挥还需要针对合唱团队进行调整,根据每个人的表演状态、每个人的声线,甚至每个人的眼神与目光进行人员的排列,保证最佳的表演质量。解决了表演前的难题,合唱指挥者还需要进行表演后相关事宜的处理,诸如吸取观赏者的意见、调整合唱团员的心态、对整首曲目表演的总结等,都是合唱团未来前景的基石。在未来的表演中,即便是面对同样的作品,也要追求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合唱指挥要努力追求更加完美的演出效果,追求对于自我原有水平的超越[6]。
六、结束语
合唱团的重心就是“合”,正如人与人相互之间的默契交往。在合唱表演过程中,合唱团队用心体会了歌曲当中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使其可以融入自身的内心深处,精神与艺术作品表达获得了升华,让个人的艺术潜能通过合唱团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开发。合唱指挥作为合唱表演的核心,不仅需要保证对曲目表演过程中演唱技术与情感的引导,还需要保证表演前后的团队维系,通过自身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扎实的音乐基础,完成音乐曲目的舞台表现。在合唱表演中,优秀的合唱团指挥需要具备全面的领导能力才能使整体合唱团具备充分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整体合唱团也才能唱出歌曲的“魂”。
参考文献:
[1]高田.浅谈指挥在合唱中的作用与基本技巧[J].商品与质量,2017(12):286,288.
[2]李勤.情感启示在合唱指挥中的重要作用及运用方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1):58-61.
[3]应玫.浅析起拍技巧在合唱指挥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3):73-74.
[4]陈一周.论合唱训练中指挥的案头工作对演绎作品的促进作用[J].当代音乐,2022(07):190-192.
[5]张劲.诗词中的历史——以《忆秦娥 娄山关》为例[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02):112-117.
[6]张黎红.预备拍在合唱指挥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
[7]刘小梅.论合唱队的指挥[J].戏剧之家,2017(15):69.
[8]秦文静.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影响分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7):14-15.
[9]张萌.合唱指挥中的挥拍语言艺术研究[J].当代音乐,2022(09):165-167.
[10]王皓,王育霖.情感启示在合唱指挥中的功能及运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08):85,115.
[11]徐舒雅.合唱指挥音乐会设计与曲目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吕松(2002-),男,江西丰城人,本科,从事音乐表演(指挥)研究。